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钱给希腊,是中国的荣誉吗?(10月6日)


 

刚刚过去的930,本人在文章《闲论资本与政治之间的关系》中提到,李长春去了爱尔兰(等四国),温家宝去了希腊、比利时、意大利等国家,当然都是接受邀请才过去的,那么那些政府首脑,为什么要在这样的时候邀请中国的领导人出访呢?

基本不需要看新闻后续报道就知道,少不了又要多给那些陷入危机的国家与政府一些资助,订单与贸易倾斜。而且几乎不需要密切关注就会知道总是有些专家在媒体发表主流评论,说我们的外交成果如何喜人!

毕竟是“客观规律”——历来如此!

几天之后本人的猜测就被验证。

 

温家宝在希腊表示,中国国家外汇储备已购买并持有希腊国债,还将采取积极姿态参与希腊新发行国债的认购。这说明,中国政府也是希腊的债主,并且还将进一步积极购买希腊国债,帮助其走出难关。

温家宝就扩大双边互利合作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深化海运合作。中方将设立“中国希腊船舶发展专项资金”,为希腊船东采购中国船舶提供一揽子金融支持,振兴两国海运合作。

——窃以为,这实质上是希腊船东采购中国船舶,由中方来买单的关系,至于钱的来源,怕更多的是在中国募集得来的。

第二,发展经济互补优势,促进双边贸易关系平衡、持续增长。争取在5年内双边贸易额翻一番,达到80亿美元。中方愿扩大进口希腊优势产品。

——窃以为,这实质上又是支出大于收入,进口大于出口的“赔钱”买卖。

第三,鼓励中国企业扩大对希腊的投资,欢迎希腊企业开拓中国市场。两国政府将为双方企业合作提供便利和支持。

——窃以为,这实质上是一如既往地以资本换友善,以市场换政治的行为。

第四,密切人文交流。在旅游、影视、学术交流、语言教学、文物保护、新闻出版等方面扩大合作,促进中希、中欧之间的相互了解。

——这个貌似互利,但希腊人在债台高筑的时候,还会来中国旅游吗?!天晓得!颇为值得怀疑!大约是希望中国人更多地去希腊旅游吧!

第五,加强在联合国等国际组织中的协调配合,共同推动国际。双方共同努力,增进中欧政治互信,深化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窃以为,实质上这个才是核心。

以上所有的行为都将指向一点:人民币相对于欧元又要升值了!而且从进口、从旅游、从赴欧留学等角度而言,更是代表了中国部分同胞的利益。

 

实在的中国人给希腊带去了实在的利益,但希腊给了中国什么回赠的东西呢?

希腊总理帕潘德里欧代表希腊政府和人民祝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1周年,感谢温家宝总理在希腊面临经济困难的艰难时刻来访。他说,这次访问是历史性的,是两国友谊的象征,给我们(希腊)带来了合作和克服困难的力量,中国对希腊的支持也是对欧盟的支持。希方完全赞同温家宝总理所提建议,愿与中方携手努力,推动两国全面战略伙伴合作关系达到更高水平。帕潘德里欧表示,希腊支持欧盟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并且认为欧盟应该解除对中国的军售禁令。

会谈前,帕潘德里欧为温家宝举行了隆重的欢迎仪式。会谈后,两国领导人出席了双边经济、文化等合作文件的签字仪式,并共同会见了记者。

——希腊还给中国的,仅仅是单纯的姿态与隆重的仪式罢了!

但坦率地说,除了一个友善的姿态与几句美言之外,本人实在看不出希腊对中国这个国家的百姓与民族有什么看得见甚至符合逻辑的利益。

 

希腊享有举世羡慕的温情脉脉的福利模式,享有怡人的地中海式田园生活:

希腊人享受着超高的福利,生活得相当幸福。希腊公共部门雇员一年有14个月的收入,宪法保障他们的铁饭碗,58岁就可以退休,退休以后还是一年14个月的养老金,一年至少有一个月的带薪休假,据说很多人一年中有七个月是下午两点半下班。希腊的预算有一半用于公务员的收入和福利,其公务员占人口比例是英国的5倍。希腊的公务员们每个月可以享受到5欧元到1300欧元之间的额外奖金,奖金的名目也相当随意而奇诡,比如会使用电脑、会说外语、能准时上班。

与中国的“国富民穷”截然相反的是,希腊等欧洲国家是“国穷民富”的,政府的生活是靠借贷来延续的。比如加入欧盟后,希腊一口气借了3000亿欧元,直到有一天世界人民惊闻希腊政府预算赤字高达GDP13.6%、政府总债务则占GDP115%

