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打”方舟子是科学的悲剧


“叫打”方舟子是科学的悲剧
 
 
    昨天人民日报刊登:《“海归”光环应立于诚信之上(文化博客)》,今天人民日报又刊登人民时评:《科学家该到哪里讨公道》,这两篇文章都在评论肖传国事件。今天的人民时评说:“医学教授肖传国10月10日被一审判处拘役,对这场由‘学术打假’升级而来的‘雇人袭击’事件的讨论却远未结束。‘肖教授太冤了,方舟子这种小人就该打’,‘判得太轻了,将来谁还敢学术打假’,这种‘你说你公道,我说我公道’的争议,还在持续。”
学术造假在中国并不少见,按理在中国学术打假应该受到公众的支持,而雇凶打人应该受到严厉的谴责,但这个事件之外的口水仗没完没了,旷日持久,估计还会持续下去。原因就是许多人并不信服方舟子。
笔者观点,人们有理由独立思考,并提出反对方舟子的言论,包括我个人在内也不是完全赞成方舟子的言论。无论从法律层面,还是道德层面去判断,肖传国雇凶伤人不仅是触犯法律,也是道德沦丧。一旦出现公众为肖传国叫冤,并不是肖传国真的被冤屈了,而是方舟子的行为在公众中被严重歪曲。
这种歪曲与方舟子在国内宣传转基因食品有密切关系。
由于农业部为两个转基因水稻品系颁发生产应用安全证书,加重了公众关于转基因粮食安全问题的不安。尽管农业部网站于3月15日发布了题为《农业部就农业转基因技术与生物安全等问题答问》,但公众的疑惑并没消除。
于是,方舟子到成了“转基因技术与生物安全”问题的最大受害者。
农业部在回答公众质疑的时候表示:“食用安全性分析和检测结果表明:转基因抗虫水稻‘华恢1号’和‘Bt汕优63’与非转基因对照水稻同样安全。”
同时表示:“环境安全性分析和检测结果表明:转基因抗虫水稻‘华恢1号’和‘Bt汕优63’在国内生产种植对生态环境是安全的。”
笔者观点:公众就这些问题的疑虑并没有因为“问题答问”而消除,农业部的之所以不能打消公众的质疑是和现在整个市场食品安全、社会环境污染中的大量问题相关。如果食品安全和环境治理不能让公众放心,那么就必然会引发公众对农业部关于为两个转基因水稻品系颁发生产应用安全证书继续质疑。
方舟子是宣传转基因技术的,由此让方舟子也成为众矢之的,并群起攻之。
方舟子的言论是不是也有错误?
这需也要科学鉴定。但绝不能因为方舟子由此就成为肖传国雇凶打人的理由。
所以方舟子需要得到道义与法律的援助。
正如今天《京华时报》刊登文章:《肖传国不服判表示上诉 中科协称其行为应受谴责》,文章说:“中科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张勤解释,虽不像方舟子一样主动找一些学术不端的行为予以揭露,中科协也设有与道德规范惩戒有关的机构。由于受人力物力所限,中科协主要接受社会上的据实举报,之后他们将通过组织体系就其中的问题进行调查、核实,然后采取措施予以惩戒,‘所以,方舟子的战斗看起来是一个人的战斗,但是放到一个大背景下来看,他并不是一个孤立的战斗,我们希望不只一个方舟子做,有更多的方舟子都做,并且利用好科协的平台来做’。”
笔者观点:解铃还须系铃人,公众对方舟子的误解,更大程度反映整个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中的众多问题。这些问题不是用答疑就能够解除公众疑虑,而是从中央到地方的政府所采取实际行动,对食品安全与环境保护有更多让群众消除忧虑的进展。而目前我国的落后状况不仅是执政能力的落后,而且是标准落后,教育落后。由于落后所形成的各种公众忧虑就不能让方舟子的言论去承担——这是必须的,不然的话,今后谁还敢说真话?
肖传国案件震动的不仅是学术界,政府部门也应该有所行动,保护科学发展,打击不端学术;保护市场食品安全和社会环境是政府不能推卸的责任,不能打消公众疑虑就不能推动科学技术的进步,就不能实现科学的发展观。
二〇一〇年十月十二日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