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馆
如果说上海世博会要评选出一个最具创意奖的话,我将举双手赞成评选英国馆。这并不是因为我受到VIP的待遇,也不是由于女儿毕业于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而是发自内心地认为,英国馆几乎囊括了上海世博园最具创意展馆的所有要素。
6层楼高的立方体结构上,装饰着6万根能发出不同颜色的亚克力光纤触须,像是随风摇曳的蒲公英,着实招人喜欢。不仅如此,到了晚上,触须内的LED光源会使整个展馆散发出璀璨的光影,五颜六色,煞是好看。馆内的露天处,还被著名的设计师托马斯·赫斯维克设计成为一张“种子圣殿”的包装纸,作为送给上海世博会的特殊礼物。
如果说“种子圣殿”艺术造型是其第一个创意的话,那么以“植物种子”作为其展示主题则更是意味深长,这一创意也毋庸置疑地将获得世博精神主题的第二个创意奖。当不少国家的展馆满足于物质形态的展示之时,英国馆以植物种子为主旋律的环保理念,无疑是一次环保精神层面的巨大创新。所以我也有感而发地在留言簿上写下这样一段话:“这不仅仅是植物的种子,更是环保志愿者的种子,它一定会乘着世博的东风传播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当然,这个创意并没有结束,也许未来的续篇将由我来完成。因为在我看来,物尽其用也应当是最具环保理念的经营思想。如果将英国馆6万多根用亚克力光纤制作的触角进行商业化运作的话,一定会获得一个意外的惊喜。不仅会使每一个收藏者提升环保的意识和观念,还可筹得为数可观的环保基金,何乐不为呢?当然,这个创意也许在我成为英国馆的商业顾问之后才能最终得以实现。
更有趣的是,我同英国朋友谈及日本广岛在遭受原子弹爆炸之后,生灵涂炭、万物尽毁,唯有银杏树不可思议地茁壮成长。怎么也想不到英国朋友随后送给我的礼物,恰恰就是装着银杏种子的纪念品。看来,我与英国还真有点儿缘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