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英语学习的4W法则(一)


     少儿英语学习总是让家长感到困惑、烦恼、纠结,大量的时间、金钱、家长的希望、孩子的快乐都葬送在英语学习上面,迷惘、无奈、焦虑等情绪困扰着中国的家长们。有无数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问过我关于少儿英语学习的问题,我总结了一下,发现90%的问题集中在WhenWhatHowWhere这四点上,我把它们归结为4W法则。接下来我将分为两次与大家就这4点一起来探讨一下,今天主要探讨一下WhenWhat

 

When——时间

 

    在这里”时间“指两方面:

 

    1开始学英语的时间,一般来说学习英语的黄金启蒙期在6岁以前。

    从生理发育角度来看,人的大脑在出生时平均为390克,到三岁时就已经达到1108克左右,而一个成年人的大脑平均为1440克。由此可见,在3岁左右的时候人的大脑就已经发育完成了70%。另外,到6岁左右,口腔肌肉的发育也已经基本完成。

    从语言学习的角度来讲,6岁以前的孩子母语机制尚未完全固化,在这个阶段开始接触并系统的学习英语有助于帮助孩子建立英语的“类母语思维”。

 

    2学习英语的时间。

    在有很多机构和少儿英语学习产品宣称可以让孩子英语学习快速见效,甚至有的还吹嘘说“一个月英语就能脱口而出”,其实在我看来这些都是一些商人为了迎合目前家长们和整个社会上普遍弥漫的“急功近利”的氛围而人为制造的噱头。大家都知道语言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因为语言学习关系到音、型、意、用法、组合等各方面的知识。因此,我们必须脚踏实地的利用大量时间系统地、科学地学习合理且实用的内容,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见效。盲目听信宣传或因为孩子进展缓慢而对孩子恶语相向甚至失去信心都是完全不可取的,反而会让孩子丧失学好英语的信心。

 

    3曾有家长问过我,孩子34岁的时候中国话还没说利落呢,怎么学英语呢?

    这个疑惑相信许多人都会有,其实,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搞清楚语言学习跟大脑的关系,人的大脑有两个语言区,分别是布罗卡区(即布氏语言区)和威尔尼克区(即威氏语言区),根据英国权威的《自然》杂志上发表的研究成果显示,两个语言区分别掌管不同语言的学习。其中布氏语言区为中文特殊语言区,主要包括以汉语为代表的象形文字;而威氏语言区为拼音文字语言区,主要包括以英语、法语为代表的线性文字。通过这一点我们可以很清晰的知道,汉语和英语的学习分别由大脑的两个区域负责,它们并不存在冲突和矛盾。相反,对于不同区域的开发越早,越有助于孩子的大脑开发。

 

    其次,正因为孩子在这个年龄段母语机制尚未固化,第二语言学习才有可能建立类母语思维。比如,有的孩子小时候因为父母工作忙,于是托给家乡的老人看管,但是因为老人们说方言,所以等到可以入托的时候父母把孩子接回家却发现孩子一口地道的方言。可是入托后用不了多久,孩子又能说标准的普通话了。这其实就是因为孩子的母语机制尚未固化造成的。如果是成年人的话,就非常难以改变了,比如说我身边就有很多朋友或同事乡音难改。

 

    因此,家长朋友们完全不必担心孩子年龄小,学不会第二语言。

 

What——内容

 

    内容在孩子们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也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记得当年上学时用过的英语教材里,不是传说就是故事,再不就是人物传记,这些文章对于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又能起到什么实际作用呢?难道,我们平时与人交流都用书面语?

 

    所以,要想明确到底应该给孩子学哪些内容,首先要搞清楚语言学习的目的是什么?还记得当年在大学学习英语时,教授曾经说过一句让我终身难忘的话,“语言从来不是一门科学,而是一个工具”。语言的作用在于沟通,我们学习语言的目的在于使用它与人进行交流。但是反观目前国内义务教育体制内的教学模式和教材内容,虽然在形式和教法上有所改进但是内容本身并没有本质上的提高。中、高考的试题中所谓对语法、单词量的考核依然是重头戏。语法、词汇真的是学好英语的标志吗?难道仅凭掌握了一堆从句、几千甚至上万的单词就能自如的运用英语这门工具了吗?答案是否定的!无数托福高分获得者张不开嘴说英语、到国外上不了课这一残酷的现实告诉我们一味钻研语法、狂背单词这条路不通;既然这样,那我们重视口语、疯狂地去说,好不好?勇于跟外国人聊天,好不好?能说、能聊、敢说就算”好“了吗?难道所谓的跟外教或是外国人能聊聊天气、侃侃运动项目就算是”好“了吗?不是!那样学到的仅仅是聊天而且是最浅层面的聊天而已。有多少奖学金获得者出国后能够马上进入学校听课学习的?很少,绝大多数人出国后都要再有一段时间的适应期,当他们学会了那些基础的专业词汇后才能正式开始学习。

 

    那么综上所述,我们到底要让孩子们学什么内容呢?其实不管是语法词汇也好、口语会话也好,这些内容都只是我们沟通和交流的一部分,想要达到正常的交流,除了以上的内容外更要学习一些功能性、场景性、贴近生活或工作实际的内容。例如:孩子们可以学习讨论卡通、讨论各学科作业、讨论时尚话题等等;大学生可以学习就业、娱乐、爱情等场景;职场人员可以学习社会保障、社会经济、办公室政治、财经术语等等。总之,我们的学习应当求新求变,一切从实用出发。至于大量的对于语法、词汇学的研究,不妨等语言积累了相当基础后再进行学习,正如我们当年学习语文中的语法一样,在我们会说汉语并以之为日常交流语言十多年后,也就是上初中的时候了才正式的开始学习所谓语法。在那个时候,不仅语言有了相当的积累而且语感也已经建立起来,这个时候再学习“主谓宾、定补状”自然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