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说的好,看一个人的深度就看他选择的朋友,看一个人的魅力就看选择的爱人,而看一个人的能力则要看他选择的对手。把自己作为对手,可以超越自己;把强者作为对手,则可以激励自己。
在IT世界里,作为一家有竞争力的公司,你如何竞争,如何面对竞争对手,都体现了着一个公司的水平。
如果说英特尔和AMD这哥俩是一对传奇,没有人会觉得夸张。
从此,AMD就成为英特尔的千年长跑伙伴,像影子一样跟随英特尔推出一个又一个的CPU产品。35年如一日的跟随着,像老黄牛一样亦步亦趋,直到今天……
有趣的是,1982年,AMD取得了英特尔的授权,可以根据英特尔的设计和代码开发兼容产品,直到1986年授权被取消,双方开始走上法庭。这一战,就是8年。
还好,领先者没有跑远、没有绝尘,落后者也没有掉队、没有倒下。就像一部肥皂剧,剧情一直波澜不惊,领先的英特尔依然领先,落后的AMD紧紧跟随。
今天,CPU市场份额始终是两部分,一边是英特尔,占用绝对优势;另一边是AMD,也是可以画得出来的一块饼,大约介于10%~30%之间。
用现在时髦的话说,英特尔一直在领先,从未被超越;AMD始终在紧追,从未被放弃。
这就叫“冤家路窄”,这就叫宿命。
这个故事的最大好处就在于,你去中关村攒机器,CPU永远有两个选择。有选择就是一种自由,也是一种幸福。
IBM在大型机领域是垄断的,没有对手。唯一不爽的就是经常被小公司告,这个现状短期也没法改变。在企业级计算领域,IBM与ORACLE则是激烈的竞争对手,特别是在ORACLE收购SUN之后。
同时,他也是IT企业的楷模。请注意,IBM的企业计算平台与ORACLE是互相兼容的,虽然IBM也推广自己的大型数据库DB2,但是你同样有选择,有ORACLE。没错,企业计算的WebSphere+Oracle方案就是企业计算标准配置,从方案到开发,维护销售都是成熟的,没有人怀疑你的选择。
多么和谐的竞争,就这样吧,直到地老天荒。
4.IBM vs 微软
这组竞争对手最终分出了胜负,输的是蓝色巨人IBM。当是时,这是一个难以想象得到的结果。
众所周知,微软是靠IBM的订单一手养大的企业,在字符操作系统时代,IBM的PC-DOS是微软“代工”的。1995年微软推出WINDOWS 95,这后来被认为是IT历史上的一个标志性事件。图形界面让计算机成为所有用户的信息工具,而不再是工程师专属。
WINDOWS的巨大成功,让IBM无法视而不见,于是推出了著名的OS2/warp图形操作系统。
今天已经很少有人记得这个优秀的产品了,早期它也是IBM与微软联合开发的,后来IBM独自开发。没人说OS/2有什么不好,但事实却是它输了。一直到2005年IBM最终彻底认输,放弃开发OS/2。
蓝色巨人默默退出。输给自己养大的孩子,微软。用一句中国成语来描述,那就是“养虎为患”。
从此,从IBM PC到笔记本,跑的都是微软的windows。但好像IBM无怨无悔,淡定从容。
换个角度看,这就是风度,蓝色巨人的风度,竞争的风度。
IBM不止输了这一次,后来收购的LOTUS 1-2-3也输给了微软的Excel,总之在桌面系统,IBM产品虽然都很好,但在市场上却屡次败下阵来。另一边,竞争中胜出的产品——Office套件和Windows操作系统,都成为了微软的金矿。
今天,OS/2和Lotus已经少有人提起,但是每每提到总被赞许,这也许是另外一种失败的美感。
我们高声赞美胜利者的同时,也需要向IBM这样的失败者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