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社科委学风建设委员会:
作为教育部社科建设委员会的委员,杨玉圣在过去的几年里屡次违背贵学风委员会的规定,不诚信做人,老实做事,屡次将自己的同一篇文章一发再发,乃至五发,与此同时却借学术委员会的身份到处“打假”。说一套,做一套的学风建设委员会委员是否有损教育部整顿学风的严肃性?
《教育部社科学风建设委员会章程》第五条规定了“学风建设委员会委员应具备的条件,其中第三项规定具有较高的专业造诣、学术水平和良好的学术道德,模范遵守学术规范,有较高的学术声望和社会影响;第四项为人正派,办事客观公正。杨玉圣作为贵委员会的委员显然不够以上列出的贵委员会资格,杨玉圣所行的学术批评,却与此规定相去甚远!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学风建设委员会2009年6月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规范指南》“5.2.2避免一稿多发”中就指出:稿件原则上只能在一个刊物上发表,避免一稿多发。
杨玉圣本人在指责捏造他人学术不端的同时,自己违反学术规范大量重复发表学术作品,严重违反了教育部有关规定。有关杨玉圣文章重复发表的统计工作已经有学人在数年前完成部分,据不完全统计重复发表达60篇之多。而杨玉圣自我抄袭的案例也不少见(关于杨玉圣学术不端的问题的具体情况,请查阅发表于新语丝论坛的文章《杨玉圣“自我克隆 重复发表”论文五六十篇次——兼论杨玉圣对己说是“转载”对人诬蔑为“抄袭”的两套标准》作者林瑞灵)。
学风建设委员成立的初衷就是要指导、监督全国高校的教学研究,“做到必须标本兼治,惩防并举,切实加强高校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为此专门制订了学风建设委员会委员的任职资格,而像杨玉圣这样的学术不端集大成者也能加入到这个纯洁而高尚的队伍中来,岂不是污染了学风建设委员会委员的队伍,破坏了建设委员会委员的纯洁性、公正性、代表性?这样的委员与学术建设非但有益,简直祸患无穷,不把这样不着调的委员清除出贵委员会,焉能负天下读书人?
周济部长在贵委员会的成立大会上有这样的讲话:“民无信不立。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诚实守信是每一个社会公民的基本道德要求,更是学术研究的基本道德。毛主席、周总理一贯提倡’’ 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并身体力行,为我们树立了行动的楷模。弄虚作假、投机取巧,最终都是要栽跟头的。” “在我们努力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大力加强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的今天,成立学风建设委员会具有特殊意义。学风建设委员会是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下设的专门委员会,是全国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规范、学术道德、学术风气建设的指导机构和咨询机构。”
杨玉圣私自夸大贵委员的行政等级,自称教育部学风建设委员会委员而对贵委员会下属于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只字不提,这难道就是
其故意重复发表自己文章的行为难道就是“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的体现,诚实守信、遵循学术道德的表现?
其学术成果自我克隆,屡禁不绝,粗制滥造难道就是“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的体现,诚实守信、遵循学术道德的表现?
郑重呼吁贵委员会有关负责同志,立即严查杨玉圣的学术不端行为,并将其从贵委员会驱逐出去,以正视听,维护公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