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将决定未来金价走势


   

 
2010-10-29  作者: 戴维•黑尔 为英国《金融时报》撰稿
 
最近黄金价格的飙涨,不过是新一轮牛市的第一阶段——到2015年,此轮持续数年的牛市将把金价推升至每盎司2000美元以上。推动金价上涨的除了经济因素,还有各机构在购买黄金方式上的创新。但最重要的驱动因素还未出现。

首先,让我再概述一下将金价推升至当前水平的各项因素。经济因素集中体现在货币政策和通胀风险上。一些工业国正努力让本币贬值,并将动用货币政策来支持这一目标。日本为了让日元走软,投入240亿美元进行非冲销式干预。这一政策获得了成功,尽管效果十分短暂。2003-04年间,日本在干预汇市上的花费超过了3500亿美元,有可能轻松地采取同样的做法。这一政策会增加美元流动性,同时促进日本自身的货币增长。美联储(Fed)也越来越明显地暗示,将出台新一轮定量宽松政策。这种重大的政策举动将立即引发投资者抛售美元,并且可能为其它货币的竞争性贬值打下伏笔。

5年前交易所交易基金(ETF)的推出,也对金价起到了推动作用。通过这些基金,投资者能够像购买股票那样轻易地购买金块。2010年第二季度,投资者通过此类基金购买了逾274吨黄金。这些基金的黄金持有量已超过2000吨,成为全球第六大储备者,仅次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以及美国、德国、法国和意大利等国央行的官方储备。按照目前的增速计算,到2012年底,这些基金将成为第三大储备者。在长期出售黄金之后,各国央行再次转为买家。中国去年透露,已购入450吨黄金。去年10月,印度购入200吨。俄罗斯今年购入71吨黄金,而毛里求斯、泰国、孟加拉和斯里兰卡也进行了少量购买。韩国上周宣布,可能会动用2900亿美元外汇储备中的一部分资金来购买黄金。过去20年间,各国央行总共售出4500吨黄金。

但有可能影响黄金市场的最重要的新因素是中国。中国拥有逾2.4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但其中仅有1.7%用于投资黄金。IMF预计,未来5年,中国经常账户盈余将达到2.6万亿美元。如果真是这样,其外汇储备有望升至5万亿-6万亿美元。即使是保持当前的黄金储备比例不变,中国仍需再购入1000至1500吨。但中国很可能选择扩大黄金在外汇储备中的比重,以降低美元贬值造成的冲击,并巩固人民币作为全球货币的地位。

与100年前的美国一样,中国很可能将大量持有黄金,视为展示财力的一种方式。1913年,在美元成为全球货币之前,美国拥有2293吨黄金,而英国、德国、法国和俄国分别仅持有248吨、 439吨、1030吨和1233吨。随着一战使英国的财政状况陷入瘫痪,美国庞大的黄金储备,让美元自然而然地取代了英镑。美国目前的财政政策与英国战时的政策有着诸多相似之处。某种意义上讲,这种政策还可能削弱美元的全球角色。一些中国官员已公开呼吁中国央行购入1万吨黄金。中国央行拒绝就这些提议置评,但如果美国奉行美元贬值的策略,同时人民币的全球化程度逐渐提高,这些提议的吸引力将会越来越大。

还存在一种可能:中国外汇储备的大规模扩张,会导致货币增长加快,并推高其通胀率。如果是这样,中国对黄金的私人需求将骤然增加。自2008年中国解除对黄金市场的管制以来,对黄金的私人需求一直增长迅速。过去12个月,中国私人共购买了143吨黄金,而2009年和2008年仅分别为73吨和17吨。如果投资者察觉到中国的货币增长将导致通胀上升,那么这一数字很容易就会升到数百吨。美国政府一直对人民币盯住美元的政策表示不满,但如果中国开始推行非冲销式汇率干预政策,允许通胀加速,它将停止指责。那样,人民币实际汇率将上升,从而导致中国商品的竞争力下降。

人们无法预测中国何时会购买黄金,但毫无疑问,这将扩大对黄金的需求。未来25年内,来自中国的需求将使其它所有因素都相形见绌,并确保无论美联储采取何种政策,金价都会大幅上扬。

作者是戴维•黑尔全球经济咨询机构(David Hale Global Economics)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