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书》第十五讲 爱敬第十五


《通书》第十五讲 爱敬第十五

 

有善不及,曰:“不及,则学焉。”问曰:“有不善?”曰:“不善,则告之以不善,且劝曰:‘庶几有改乎!’斯为君子。有善一,不善二,则学其一而劝其二。有语曰:‘斯人有是之不善,非大恶也?’则曰:‘孰无过,焉知其不能改。改则为君子矣。不改为恶,恶者天恶之,彼岂无畏邪?乌知其不能改。’故君子悉有众善,无弗爱且敬焉。”

 

《通书》这四十章,讲了几个原则,讲天道,讲人道,从乾卦开始入手,然后到我们的一些行为规范,而行为规范的重心就是迁善改过。我们看《通书》的结构,从第八章,《幸》是讲知耻闻过,第十章《治学》也是知耻改过,然后,刚刚谈的《务实》也是知耻改过,这《爱敬》第十五也是知耻改过,后面的《乐上》《乐中》《乐下》,乃至《理性命》,乃至到后边的刑、乾、损、益、艮等也是改过。

我们每个人都在求发展,求创新,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人怎么向善?就是一个迁善改过。佛教里讲修行,修行也就是迁善改过,不知过错,怎么进步?我们讲美化人的道德,因为我们道德中有不地道的东西,才需要调理我们自身,使自己的道德面貌更纯净。我们要优化我们的智慧,智慧实际上谈不上什么优化,它本身就是很优秀的,谁障碍了我们的智慧?还不就是贪瞋痴和七情六欲。贪瞋痴和七情六欲,是我们精神中不纯净的东西,遮蔽了我们的智慧之眼,一旦我们把贪瞋痴和七情六欲把这些不纯净的东西从心灵上移去了以后,我们的智慧就自然而然地优化和提升了。

人的力量从那里来?人的力量本来是个定数,就像每天24小时是个定数一样,你花在酒色财气上,那么你在道德智慧上所花的时间就少了,如果你24小时把时间都花在道德智慧上花在修行上,那么,你的力量就比别人强得多。很多事情,并不是我们想的那么复杂,就是你在时间的把控,在念头的把控上,我们能纯净如一地干我们该干的事,把精神放在当用的地带,不放在不当用的地带,不在不当用的地带上耗费我们的精力,这就对了。这里边谈“爱敬”也是这个道理。

“有善不及,曰:‘不及,则学焉。’”有善不及,我们看到某人,哎哟,他的道德高尚,智慧敏锐,自己实在不及他,不及他则学嘛。去学习他呀,为什么这个人道德那么好,为什么这个人智慧那么高,为什么这个人那么有才干,我们要善于去观察别人的长处,就像下棋要找高手过招一样,不找高手过招,棋艺不能提高。武术也是这样,经常要找比自己高明的人推手,比自己差的人推手,结果下来自己也弄成蠢材了。干事也是要经常接触比自己高明的人,亲近长者,亲近智者,这样自己的才德才会提高,这个叫善学。很多人不善学,把自己的精力都花在不当用的地带上,很可惜的。

人的一生也就这么一百年,说得不好听,从20岁到60岁,最多40年可以干事,这40年弹指一挥间一晃眼就过了,很快很快。今年我满满地60了,回忆当年文化大革命的时候,还是小青年,那个时候的情景历历在目,现在都还觉得恍然如梦,在20岁左右的状态之中。但是身体呢,老了,都60岁了。上楼下楼,别人都说:“冯老师,小心一点啦!”还要来把我扶一把,自己虽然未必觉得是要别人扶的时候,但是,在别人眼里,早就是老先生了,享受老先生待遇了,当然自己还是要振作起来干事。

“有善不及,曰:‘不及,则学焉。’”关键是现在很多人不知道自己“不及”——道德、智慧及能耐都大欠火候,老是认为自己什么功夫都很强,这样也行那样也行,好像自己天下第一,处处都是天下第一,很难有人反省自己这样不足、那样不够。但是在经济上、官位上却爱去攀比:兜里的人民币不够,我有十万,别人有一百万,我有一百万,别人有一千万,我虽然有一千万,别人有一个亿两个亿十个亿了,经常这样想。有的人虽然当官了,哎呀,我科长,别人处长,局长,市长,省长,这样想的人不少,但是,在“善”字上用功夫、用心的就很少了。有善不及,不及,就应该学。

 

“问曰:‘有不善?’曰:‘不善,则告之以不善。’”如果自己有修为欠妥的地方,或者别人有修为欠妥的地方,那么,作为君子,有帮助他人教化他人的义务。“不善,则告之不善。”告诉他有什么地方不对,什么地方过分了,什么地方不妥。应该有这样的习惯。特别是朋友之间,亲戚之间,一定要善于自我反省。而且,推己及外,作直友诤友嘛,千万别作佞友。朋友之间,最忌讳吹吹拍拍的巧言令色,朋友之间若有吹吹拍拍的习惯和风气,那么就不能长久,最好抽身出来。

朋友之间应该建立良好的学习环境,这个学习环境,用《易.艮卦》的话来说就是:“君子以朋友讲习”。学习无止境,要想成为一个真正有大成就的人,非得在自己和环境中下大工夫。什么环境?环境说穿了就是身边的人,有人才有事。身边的人不能优秀起来,你自己也优秀不起来。用佛教的话来说,要有“增上缘”,千万别在“增下缘”的圈子中去混。作为企业来说,你周围的人事中小人多而君子少,你这个团队就有问题,里面的问题和麻烦就会多。

