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红袍红得发紫系炒作


大红袍何以红得发紫
记者许兰武 
大红袍母树也就6株

  “以后大红袍定会很贵的,你趁早买点吧。”这话成了最准确的预言。说话的人是福建武夷山下餐馆的陈老板,时间是在年初。当时记者用镜头记录下了这一瞬间。陈老板,和北方人比较起来显得有些瘦小,但是人很精干,在武夷山下的茶城中间,经营了一个小餐馆,由于人很厚道,所以有不少回头客前来吃米线、炒菜等。

(老板娘给顾客称大红袍并并装袋)
  热情的陈老板在老婆和他内弟忙乎着做菜的同时,总是不忘给前来吃饭的顾客泡上一壶茶,茶叶也就是大红袍。边喝茶边讲述大红袍的历史,从他那里才知道了,最正宗的大红袍,也就指大红袍母树,它位于武夷山风景名胜区九龙窠岩壁,共6株,树龄350年左右。其旁岩壁上有民国时期崇安县县长吴石仙题的“大红袍”三字。(年初,200元每斤的大红袍如今疯狂地赤手可热)
  从相关部门获知,这个地方生产的大红袍茶叶每年也就900克左右,精装40多罐(每罐20克),交中共武夷山市委、市政府领导,作为重要接待用茶。大红袍无价,也不定价。近几年,曾进行几次宣传性拍卖,出现20克大红袍茶叶15.68万元的高价。从1996年起,武夷山开始申报大红袍证明商标。2002年3月29日,由武夷山市茶叶科学研究所申请的“武夷山大红袍”证明商标获得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核准注册。
  “大红袍是暖胃的,属于温性,适合全天喝。但是绿茶就不能空腹饮用,因为他有碱性。”陈老板边喝边介绍,“大红袍十八泡,一遍洗,二遍茶,三遍四遍是精华。”大红袍是很禁得起多次冲泡的,能泡十八次。
  在他店里一共吃了4次饭,每次都有大红袍喝。最后,记者们被陈老板的踏实所感动了,各自买了一斤,当时讨了个最低价,是180元一斤。
  谁也没有想到,时隔多半年后的八九月份,大红袍真的贵了好多。一斤大红袍价格动辄上万,大红袍成为继大蒜、绿豆后市场炒作的新品种。

有高价却无人问津

  记者从北京最大茶叶批发市场,马连道茶城和京闽茶城的市场了解到,有些标为大红袍的茶叶喊价高达十几万元1斤。德珍茶业三楼的销售员谢薇给记者透露,过去每斤的价格也就万元左右,现在价格涨得这么厉害,其实并没人买。
  继上半年普洱茶在云南大旱题材的支撑下,被游资爆炒之后,现时新一轮的被炒对象就是福建大红袍。据某媒体记者调查,这种产自华南福建省、曾经鲜为人知的茶叶突然成为中国最热门的商品之一。有分析指出,这些不起眼的农产品由于盘子小,而且是政府监管空白的领域,易于控制,所以吸引了从楼市、股市流出的资金去炒作。
  据知情人士介绍,从去年年中以来,大红袍某些品种的价格涨了十倍,比如金俊眉、银俊眉等。厦门市茶叶协会会长王贵卿曾向媒体介绍:从去年5、6月份以后大红袍店一下子热起来。特别是6月份以后,一部分游资进去,他们并不懂茶,而是跟炒房地产那样,去了以后不管茶叶好坏,先买,买了以后包装,弄个大礼盒,弄个锡罐,弄个名字响当当的,什么“皇冠大红袍”“钻石大红袍”。一下子就把价格炒上去了。
  一位专家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大红袍中档品种的批发价格由每公斤200到400元人民币涨到了约4000元,零售价达到2万元或以上。京闽茶城三楼的一个零售店对一个品种的要价达到每公斤20万元。不难发现,大红袍专卖店在北京的茶城迅速增多,同时其原产地武夷镇的店也从200家增加到1500多家。

可怕的炒作

  “当这部分人不能顺利炒房时,他们会炒大蒜,炒绿豆,进而炒作大红袍。”在北京西四环北路的江南赋餐厅包间里,一位在贵州开矿的富豪这样告诉记者。他讲述了这样一位住在深圳的亲戚,姓袁,他称呼她为袁阿姨。
  “现在的有钱人买房像买菜一样,去到楼盘,甚至是楼盘的广告上看一下就下订金、付首期,不讲价不挑剔,1.3万元一平方米,眼都不眨!”袁阿姨说,上个月她在龙岗一个楼盘里看房时,看到上述情形。在消费冲动的推动下,她也加入买房一族,当场就下订金订购了一套约100平方米的高层洋房。“银行里的钱都是给有钱人来用的,存钱的利息远远比不上物价上涨,房子又是最好的投资渠道,不买房子买啥。”
  国内物价节节攀升,存款利率远远追不上CPI上涨速度。“在银行存什么钱。吃了、用了、玩了才是赚到”的观念开始被不少消费者接受。记者发现,像袁阿姨这般“消费心态变得坦然”的消费者们也在增多,相对于以往以“储蓄”、保守消费等方式消极对抗通胀的传统做法,现时的人们正在悄然改变观念。而这,正是大红袍炒作的一个重要原因。
  对此《记者观察》记者专访了北京市消费者协会的曹中生处长,他提醒人们,如此消费理念应该值得各个阶层注意,特别是国家职能部门,这些资金的利用不当会引来社会的不稳定。

有价无市当警醒

  最近关于福建大红袍因价位偏高、有价无市的事实已毋庸置疑。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的吴延兵博士提醒,这应该给地方特色经济、传统品牌一个警示。
  大红袍,因为依托福建武夷地区独特自然环境具有了独特的口感而倍受客户青睐,并且和八闽文化相融合位列中华名茶之列,属于传统品牌。因为历史悠久,有着独特的实用功效和文化内涵,较高的知名度和稳定的顾客群,因此成为某一地方、某一群体掌握的优势经济资源,并很容易被垄断和炒作。但正因此引起消费者的反感,市场上那些华贵的包装和虚高的价格,虽然很少有真正的购买者,但却破坏了大红袍在市场上的形象,这一点,值得人们警惕。


记者简介:

许兰武,男,2004年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毕业,先后供职于《华夏时报》、《法制日报》,现供职于《记者观察》,同时为中新社、人民网专职摄影师。关于欣弗药业的报道曾在新闻圈、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腾讯博客:http://user.qzone.qq.com/410159784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