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志发与克林顿


   

    1974年3月,陕西临潼县农民杨志发等人,为抗旱挖井,挖出一堆兵马俑俑头和俑身陶片。县里为奖励杨志发的这个发现,发给他三十多元钱。杨志发觉悟高,主动把这笔钱交给了生产队。在以绝对平均主义为价值取向的时代,生产队又把这笔钱奖励给了每个村民,人均四个工分,每工分折合人民币一角八分钱。改写世界考古史的杨志发,因此得到七角二分钱的奖励。

    2001年6月20日,为表彰克林顿在结束科索沃战争中所做的贡献,授予他代顿和平奖,奖金为二点五万美元。克林顿虽然在莱温斯基案上拉了一屁股的债,可他还是没忘“觉悟”二字——他一次性就把代顿和平奖奖金全部捐献给了波黑的一个慈善机构。对于五十多岁就成了退休总统的克林顿来说,二点五万美元只能算是小钱,因为他精力旺盛,又魅力四射,可以继续“赚钱”。如克林顿退休后,拟出一本在白宫八年的自传,出版商一口气给到一千万美元稿酬的许诺。这且不说了,克林顿出去应酬一下都是钱:他到爱尔兰与百万富翁们打一场高尔夫球,就能得到高达美金六位数的酬劳;威尔斯文艺节目邀请克林顿到场,一次付他出席费十五万美元;2001年6月,克林顿应邀在上海财富论坛演讲,演讲费高达三十八万美元;澳洲一个省的省政府邀请克林顿在一次科技论坛中演讲,对方的付费是二十六万美元。克林顿的身价百倍,就叫名人效应。

    1998年,做为在职总统的克林顿来华访问,他首先在西安落脚,并参观了兵马俑。之前,有很多国际、国内的要人前来参观,但没有一个提出要见一见兵马俑的发现人,那是下河村一个一文不名的老农,他发现兵马俑也不过是个偶然,有什么好见的。然克林顿却把杨志发当成了名星来追,说一定要见一见这位了不起的兵马俑的发现者。陕西省有关方面火速请来杨志发,让他穿上新衣服去见克林顿。别说,克林顿真具有追星一族的“素养”,他一见老农杨志发,就请他为自己签名。杨志发大字不识,一生更没见过这么庞大的官方场面,在工作人员的劝说下,只好哆哆嗦嗦地在本子上给克林顿画了三个小圆圈,令克林顿赞叹不一。

    从此,杨志发的命运自他发现兵马俑的二十四年后,终于有了重大转折:上头指示安排当地最有名的书法家教杨志发练了几个月的书法,以后专门在兵马俑博物馆给人签名;接着,杨志发被任命为兵马俑博物馆名誉馆长,月薪高达八千元人民币。据说,年逾七十的杨志发如果每月在馆内坐馆十天,为中外游客签名,还可另得五千元津贴……名人效应,使老农杨志发也身价百倍了。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杨志发改写了世界考古史,却一度没能改写自己的命运。经过了漫长的二十四年,“等”到大洋彼岸的克林顿到此一游,才改变了他的一切。杨志发和克林顿就这样联系在了一起,这其中隐含的东西太多太多。不说也罢。

(选自魏得胜著《另类人生》,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