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再复迷网站建站五周年
茨威格有本书,题为《三大师》,是为他敬重着的三位伟大作家巴尔扎克,狄更斯,陀思妥耶夫斯基写的传记。
在再复迷网站建站五周年,想要为它写点什么的时候,我脑中忽然萌生了这个标题:《三教授》——刘再复,刘剑梅,叶老师。用《三教授》做标题无意模仿茨威格,以一篇文章的篇幅,以我现有的才力,也不敢有野心动写传记的念想,但其中的敬重并无二致。
刘先生和剑梅是文学教授,尽管远在美国,因再复博客和再复迷网站的存在,国内的读者对他们和他们的文字并不陌生。但是对于网站的负责人和博客的主要操作者叶老师,却很少有人知道他的名字。
叶老师是福建某大学计算机专业的教授,系主任,五年前被刘先生的诗集《洁白的灯芯草》感动,以它为起点创办了再复迷网站。2007年刘先生应新浪网邀请尝试开设博客,因打字太慢上网困难,运行不久只得决定暂停。面对读者的遗憾和挽留,叶老师与刘先生的几个学生一起接管了他的博客,帮他打印文稿上传文章,并为他每一本新书的出版做编辑和整理工作。
可以肯定地说,如果没有叶老师和网站几位朋友的努力,刘先生的文字——这么多的文字,绝对没有这么快与读者——这么多的读者,相见。
刘先生八九年去国离乡,此后至少十五年的时间里,他的书在大陆被禁。国内年轻的读者知道他的不多,当初熟悉他的老读者经过了杳无消息的十几年,也会渐渐将他淡忘。可以想见,若没有网络的参与,即便之后他的书逐渐开禁,真正能知道并读到的人还是不会很多,——毕竟这是一个网络时代,网络是最快的讯息来源,也是最广泛的阅读方式。
我对刘先生和剑梅的阅读和了解,正是从他的博客和再复迷网站开始的。一九八九年在封闭的只强调分数的农村中学里,我没有时间阅读,更无机会知道中国文学史上有刘再复这个名字的存在,之后在他的书在被禁的十几年里更是如此。2006年底一个偶然的意外的原因引发了我对文学的空前热情,我在新浪开博并开始广泛阅读。在谢有顺的一篇评论里,读到了他引用的刘先生与林岗合著的《罪与文学》里的一些段落,我被那些文字吸引,开始网上网下穿梭在各大书店寻书。然而不仅《罪与文学》,几乎所有书店里都没有刘先生任何一本著作,——直到那时我才大概知道他八九年离开的原因,大概知道他的书被禁。事实上,那个时候北京三联出版社已出版他的《红楼梦悟》,这也意味着他的书在大陆已逐渐开禁。《红楼梦悟》是我读到的刘先生第一本书,他的文采、思想和广博的知识面,让我对他更多的书籍和文字充满更迫切的渴望和期待,在这样的心境下加紧了对他博客和再复迷网站的阅读,为尽快跟上他博客的更新速度,我将他的博文打印成书,并在自己博上做了随笔小记。
许是从那时起,叶老师和刘先生的学生们也开始了对我的关注。2008年4月,网上有人发文恶意批评谢有顺的文章,批评不是基于广泛的阅读,却带着很深的人身攻击,让我顿生正义与反感,那时的心情正巧在刘先生在《法兰西的启迪》中共鸣,就以《读法兰西的启迪》为题,写了一文作为对恶意批评者的回应和反击。让我意外并惊讶的是,第二天竟因此接到了来自再复博客的短消息:“你的这篇文章已转给大洋彼岸的刘再复教授和他的女儿刘剑梅教授”,隔日又转来了刘再复先生的女儿剑梅的回复:“我很喜欢这篇博文,写得很好。小梅”,并告知文章已转到再复迷网站。纯因为对文学的喜欢对文人的敬仰而阅读,也因同样的理由而记录感悟,从没敢奢想自己幼稚的文字也能得文学大家的阅读,我那时的温暖和欢悦,可想而知充满着怎样的激动和幸福。
我与刘先生父女的文字交流,这是第一次。此后我一直在再复博客和网站读他们的文章,但网站和博客即便日日更新也已满足不了我如饥似渴的阅读,2009年的一天,我在刘先生一篇文章后的评论里发出了这样的求助:哪位朋友能帮我买到刘先生的书?——最好是全部。这求助发出后不久,我又一次接到了来自先生博客的短消息:刘先生委托代为赠你一本《远游岁月》,请将邮寄地址发到再复迷网站,——这消息让偌大年龄的我,几乎小姑娘一样要欢呼雀跃。这是我收到先生赠送的第一本书,收到后才知为我寄书的是网站站长叶老师,之后也是他将我的书评发给大洋彼岸的刘先生和剑梅,再之后将先生和剑梅对我文字的评论转给我的也是他,——那篇文章后来在《当代作家评论》发表,成了我极大的殊荣。
这之后,刘先生每出版一本新书,叶老师都会寄一本给我。他自己收藏的书中,只要有两本是相同的,也必送我一本。后经刘先生同意,干脆把我的地址直接加到出版社的赠书目录中,先生的书只要一出版,出版社都会直接寄一本给我。就这样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我拥有了先生近二十本书,也读了他近二十本书,写下的读感已近十万字,这些读感叶老师都在第一时间转到了再复迷网站。
有人说,我在这一年里的收获,不亚于大学四年的中文系学习。我说那该感谢三位教授,他们就是刘先生,剑梅,和叶老师。刘先生是文学大师,剑梅也是才华横溢的作家、文学博士、教授,他们的书籍是我的文学课本,他们又是我最真诚的读者和批评家;叶老师虽然是理科的,却是为我安排“教材”的“班主任老师”,如果让我自己选择,我可能先读或只读那些好读的(尤其与史学相关的,我有点触),但书是他寄来的,对每本书的新奇加上内心的感激,无论对我来说难度有多大,每一本一收到我都赶快投入阅读,这对我的阅读无疑是不小的挑战也是极大的开拓。自己的每一篇文章,都有三个教授读者,对谁的写作怎能不是极大的鼓励呢,——这一年的时间里,我自己也感觉到:我在不断进步着。
叶老师的网上工作,在先生父女的文字和大陆读者间架起了一座精神桥梁,这是文化文学的桥梁,也是血脉和友谊的桥梁,为与他们和他们文字的相遇,我对叶老师充满感激;对他不逐名利为网站所做的默默奉献,更是感动不已。今年叶老师退休后,有所民办大学欲高薪聘他当副校长,从事教学与管理工作,最初叶老师也很有点动心,但他很快就发现这份工作让他几乎没有时间管理网站,马上果断放弃了。刘先生回国讲学,或者在香港的新书发布会,叶老师都应邀陪同和参加,但他拒绝接受任何采访,也谢绝任何文章中出现他的名字。他说,刘先生的文字是民族的瑰宝,他只想为他更多的文字与更多的读者见面做些实在的工作,绝无意借此出名。目前,他正忙着为建设网上博物馆积极筹备和收集资料 。
值此再复迷网站建站五周年之际,奉上我的感动与感激,谨表敬意与祝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