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闲钱不闲,投资的那点事儿 文/兰洪海
庄户人家的,只要吃饱了肚子,谁还想到存些余粮应景之外的“长远之计”。就是因为缺少了这一点点的远见,有些人成了富农,少数人成了地主,极少数的人成了大地主。
在同一条件下的庄户人家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人生境遇呢?其实,这也不是多么难回答的问题。老人们说过去的地主十有八九是节俭持家的,之所以后来家境盈实了,主要还是起初能够从口下余粮,学会倒腾,最终七拼八凑边角毛地就成了整幅的土地,地主也就这么来了。
解释了农户人家,要了解城里人,似乎也不是很难的了。
有两户亲戚住在杭州的城中村,前几年撤村建居拆房子各补了100多万钱,其中一户把钱投到了一个工艺制品厂,效益不好业务每况愈下;另一户则把零头钱拿来买了一辆小车,但很少开,其余的100万钱都存进了银行。
2007年,我动员他们拿些钱出来买套房子,住宅最好,沿街商铺也可以。他们没有采纳我的意见,认为钱还是放在银行里比较安全些。我向他们借钱买房,他们还不太愿意借,说是银行大单提早提款会有定活利息的差别。我说,那要不我按照银行3年定存的两倍利息给你。看在亲戚的面子上,他们都借了我钱。
2007年3月,这些钱投到了一块20万方的土地上,2008年上半年这些钱又回到了我的手里;2008年9月,这些钱又长着翅膀飞到了另外一块地上,成了那块土地的一份子……这些钱就这么飞来飞去,三年的时间不知道飞过了几个省市。
亲戚的钱本来说好是三年还的,后来不好意思,用到一年就还了,利息的小数都凑了整。亲戚也很开心。
有个温州的朋友告诉我:“钱闲人不闲,人闲钱不闲”。我开始也不是很明白,后来慢慢明白:哦,这就是《资本论》里所描述的资本吗?!钱只有滚动、流转,才能带来财富吗?
这些年有多少人是通过房地产的投资,实现了财富的积累呢?
虽然有时候,我们自己都感到很荒诞可笑,这么一个草莽的时代啊!可是还是有不少人在庆幸,在无意中搭乘了这辆在滚滚洪流中前行的经济快车。
在20年前,我有一个粗俗的理想:那就是有一天(这一天也许遥遥无期)能在美丽的杭州拥有一套房子(无论大小的蜗居足矣),娶一位杭州女子做老婆(无论高矮美丑)……
现在,唉……这一切竟然因投资那点事儿,早早地来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