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宣布,根据旨在防范热钱流入国内房地产市场的新规定,将进一步规范对境外机构和个人购房的管理。在一个国家外汇管理局在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发布的公告中,两个部门称,境外个人在境内只能购买一套用于自住的住房,而境外机构只能在注册城市购买办公所需的非住宅房屋。上周五,《证券时报》已经援引未具名知情人士的话透露了以上消息。此前,按照一些城市房地产市场紧缩措施的规定,包括境外个人在内的家庭在现有房屋的基础上只能另购一套住房。上述新规是对现有规定中涉及境外人士购房部分的条款进一步加强。
同日,《中国房地产报》援引未具名银行管理人士的话称,四大国有银行自10月底以来已停止新增开发贷款,而且今年剩余时间也不会向开发商发放新的贷款。随即,中国工商银行否认了自10月底暂停向开放商发放新贷款的报道。该行办公室副主任针对《中国房地产报》报道进行了澄清。中国建设银行发言人称并未听说停止贷款的消息。中国农业银行发言人称对此并不知情。中国银行未予置评。
以上消息,或真或假,或半真半假,都显示出北京针对美国第二轮宽松货币政策可能引发过量资金暗渡国内市场,加速推动热钱流入的严重关切。Fed(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通过购买国债,让额外的巨量美元涌入全球市场,必然导致美元贬值。而为了保住出口,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不得不把本国货币对美元的低汇率维持下去。于是,Fed导演的美元贬值的苦肉计,会在所有保持对美元汇率稳定的经济体与其货币身上重演。如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哥伦比亚大学的斯蒂格利茨所分析,竞相贬值会成为此时的生存之道。
其次,尽管Fed是打算把所有追加的美元注入银行系统,推动银行放贷。但眼下美国国内借贷需求低迷,预期借贷回报率也很低。聪明的钱都会去跑去投资回报率高得多的新兴市场,追逐那里的投机热点。如诺德•安博特基金公司高级经济学家Milton Ezrati所说,Fed为美国市场提供货币,等于是向全世界提供货币。而此刻货币“最流行的去处”无疑是新兴市场。
最后,因为美元贬值,商品的美元价格就会相对上涨。投资者会判断,与其把钱放在美元上,不如变成商品,或可以抵御即将到来的全面通货膨胀。而最吃香的商品几乎都是由新兴市场经济体提供的,或者是新兴市场经济体生产这些热门商品必须的资源品。结果,因经济高速增长而始终面临过热压力的新兴市场经济体将向新的过剩流动性敞开大门。看着吧,不久以后,各个新兴市场都会迎来高涨的房地产泡沫和此起彼伏的投机热潮。这也是为什么有人最近频频提起“大牛市到来”的“喜人”话题。
大牛市一定会来,什么时候,我算不出它的命。但Fed主度伯南克先生抛向全球的6000亿美元不会打水漂。它可能不能有效刺激美国经济,却一定会让投机者受益。中国内地的房地产炒家、中国香港的证券投资人以及持有国际市场棉花、银、糖等商品期货的商人……,都有机会从中渔利。从两个月前伯南克首次披露第二次“量化宽松”计划开始,商品和资产价格就没停止过上涨。
我相信伯南克引发的这股投机潮还有几个月上升空间。北京会对那些资产进行严格管制,但也说明那里有巨大的机会。如果不想错过机会,现在不是怕事的时候。如果胆儿不够,可以少投点钱,不过在风险最大的资产上下注。比如股指期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