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过自杀的厨子不是好厨子?


  前几天去王府井希尔顿的秦唐吃饭,朋友一桌,我其实算看餐厅风格去的。九朝会大改呢,这边很温婉的中式设计和融合的时尚元素可以参考。一块儿吃的有很牛的美食家戴爱群,那肯定不能坐下老看装饰设计了,使劲吃吧。聊中餐(看这名字,秦唐,要是做一堆正经西餐出来那不是等着时空错乱么),聊饮食文化。发现中国现在有知识没文化、有技能没道德的情况,实在是各行各业很普遍的现象。我想设计师如此,结果厨师也这样。

 

  戴爱群说,他对饭菜要求就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两个基本点:坚持食材鲜美,坚持技艺精湛;一个中心:待客以诚为中心。难么?有点儿。现在饭店是坚持食材便宜、回扣丰厚,坚持技艺花哨、能忽悠人;以赚客人更多钱为中心。一听我就郁闷了,赶紧问这菜能不能吃。钱花了也就罢了,东西再吃坏了那就倒霉了。他安慰我说咱俩标准不一样,我是批评家,去哪儿都挑刺。大多数人吃饭啊,吃甜点冷食啊,来这种级别的五星饭店还是靠谱和有口味的。

 

  我听了也没多好受,厨师是艺术家么?设计师是艺术家么?艺术家那早不是艺术家了。如果你的行业最高境界是创造艺术品,那你有用追求艺术的心来对待这件事了么?梁实秋谈过西方厨师的自杀。从前罗马有一个以善制肉羹的厨师,因为他开设的烹饪班生意不理想自杀。路易十四时有一个法国御厨,因为第一道菜没能准时上桌而羞愧难当,伏剑自杀。最近的例子也是法国厨师(越浪漫越轻生啊),因为他开设的饭店被权威刊物降级而失望自杀。以咱们的思维,这些人忒傻了。身体发肤,受诸父母,不敢毁损。为点儿小事儿自杀,不值当。说不定换个评委,你这饭店就升级了。跟咱们八荣八耻比,好逸恶劳可耻,骄奢淫逸可耻,几位大厨的算什么呢?反正有一万个理由,你们都该好好活着。

 

  咱们不能鼓励自杀,但这几位,我想也不是弱者行为。这些西方人民,骨子里还有骑士精神的荣誉感和行业准则。对他们来说,凡事一涉及荣誉便要拼命去争,无法争论可能就会自杀,因为觉得荣誉受损就没脸活下去了。一涉及原则,就不需要理由地维护,觉得世界就是该这么运行。这种精神在一个行业,应该是好事。戴安群说吃过一家日本菜,每次都是厨师长给他亲自下厨,唯独河豚要副厨师长来,因为正的没执照,副的有。你想吃河豚了,只有正的在,说出大天他也不给你做,说不做就是不做,威胁以后不来也没有丝毫意义。他会不会做?靠不靠谱?老戴确认:都没问题。

 

  咱们2000年的封建社会,家族、氏族的情感关系远大于社会公民。所以放到现代,很多行业自律没形成。今天晚上你妈来吃饭,你敢放那么多添加剂么?这是你爸装修,你会让墙一礼拜之后开裂么?但其他普通人,就对厨师啊,设计师啊,道德约束感不强了。

 

  这是道德方面。文化方面也有问题。厨师和做家装的一样,古代不受重视。一个是厨子,一个是木匠。比较多的是师父传、帮、带,凭手艺吃饭。现在不行了,这两个行业都是精致生活方式的缔造者,是需要强大综合能力、有底蕴的人来操控。说白了,很多人想着挣钱了,但没想着挣更多的钱、快乐地挣钱、体面地挣钱。说厨师容易人格分裂,做菜的时候需要天马行空陶醉其中,管理厨房的时候需要锱铢必较勾心斗角,其实每个技术行业,到了一定层次都会如此。你就需要更广博的知识、更宽的眼界、更好的舒缓压力方式、更深入的人生领悟。我想知道这些东西哪个电视上打广告的厨师培训班负责教呢?全靠后期自己积累,不积累,就等着瓶颈,和沦于糊弄客人的层级。

 

  我一直说中国的教育应该加入更多的人文教育、审美教育。不是因为我的公司有设计师,我就忽悠大家都去学美术。没有从历史世界吸取灵魂的人文能力,没有辨别丑美保持理性和价值观的审美能力,我们很多行业都会渐渐畸形。今天秦唐不错了,但我们老百姓要每天去五星酒店吃饭么?行业的自律与职业精神,才更重要。

 

  蔡明自留地“蔡园子”(点击进入博客圈),欣赏铸造生命力的家居,阅读大师心灵的设计,把玩优雅刺激的时尚。

  蔡明推荐文章:

 

  下一个三十年流行什么? 

  网络就是八卦准入文化靠边么?

  学习苹果好品位?

  几亿人质的战争 

  品世博(7)·世博拐点

  设计与应用,谁是鸡谁是蛋?

  设计“胶居”是助长低收入人群趋势么? 

  中国人爱打架么?需要打架么?  

  冰天雪地的温情一派

  中国是性开放了,还是依旧性禁忌? 

  美是配方生产出的,还是灵魂创造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