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用作文的方式写新闻,还是用新闻的方式写新闻?”相信传媒从业者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困惑。
社情民意,管理需要等集体意志会决定相当多的新闻取向,很久之前的一部电影《无名英雄》,就生动地刻画了“传媒制造”来自于“大众意志”的过程。实际上,当我们也把新闻看成是一种商品,那么,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必会成为传媒生存的要素。由此想来,新华社的几位记者,田雨、孙闻、王建华大可不必耿耿,再不行,看看达斯丁霍夫曼主演的这部《无名英雄》,定能释怀。
大众意志飘忽不定,某个时候为了生活可以罔顾事实,某个时候为了生存又得尊重事实。假如《师魂不朽——“5.12”汶川大地震采访追记》(http://news.xinhuanet.com/newmedia/2010-10/24/c_12693592.htm)是对《“烈士老师”谭千秋调查》(http://edu.southcn.com/e/2010-10/21/content_16872527_2.htm)的回应,那倒不如不说也罢,正像某些评论所言“宁愿不知道谭千秋被伟大”更好。
新闻不完全是事实,这无论在中国还是在地球的任何一个角落,都是如此。所谓真的假的全在社会需要,当假的过分了,真的渴求就会上升,周而复始。任何一个人 都能理解,社会需要就是自己的需要。作文与新闻,是社会稳定与发展的交替需要,通常,作文可以满足短暂的社会需要,新闻的作用则是长期的,道理很简单,人 总是要活在真实中。
假如某个时候大众对作文式的新闻感到厌烦,那就是人们对真正的新闻,以至生活的长期需要有所觉醒了,无论好坏,只要是真的,就会得到大众的关注,是这个阶 段明显的社会意识特征。这个阶段对于传媒来说,新闻成本会上升,以往那种仅凭满溢的感情,或者简单的调查就可以完成的“新闻”,会越来越对不上大众的口 味。当人们的生活需要从量化进步到质化,对新闻质量的渴求也会同步提高。
假如新闻也有奢饰品的话,我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愿意以较高昂的价格,购买一些“完美”的新闻。如果“事实的完整度就是新闻质量的高低”的话,那制造高质量的新闻就会成为未来一段时间里传媒的生存支柱。
尝多了作文的味道,有点腻了,真正的新闻是啥味道呢?,关于这点,在过往很长一点时间里,可能最不清楚的恰恰就是中国的新闻从业员自己。其实谁不知道,大众才是真正的新闻制造者,除非他们都愿意苟且,否则谁也别指望作文能够替代新闻。
苟且的生活正逐渐离我们远去,因为我们不但要活下来,而且要活得更好。
作文,新闻
评论
14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