送房子 有面子?


  送房子 有面子?

每逢节庆,电视上的礼品广告就会集中涌现,看多了就会感觉,送的东西在推陈出新,不过送礼的台词却没有根本的改变:心意、健康、面子、时髦……,虽然送礼本质上是送个心情,中国人口头讲究的是“礼轻人意重”,但是在现实中,礼品的份量却和送礼者的面子问题有着紧密的关系,大家不敢随意送出太轻的东西。

 最近两周,一个关于送礼的消息在房地产界引起关注。腾讯的老总马化腾在和360公司之间纠纷话题正热时,还在地产圈火了一把。作为高层次人才中的“地方级领军人”,根据深圳出台的政策,马化腾可领取一大笔住房补贴。富豪还领取房补的消息一时间闹得沸沸洋洋。

 “富人还要拿房补?”根据这个话题,媒体列举了全国各个城市的类似制度,北京、深圳、宁波、成都、长沙等城市都对引进的人才有类似的补贴。对比而言,深圳的力度最大,除北京的补贴制度没有仅限于房产,且注明是租房补贴外,其他城市都有专门的“房补”指向。媒体罗列出来的这些房补集中出现在2008年之后,最迟的是今年1月份,“房补”升温,似乎和房价的升温有着同步的效应。这也很好理解,房价飙升,买房成了一件奢侈的事情,于是送得起房子也成了一件很有份量、很有面子的事情,成为了地方政府近几年表达尊重人才诚意的新宠。

 但他们显然低估了房子在各界心中的“份量”感。马化腾领房补引起了各界的争议,最终舆论的压力迫使他承诺将这份厚礼捐出去,搞得双方都有点没面子。

如果这件事搁在房价快涨的2007年之前,估计大家不会有这么大的争议,送礼者也能保住自己的面子。他们没有想到的是,这个时髦赶得太不合事宜了。因为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一直是被视作近几年高房价的始作俑者之一,普通百姓本来就对这件事情心存不满,安抚还嫌不够,怎么还能承受这样的刺激?

所以,各地要从深圳吸取教训了,2008年以来的“送房热”要冷一冷,吸引人才,讲面子可以选的东西很多,还是先考虑别的吧,直接给钱不是很好吗,干嘛哪壶不开提哪壶呢?不要再刺激老百姓心中的痛处了,否则谁的面子都保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