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区域教育发展不均衡等热点难点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在很大程度上,症结不在于改革的目标方向不对,而是没有解决好改革的动力机制问题,忽视了真正的利益相关者的参与和支持。
●改革就是利益关系的调整,教育改革也不例外。让学生、家长、教师以及社会等利益相关者参与教育改革,是方法问题,更是立场问题。教育部门不能成为既得利益的保护者,更不要成为深化教育改革的障碍,而应该成为广大利益相关者参与教育改革创新的引路人。
作者:张国华,山东省潍坊市教育局局长
随着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和教育规划纲要的颁布实施,当前,我国已进入教育改革创新的关键阶段,在中央的总体部署下,各地正在有序推进教育发展重大项目和教育体制改革的试点工作。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作为教育改革创新的具体组织实施者,要将教育改革事业不断推向深入,不仅要解决好改革的目标方向问题,更要解决好改革的动力机制问题。
长期以来,教育改革创新难以取得显著成果,诸如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区域教育发展不均衡等热点难点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在很大程度上,症结不在于改革的目标方向不对,而是没有解决好改革的动力机制问题,教育行政部门习惯了传统的管理模式,在改革方法上往往采取为民作主、包办代替的方式,而忽视了真正的利益相关者的参与和支持。这就导致了教育改革的有效动力不足,改革创新难以持续,改革效果也就无法让广大人民群众满意。
近年来,在教育部和山东省的支持下,潍坊市幸运地承担了国家中考改革、课程改革和中小学教师职称改革等的试点任务,教育整体面貌发生了很大转变。在潍坊的教育改革创新中,我们总结了一条经验,那就是要真正相信群众、依靠群众,让利益相关者参与到教育改革中来,这样看似艰难的教育改革创新才能获得持续的动力,才能真正让广大人民群众满意,也才能取得实质性的成果。
潍坊的中考改革从2004年开始试点到2006年在全市全面推开,已经成功地进行了5年。我们之所以富有成就感,就在于它彻底改变了一次考试、一张试卷定输赢的人才选拔方式,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一次或者两次考试,以最好的成绩纳入录取;将学科成绩由分数表达转换为等级表达,将用文化课无法体现和表达的各个方面表现作为综合素质纳入录取,为广大学生全面发展、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了根本的制度保障。潍坊的中考改革之所以能够顺利推进,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我们始终坚持让社会各界和学生及家长广泛参与改革方案的制定和招生录取的各个环节。改革之初,我们曾十分担心进行这么大的变革会不会出事,但实际情况证明,其实广大群众和学生家长早就期盼着这样的改革了,是我们低估了群众的觉悟和水平。
教育改革创新要积极争取到学生家长、社会公众等利益相关者的支持和参与,让学生和家长参与改革、监督改革,并从改革中受益。过去,为了解决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加班加点违规办学愈演愈烈,校园隐患多,安全事故时有发生、防不胜防等教育难点问题,我们曾不惜每年投入近百万元,在媒体和网络公开投诉举报电话,组建专门的督导巡视团坚持有报必查、查实必究。这些做法虽然发挥了重要作用,却远没有达到根治的效果。后来,我们反思之所以不够理想,根源在于我们没有解决好依靠谁的问题。学生和家长是最关心学校、最希望学校办好的群体,也是最能感知学校办学状况的利益主体,但他们却对学校和教师的办学育人情况没有发言权、监督权、评价权。如果不动员他们参与到维护自身权益中来,学校和教师就缺少规范办学的内生动力,任凭教育部门怎么用力也只能是治标不治本。为此,我们在强化部门监督、社会监督的基础上,将学生和家长对学校和教师的满意度作为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让家长和学生的意见,能够影响到校长、教师的去留进退,“路径”一改,大批社会反映强烈的问题显著减少。
教育改革创新还要获得学校教师等利益相关者的支持和参与,让广大教师成为教育改革创新的推动者、受益人。过去,我们总是认为只有把职称的评聘权掌握在教育部门和人事部门手中,才能确保最公平、最安全,但结果却是越评越事与愿违。在潍坊市中小学教师职称评聘改革过程中,我们意识到,学校和教师才是职称评聘的最大利益相关者,他们才最清楚哪个老师该上哪个老师不该上。为此,我们紧紧依靠学校和教师进行职称改革,坚持把职称评审的权利和规则交给学校和教师,结果若干年来积聚的职称矛盾和问题得到了较好的解决。我们期盼已久的广大教师争当班主任和积极上课堂的局面迅速形成。
此外,教育改革创新还要获得社会其他利益相关者的支持和参与,凝聚社会共识,共同破解难题。例如如何推进职业学校开展校企合作、培养企业急需的技能型人才,一直是职业教育所面临的难题。现在看来问题可能也出在没有很好地依靠企业上,如果我们真正将职业学校交给由专业对口的若干骨干企业组成的董事会来办,校长主要对董事会负责而不是对教育部门负责,相信我们职业教育的技能型人才水平必会有质的提升,校企合作、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等突出问题也将迎刃而解。
总的来说,当前教育领域存在很多热点难点问题难以解决,教育改革创新难以到位并让广大人民群众满意,与我们没有很好地依靠群众,没有很好地依靠服务对象和利益相关者密切相关。改革就是利益关系的调整,教育改革也不例外。让学生、家长、教师以及社会等利益相关者参与教育改革,是方法问题,更是立场问题。教育部门不能成为既得利益的保护者,更不要成为深化教育改革的障碍,而应该成为广大利益相关者参与教育改革创新的引路人。
让利益相关者参与教育改革创新
评论
5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