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市场的干预硝烟


  根据英国金融时报的文章,泰国央行正在考虑限制资金流入,试图控制泰铢升值势头;印度储备银行正在想办法解决資本流入的潜在威胁。造成这一趋势的背景是:泰铢2010年9月升值4%,今年以来已经升值11.3%,10月6日对美元汇率创下13年来新高;印度卢比对美元汇率创下两年来新高。另一个新兴市场大国巴西也坐不住了,继财长曼特加发出“汇率战争”的预警之后,巴西政府批准国库从市场上购买用于偿还1500日内到期的外债所需的美元,藉此遏制雷亚尔对美元的升值。此前巴西已经将外国人在巴西投资固定收益所得税从2%提高到4%。

  不难看出,在全球经济尚未走出大萧条且存在再次探底风险之时,外汇市场的干预硝烟再起。从单个国家来看,此举是为了减轻货币升值的负面影响的权宜之计。毕竟,货币合作不是一国的一厢情愿,只有主要国家达成共识方能成行。更何况压低本币币值的非常之举更能促使各国坐下来重启货币合作呢?从世界经济的整体上看,虽然这种以邻为壑做法的长期效应是损人不利己,但这是国际货币竞争与合作中的必然现象与必经阶段。可以说,合作始于竞争,竞争促成合作。从历史的视角观察,20世纪20年代的“大萧条”催生了30年代的货币战,但之后长达30多年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则是经历了货币战争痛苦的各国痛定思痛的合作成果,可谓大乱之后有大治。回头来看现实,而今再一次大萧条,出现货币纷争不过是萧条的副产品。但不同于以往的是当今的货币合作经验丰富、方式多样,因此再次出现汇率战的风险并不大。

  尽管外汇市场出现了干预的硝烟,但它很快就会散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