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非:喝菜汤读书的学生


喝菜汤读书的学生

吴非

                                                  
    又要开学了,我说一个学生的故事给你听。
    18年前,我教高中新班,任课之外兼管闲事。开学半个月后,有天晚上改作文,那次题目叫《我们的新同学》,有三位学生不约同地写到小朱,说他每到中午在食堂用餐,总是只买4两饭,用3分钱菜汤一泡就完事。那时候学校的食堂曾被人誉为“抗大”,谁要是在学校吃满6年饭而没病没灾,大家就称赞他“你的生命力真强啊”。可是小朱是全校就餐标准最低的一个,这样下去怎么行?室长说:“绝不让一个弟兄受苦。”同舍的学生每到星期三,室长就向大家收菜票,每人两角钱,买一份排骨,强行倒在小朱的饭碗里,不吃不行。小朱来自远郊贫困乡村,家境贫穷,初中的时候数学学得特别好(有人说,农村孩子最能学好的就是数学,因为这门学科并不需要太多的设备投资),初三的时候得了全国数学竞赛一等奖。小朱本来就喜欢数学,因为有这个一等奖,就更坚定了自己一生的追求。但是家里真的太穷了,15岁的小朱斩钉截铁地告诉父母:“我没法挣,但是我能省。”所以就有了连喝三个月菜汤的事。
    我看了那些作文,很感动,也很难过。当教师的人都有可能具有一种比较强烈的意识,渴望平等。可是世界向我们的挑战就是每时每刻向我们显示那种不平等。一个热爱数学的孩子只有一张纸一支笔,和每顿一碗漂着几片菜叶的汤。而他周围的人每天冷饮和零食钱能花上一二十元,更不用说我们这种老派学校门口也常常有官僚用公车送子女上学,而所谓的富豪学校学生月生活费能达到三四千元。
    同学都爱接近小朱,没到过农村的同学要喜欢到他家去玩,小朱从不拒绝。有个学生写道:“才和小朱走到村口,他家的大黄狗就冲过来,站着靠在他的身上欢腾,小朱的眼睛都湿润了,他一两个月才回一次家呀”。那时候从学校到他家的车费是3元钱,够他喝100次菜汤。我那所学校,女生总是很矜持,但是几乎所有的女生都愿意和小朱说说话,常有女生私下向班主任要求把位子调到小朱旁边。
    有天晚上,他从学校坐车回家,买票的时候发现车资涨了,而他还是只有3元钱,他要是不说,也没什么事,但是他坐到3元钱车票的上限后,便下了车,走了15里山路,到了家,夜已经很深了。家人很急,连老实巴交的父母也埋怨他认死理,小朱什么也不说,学数学的人,不能有马马虎虎的习惯。
    高三刚刚开始,六所知名大学先后来学校联系要他,这位成绩名列年级第一名的学生选择的是最有名的数学系,而他仍然一文不名。
    回忆他在我门下的三年,我可以告诉人们,小朱从来没有一次向别人低下他那高贵的头,他认为自己没有权利接受别人的馈赠。有一次,我把他的讲义费免去时,他固执地要我收下他的8元钱,让我有点难堪,但我能理解他的心情。
    6年前他获得博士学位,现在一所著名高校任教。       

                                              (2008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