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历程,万科发展成为千亿规模的主因是什么?
近期,两件事情大家很关注,我有幸都沾边。
一个是在今年十月一号凌晨在新浪地产网发布了《中国房地产住宅销售排行榜TOP20》,通过这个榜单,相比几乎所有读者都会第一时间发出震撼!万科今年销售面积将无限逼近千亿规模,这将是中国房地产三十年发展过程中的新里程碑!榜单是我们研究中心制作的。
另一个则是昔日枭雄孙宏斌凤凰涅槃,经历几番挫折,终于2010年10月8日在香港成功IPO,当日发去短信祝贺,孙总回复“谢谢陈总,希望能够继续得到您的支持”,孙总很客气,其实在他面前我算晚辈。大约在两个月前,我有幸去天津拜访孙总,孙总把李绍忠总裁、汪孟德CFO和黄书节董秘都介绍给我认识,期间甚至谈及请教之词,言辞形态非常照顾我这后辈,非常感动。
而在震撼和感动之余,很多人可能会更加感叹这几年中国房地产行业的起起落落,沉沉浮浮,记得2004年之际,顺驰实现销售百亿之时,万科并没有达到这个规模,而此后的六年孙总的起伏跌宕和万科的逆市狂飙则让人不胜唏嘘。但我们要的肯定不是记录历史的结果,而是探讨历程形成的主因。今天我想把近期的一个重要思想观点和大家分享。
2000—2010,十年地产史,其实就是一个不断解决信息不对称(信息透明化)的历史。为什么这样说?
中国房地产业的信息简单的划分就是地产交易信息和房产交易信息,这十年中,随着两个方面的信息在逐步的透明化的过程中,行业里出现了重大的历史机遇,相应的成就了几个典型企业。
首先,是地产信息的透明化;大家想想看,从历史数据比较清晰的2003年以来,万科从03-10之间,历经了年销金额从62亿、92亿、140亿、212亿跳升到523亿、634亿乃至近今年的千亿规模!相应的保利、中海、金地、恒大等莫不是如此一个快速成长历程,尤其是万科,短短十年,业绩翻了十余倍。原因在哪儿?这其中难道就是因为我们的企业很优秀吗?肯定不止。
这就是通常说的“顺势而为”,主要原因还是在一个“势”上。即企业成长主因是受益于2002年----2003年之间全国土地使用权公开交易制度的全国性落实。2002年5月9日,国土资源部11号令发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规定》,要求自2002年7月1日起,经营性用地一律实行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在政府的大力推进下,截至2003年年底,全国31个省(区、市)基本建立了国有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制度。这个大势的推动,就使得万科等一批大企业的规模化拿地行为成为可能,因为如果每个城市仍旧是大量的协议、定向出让土地模式的话,你连地都拿不到,怎谈规模化开发呢。
因此,这就是我所说的土地信息不对称的解决成就了万科等一批规模化的大企业。
其次,和大家谈谈房产信息的透明化;其实这点谈起来相必大家更加容易理解,我们都知道,一直以来行业里为什么大家经常诟病数据不健全和严重滞后性,不仅仅是因为消费者需要去作为置业的判断依据,同时也是开发商作为开发及营销的参考标准,而成交数据经常性只是锁在政府的箱子里,谁都不知道真实情况,决策也往往是随机性的。但这一格局从2004年8月起有所改变,当年上海率先在全国启动了房产交易信息网上的公开,随后杭州、南京、天津等等全国典型城市陆续跟进。这些都是大家所共知的,那房产信息的透明化成就了谁呢?
易居中国!因为易居中国就是以信息服务为中心的,房产信息的透明化,易居中国迅速抓住这个机会,在当时只有个别性的机构可以提供个别性的城市交易数据的时候,易居中国通过成立克而瑞这一子公司,迅速启动全国化战略,在各大城市打通数据获取的渠道,一下子形成了全国化的数据系统,使得易居中国拉开了与原先竞争对手之间的差距,从2007年到2009年短短三年不到的时间两家美国上市公司(易居中国纽约上市、中国房产信息集团纳市上市)的成就已经说明了这点!
作为易居体系的一员,今天和大家谈这点并非要吹嘘企业。我有幸亲身经历了这个历程,的确是充分感受到了房地产十年中,信息不对称的解决或者说信息透明化的过程对于行业的重大意义!
这是我最近的一个重要思考结论,可能大家要问起房地产行业发展的下一步大趋势,的确目前有些初步的并且也已经得到印证的想法,但总体来看暂时还不是非常成熟,等差不多的时候再拿出来和大家分享。
写博客是个比较累的事情,最近在玩微博,有些比较新的观点或者是思想,我会第一时间在微波上发布,大家如果有兴趣可以加我。http://t.sina.com.cn/xiaokanlous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