2010510,在希腊债务危机急剧恶化的背景下,欧盟财长会紧急通过了总额为7500亿欧元的欧洲稳定机制。根据这套机制,欧元区国家将提供为期3年的4400亿欧元贷款担保,欧盟委员会将从金融市场上筹集600亿欧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将提供2500亿欧元。此前,欧元区16国财长在52同意启动希腊救助方案,由欧元区成员国和IMF在未来三年内为希腊提供1100亿欧元贷款。其中,欧元区国家出资总额为800亿欧元,第一年为希腊提供300亿欧元。首笔款项在519到位,以帮助希腊政府偿还届时到期的85亿欧元国债。

作为承诺,希腊2010年将把总体政府预算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由2009年的约12.7%减少到8.7%,并实施一系列开源节流的措施。

 

希腊是让整个欧洲甚至整个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都感觉头疼的国家。但恰恰是这个削减政府预算的举动,导致了希腊的骚乱。

从今年5月开始,希腊就不断地发生全国性的大罢工,动不动就威胁停水、停电、停公交,例如:前不久希腊国有电力公司DEI极力反对削减员工福利,警告政府说这样做的后果很严重,电力公司会“让全国陷入一片黑暗”。而日亏400万欧元的国有交通企业OSE为抵制改革也发出了将令交通陷入瘫痪的威胁。

最近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51%的民众认为IMF-欧盟的救助方案势在必行,而推动该方案的希腊总理支持率仍高达60%

 

在希腊原本就债台高筑的时候,资本市场已感觉到不安。那么我们以何逻辑去购买希腊国债呢?难道看重的是希腊国债上升至10.6%的利率吗?

如此高的利率对近两年进入频繁还债期的希腊来说可谓不堪重负。

 

2010年第二季度,希腊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下降3.5%,专家预计下半年同比会下降5%。在雅典,越来越多的商店挂出了“出租”的招牌,年初以来,雅典1/6的零售商已经破产。希腊零售业协会估计到今年年底还会有10万零售商破产。迄今为止,希腊每三个年轻人就有一人失业。希腊总工会认为,今年秋季会有一波大的辞工潮,失业率会攀升到20%
投资减少,企业破产,失业增加,通胀率也急剧上升。今年7月,希腊通胀率涨到5.5%,为13年以来新高。这导致希腊商业营业额平均减少了13%,对消费占GDP73%的希腊经济来说是致命打击。消费不振直接影响了税收。7月希腊的税收同比下降7%。尽管前七个月税收增加了4.1%,但这离政府向欧盟和IMF承诺的今年增收13.7%的目标还有很大的差距。

希腊的经济结构相当单一,国家的财政收入十分有限,本是无力供希腊人民大手大脚过日子的。但是,政府又不会拒绝人民高福利的要求。因为政党想要上台,当然需要人民的选票,赢取选票最有力的方法就是给人民开各种各样的高福利支票,谁的福利承诺得好,人民当然就选谁。

在如此状态之下,不要说高昂的利息,就连本金怕都是只有打水漂的份,而不要追求有安全的指望了。

 

我们的疑问是:

除了节流措施,希腊拿什么还那些外债?即使有实力还,欠中国的外债是否能有保障?即使有保障,是否又会被中国未来的领导人一时慷慨而免除。让希腊政府欠中国政府一个大大的无论如何都还不起的人情?

——中国人的血汗钱就是如此被我们伟大的执政党当成人情送出去的!

 

当此时,中国政府拥有2.45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可谓“富得流油”。同时的另一面,中国居民的消费却是件颇让人头疼的事情。

中国人舍不得花钱,一方面缘于传统的勤俭美德,同时安全感的缺乏导致内心总是认为未来有太多的不可预见的意外,更重要的原因是中国人民可以支配的钱太少,而造成这一现状的根本原因是政府太有钱,而且真正花在本土民众身上的比重又是微乎其微的。

 

最近30余年之间,中国对外更多开放与更多包容。

30多年过去之后,依然是对外控制松散,对内制约强化所导致的。

按照某些著名经济学家的说法,目前的通货膨胀问题不是农产品、资源等个别商品价格上涨带动的,而是货币供应过大造成的。

中国有那么多的外汇储备,购买了别人那么多的资产与债权,让别人的货币升值固然会刺激中国商品出口,但同时也会使得外人的投资收益受阻,目前解决并根治失控的通货膨胀的根本办法在于釜底抽薪收紧货币发行,允许人民币一次性升值是目前最佳的办法。

