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赤贫时代


    最近忽然好像又很忙了。其实即使很忙,跟从前的忙碌相比也还是有了很大区别--较少的时间是在忙专业,大部分的工作蜕化到刚毕业的状态。

    每天依旧打开电脑就先翻开房产频道。面对一天好几变的各方预测已经变得越来越麻木。其实是涨是跌,以目前的房价水平,除了工作因素之外,房子的事都离我越来越远--房价一年翻一个跟头,而我的薪水是不可能以此种速度增长的!

    以前一直觉得自己对市场的嗅觉十分敏感,对行情的判断基本正确,但如今我只想三缄其口。如果说房地产作为商品应该符合基本的市场规律,我一直迷惑于这两年的购买力来自于哪里。当然,2009年上半年的触底反弹是我准确估计到了的,但今年“新政”又“新政”,在如此的政策环境下,房地产市场成交虽然有了变化,但购买力之强实在是超乎了我的想象。房价的涨如果说是开发商“捂”出来的,不如说是有钱人“追”上去的。

    随便点开一个北京市属的房地产项目,万元单价以下已经难觅踪迹。南四环外的某项目均价22000元/平米,估计应该还会传出热销的消息吧,因为前不久刚开盘的西四环外的50年产权LOFT,单价30000元据说已经被一抢而空了。以最小户型40平米计,单价30000元,总价也已经达到了120万元。至少50%的首付,对于我来说就要举债了!明显感觉,而今自己好像已经变得“赤贫”了!

    为了理清自己的思路我于是还是按自己的老方法给自己算起帐来:因为孩子上学其实曾想过在五棵松附近租一套房子,查了一下那里的租金,07年入住的新社区,二居室精装修全套家俱家电的月租金基本在5500元左右;以110平米的建筑面积计算,目前那里的二手房报价在4万元/平米左右;以此计算一套房子买下来单纯房价要440万元;相当于800个月,也就是66年的房租!从我家到孩子的学校,打车单程约需20元,即使每天两次往返都打的的话,一个月22.5天的花销是1800元。一个月的房租足够我打3个月的出租车费。

    以此计算我显然不应该选择去学区附近租房,而应该到一个租金更便宜的地方租房,然后打车送孩子上学。如此下来,剩下的买房理由就只有房子的保值、防通胀作用了。

    但是如果我现在手上有60万的现金,我是再去买一套房来保值呢?还是把这钱存在银行里,或者交给保险公司?

    如果60万我拿去买一套总价120万元、单价2万元的房子,也就是房子面积是60平方米,这样的房子位置大至需要到南五环附近了。假设入住后用来出租,月租金估计在2000元左右,而房贷月还款却应该在3000元以上!也就是说这套房子的租金是无法抵平银行贷款的。

    所以,如果我现在有存款,如果我还愿意拿我的存款去买房,那么唯一的理由只能是“预期”了,这个预期就是10年以后这套房子的价格至少能翻一倍!显然,这样的涨价预估在现在看来是太“保守”了,10年翻一倍几乎是可以肯定的事吧!既然如此,那我就还是应该想办法去买房了!

    不过,我却是绝对的保守型!当行动的理由只剩下“估计”“预期”的时候,当房价失去了价值的依托变成了纯粹的数字时,即使对未来的收入乐观,即使对未来的经济悲观,即使以后纸币真的需要用称来秤量交易,我依然不会选择冒险投资!还是老老实实收起我的存款。相信假如有一天,这些存款变得一文不值,那时候估计房子也可能会标价1元钱1套依然还是大多数人买不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