要集体成就,净慧法师柏林禅寺生活禅夏令营提出的口号就是:“大众建设,大众参与,大众分享,大众成就。”这个就是菩提心,这个就是大公心。必须要有一个大众成就大众分享的心,你才能使这个团队祥和,祥和了就大吉大利,不祥和就不吉不利,就会危机四伏。所以,“有不善,则告之不善”,而且要进一步去劝:“庶几有改乎!斯为君子。”还要敦促朋友,敦促自己的亲戚:“你能不能改啊?快一点改啊,你这个毛病这个弱点,改了就能成为君子,不改就毛病越来越大了,得病了就要请医生,要吃药,不能讳疾弃医,怕见大夫,这不行啊。”

 

“有善一,不善二,则学其一而劝其二。”有的人有优点,也有缺点,我们就要学习他的优点,劝告他去改正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我们在社会上拼搏,实际上也是在武术上过招,也如同部队里行军打仗,只不过是温柔的战场,现在社会这个江湖就是温柔的战场。自己有毛病就是自己的破绽,就很可能被对方击倒,如果自己能及时地改正自己的错误修正自己的缺点,那么你在战场上就不会被别人击倒,就能立于不败之地。所以,“迁善改过”是人生进步不易之原则,是君子和小人的分野。

“有语曰:‘斯人有是之不善,非大恶也?’则曰:‘孰无过,焉知其不能改。改则为君子矣。’”当然,很多人都可以看见身上有这样的缺点,那样的缺点,但是并不是大恶。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好的习气,这个不好的习气并不是杀人放火、作奸犯科,并不是触犯这个社会的公德,就是一点不好的习气,那怎么办呢?就应该正确对待,别太认真别太较劲。

“孰无过,焉知其不能改。”哪个人没有错?要有允许别人犯错,也允许人改正错误的胸怀,要留下给人改正错误的机会嘛。几十年来,我们感觉很多时候都是一棒子敲死,人与人之间很容易流于一棒子敲死的状态。我们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要留有余地,在对待别人的时候,有宽松度,有个间隙,弦不能绷得太紧。每个人都有过错的,有的过错能改,有的过错也无需改。

习性,有的是与生俱来的,有的是在几十年的生活中形成的,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嘛,要改正一个人的习性那的确很难。能改当然好,不能改,若不触及他人的利益,又不作奸犯科,不触犯国家的法律,那也没什么。有的人专以揪出别人的过错为乐,只看见别人的过错,并无限地放大,那不好。攻其一点,不计其余,那不行。这里边涉及到全面地看问题的方法,一个人有善有不善,有优点,有弱点,优点,向他学,弱点,也要体谅,希望他能改,改了就是君子。

“不改为恶,恶者天恶之,彼岂无畏邪?乌知其不能改。”有的人有弱点有麻烦,改了就变成君子。若不改,积久成痹,积小成大,变成了恶,那就是触犯他人的利益,乃至触犯社会的法律去作奸犯科,这个就是“天恶之”,就会受到社会的否定,社会的反弹,那就是“天恶”了,天恶人怨,到了那一步,“彼岂无畏邪?”他难道不害怕吗?如果一个人触犯了众怒,到天怒人怨的时候,那是很可怕的。在中国古代,都怕这个事。在清末,浙江那边出了个事:一个秀才,家里吵架,他把母亲暴打了一遍。这下不得了了,全县所有的书院所有的学馆全部罢课,上街游行,弄得县长辞职。“哎呀,我这个县里出了忤逆不孝的人,很羞耻,羞于为官。”自己把乌纱帽揭下来,挂印而去。很羞耻,当官的羞耻,当邻居的羞耻,整个县的读书人感到羞耻,整个县都觉得羞耻,就是天怒人怨。你想,一辈子还想考功名吗?乡试省试廷试都没戏了。

“彼岂无畏邪?乌知其不能改。”对一个人,千万别下定论,下定论不好,总是要给别人留下改过的时间,改过的机会。“故君子悉有众善,无弗爱且敬焉。”“乌知其不能改”,这个是孔夫子的“恕道”,我们经常说理解万岁,宽大为怀。要有一个宽阔的心灵,要有爱敬的心理,对待自己对待他人,都要有仁爱之心、爱敬之心、慈悲之心,对他人的过错也要宽宏大量,希望别人能改,这个就是一个恕道。现在很难提恕道。曾子说:“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一个忠一个恕,就为仁了。忠就是对自己的家庭、职业、事业乃至对社会、对国家有责任心,忠就是个责任心。恕就是个宽大的胸怀,能容忍,容忍别人的优点,容忍别人的缺点。有的人容忍不了别人的缺点,看到别人出事了有麻烦,欢喜得不得了:他又要倒霉了,他倒霉我就发财了。有的人看不得别人的长处和优点,嫉贤妒能,他那么厉害,他这么厉害我就没有发展了,这样的心态不好。看见别人的弱点,应该希望他好起来,看见别人的优点,应该激励自己赶上。这样才是个健康向上的精神状态。

“君子悉有众善,无弗爱且敬焉。”作为一个君子,总希望自己道德上圆满起来,这个道德圆满当然就是仁信忠恕,礼义廉耻这一系列的东西都应该优秀起来,这个善作优秀讲,各个方面都要表现出自己的优秀。身边有了这样的人,我想大家也会去拥护他去爱敬他。说穿了,爱敬一个人,就是爱敬有德有能,有才有德,胸怀宽大这样的气质和风范。我们都愿意跟胸怀宽大的人打交道,不愿意跟斤斤计较,是是非非的人打交道,跟这些人打交道多么麻烦。喜欢跟君子打交道,不喜欢跟小人打交道,喜欢跟英雄打交道,不愿意跟懦夫打交道,为什么呢?因为这些都是阳刚之美。一个人没有阳刚之美,天天都是那些阴柔的惰性,那是很不舒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