从国家到政府,从企业到个人,都在倡导走出国门去张开怀抱接受教育、去进行投资。由此就形成了手心手背都是肉,虽然十个手指不一边齐,但十指连心,咬了哪个都会疼。

所以才会出现中国开放之后的政策,很多是胳膊肘往外拐的。在一个已经被国际资本架空的政治主权国家,早已在国际压力之下迷失了自己的本性。

有人说,世界各国都需要借钱,同时中国需要把钱借出去,二者一拍即合。

 

在本人看来,土地、能源、劳动力等要素价格快速增长的根本原因有几点:

首先是资源变得稀缺了,价格自然会上涨,因为价格上涨向来是保障供需平衡的最原始方法。那恰恰是对我们当下敲响的警钟。正是由于资源被无节制地裁决与开发,才会上涨。
第二个警钟是相对于资源而言,资金多了,那么那些资金是从哪里来的呢?为什么开放之后就多了那么多资金呢?虽然一部分来自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但显然相当大的比重是来源于外资。

——这个简单的推理就是:我们的资源、土地、劳动力,甚至是良知、责任与未来等等更多的是被外汇买走了。

资源意味着未来,劳动力与政策意味着现在,我们是用现在+未来为代价,去换取那些早已失去含金量的法币。谁得了便宜,谁丧失了利益?这是显而易见的。

——至少我们没有看到身边的百姓与民营企业生存状况有实质的好转。

 

在中国特殊的政治与经济逻辑之中,有太多让中国的老百姓看不懂的交易。

凭什么要购买那些曾经或者未来继续成为与发生战争的国家的国债?凭什么不能禁止我们的国民从他们那里购买天价商品?凭什么要把金融领域的大门朝他们洞开?却要放他们进来与原本就孱弱的民族产业厮杀?

 

与对待外人相比,中国的普通人总是习惯于对自己相对亲近的人更加残忍一些。同样中国的执政者总是善意地对待外人,仇视地对待国人。

个人认为,虽然这在普通家庭是应该传承的美德,但这对于执政党不是一件好事,毕竟每个人的忍耐都是有限度的,即使不会同时爆发,也会有某些人被另一些人利用。挥霍无度的苦果只有自己来尝。

民主政治需要讨好本国百姓,但不需要讨好外国人,所以与“给全球投资者下套”并不矛盾,而如果没有民主政治,穷人能不能成为业主怎么会成为一个国策攸关的大问题?

廉价的出售,天价的购买,即使形成顺差都要遭受来自世界的白眼与嫉妒,但那些外汇储备也没有给中国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切实利益,转而购买了美国、日本、欧洲的国债,导致官民之间离心离德。

 

希腊这个国家,即使借钱都会保证自己惬意的生活,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他们有那个资格。但为什么像中国这样的同样拥有古老文明的国家就没有得到希腊所享受的待遇。

中国已经跑步进入了老龄社会。我们不要求安逸的老年,但也不希望让老人继续辛苦劳作,赚取微薄的收入,担心生病担心老了之后无人赡养自己。难道这个要求过分吗?

从历史、传统以及为人类世界所做出的贡献而言,中国是最值得尊敬的几个国度之一,但从WTO、从贸易与投资,从融进国际化的过程中,中国活得越来越累,以往的“丰功伟绩”被抹杀,一切标准重置。

 

国际化的中国遭遇了太多的尴尬,甚至到了任何一个国家都可以算计甚至欺凌的程度。
老人需要花钱,小孩子需要花钱,女人需要花钱,弱弱的宠物需要花钱,软软的感情需要花钱,硬硬的住宅也需要花钱,无形的教育需要花钱,有形的汽车也需要花钱,自己的家人需要供养,员工的家属也需要供养。那么多的东西都需要用钱去供养。

如果说希腊依托辉煌的古代文明得到尊重,依托现代福利制度而得到全世界的救助,是值得尊敬的老人,那么中国是老年的还是青年的?

 

如果是青年的,就需要承担更多的责任,如果是老年的,那么就需要得到更多的尊敬。
中国拿自己的养老钱给别人养老,拿自己的救命钱去救别人的命,牺牲了自己的天伦之乐而成全了别人的天伦之乐。

那是一种莫名的革命。革命使得为老不尊,为小不孝。

这就是中国改革开放付出的惨重代价,是谁革谁的命呢?

——革命之后乐善好施的中国所得到和拥有的是荣誉感吗?

 

贾春宝
2010年10月6星期三

电话:1326925812289581930
MSN: [email protected]
QQ
469063961
价值中国网个人空间:http://bekings.chinavalue.net
原创外汇评论主页:http://blog.hexun.com/chunbao/defaul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