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竹车




竹         车

 

王彦明

 

 

每当竹车“吱吱呀呀”的响声在楼与楼的夹缝中穿过时,总会引来一片惊异的目光。那低缓的声响类似于乡下牛车磨合不灵的声音。当这个声音响起的时候,我就知道此时我的母亲正推着儿子去小区的花园。这个时候我总是忍不住从窗口向下望上一眼。六层楼的高度,隔绝不了儿子欢乐的笑声和喋喋不休的话语声。

我小时候,竹车这种东西是很盛行的。一些年长的老太太都喜欢用它,载着孙子从村子里走来走去。我一直没有坐过这种竹子做的车,以前家里穷,只能跟在别人的屁股后面,帮人家推车。那时候,心里很期待能坐上一次。可惜这个夙愿一直未能达成。

现在我的儿子正坐在属于他的竹车里。

儿子能坐上那辆竹车也是颇费了一番周折的。竹车是别人送给母亲的。当母亲高兴地推回来的时候,却碰了一鼻子的灰——妻子说什么也不让儿子坐,还要母亲给人家送回去,说那辆竹车经过风吹日晒,已经老旧不定什么时候就坏了,而且更为关键的是太脏,孩子坐上去不卫生,容易得病。母亲爱儿子,人之常情。而我母亲似乎也是铁了心了,和儿媳争吵了起来,说夏天竹车凉爽,而且可以省不少抱孩子的力气。脏了,她愿意去洗。

两人为此执拗不下,让我很是为难。其实内心之中,我倒很想留下那辆竹车,毕竟自己以前不曾坐过,我的儿子应该享受一下,这是我作为一个父亲的真实想法。最后还是儿子决定了一切。小家伙天生平衡性差,坐不惯爷爷给他买的塑料车,就喜欢那辆平衡性较好的竹车。妻子无奈,转日买来随布条,将车清洗后,擦净,一点点地把布条缠绕到了车上,让车焕然一新。婆媳也也因此恢复了和睦。

之后的日子,竹车的响声就开始在小区里响起,惊异的人们抱着孩子去凑近,让自己孩子也进竹车里去玩,有时候儿子小气了就不让人家的孩子进去。有时候高兴了还推着别人家的小孩前行……这些都是母亲告诉我的,还说现在竹车就是儿子的标志,别人一听到竹车,就会告诉自己的孩子“涵涵来了”。涵涵,是儿子的名字。

竹车其实构造就其简单,四个铁轮子套上了胶皮成为车轱辘,车身都是竹条编织而成,中间空隙很大,在车身上放上两块横竹条订成的竹板就成为了孩子的座位。就是这样一个构造就承载了许多的爱,就给人带来很多美好的感受。

它的朴素让我想到了我的母亲。母亲一生很简单,读书不多,终日只知道为了家操劳。她没有怨言,一直默默地爱着我,给予我温暖。现在她老了,可还要来为我看孩子。我知道,即使现在,我在她心里实际也还是是个孩子。

每当母亲带着孩子出去,推着那辆竹车蹒跚前行的时候,我都在心里默默地说:妈,慢点,小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