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节-建国61周年足迹


国庆节-来历

 

                           新中国开国大典

                                            新中国开国大典

 

“国庆”一词,本指国家喜庆之事,最早见于西晋。西晋的文学家陆机在《五等诸侯论》一文中就曾有“国庆独飨其利,主忧莫与其害”的记载、中国封建时代、国家喜庆的大事,莫大过于帝王的登基、诞辰(清朝称皇帝的生日为万岁节)等。因而中国古代把皇帝即位、诞辰称为“国庆”。现代称国家建立的纪念日为国庆,而把国庆定的那个日期称为国庆节。

1949年10月1日,是新中国成立的纪念日。这里应该说明一点,在许多人的印象中,1949年的10月1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了有数十万军民参加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其实,人们头脑中的这一印象并不准确。因为,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的典礼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盛典,而不是开国大典。实际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也就是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早在当年10月1日之前一个星期就已经宣布过了。当时也不叫“
开国大典”,而是称作“开国盛典”。时间是1949年9月21日。这天,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主任毛泽东在政协第一届
会议上所致的开幕词中就已经宣告了新中国的诞生。 

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许广平发言说:“马叙伦委员请假不能来,他托我来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应有国庆日,所以希望本会决定把10月1日定为国庆日。”毛泽东说:“我们应作一提议,向政府建议,由政府决定。”
1949年10月2日,中央人民政府通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的决议》,规定每年10月1日为国庆日,并以这一天作为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从此,每年的10月1日就成为全国各族人民隆重欢庆的节日了。

 

国庆节-阅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根据全国政协决定,把阅兵列为国庆大典的一项重要内容。

从一九四九年开国大典至一九九九年建国五十周年,共举行了十三次国庆阅兵。一九四九年至一九五九年建国十周年,共举行了十一次国庆阅兵。此后,连续二十四年没有举行国庆阅兵。

直到一九八四年,根据邓小平的提议,中央决定恢复阅兵,并于一九八四年国庆三十五周年时举行大型的国庆阅兵式。一九九九年,党中央决定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盛大的世纪阅兵式,庆祝祖国五十年华诞。

阅兵是展现武装力量建设成就,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的重要形式。一般而言,阅兵包括两部分,一是阅兵式,即阅兵者从受阅部队队列前通过,进行检阅;二是分列式,即受阅部队列队从检阅台前通过,接受阅兵者的检阅。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开国大典阅兵
1949年10月1日, 奠定了新中国阅兵式的基本框架 
1949年6月,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共中央指定华北军区副司令员
杨成武、参谋长唐延杰为开国大典阅兵指挥所主任、副主任。阅兵仪式在整个开国大典内容中占了很大的比重,从毛泽东主席到下面的各级指挥员对此都非常重视。对人民解放军来说,如此大规模的集体活动和队列合成还是第一次。这是一个全新的课题。虽然并不像在战场上那样真枪实弹,但受阅部队作为百万人民解放军的代表,要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表现出人民军队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的确是不容易的。为了圆满完成阅兵盛大典礼,杨成武、唐延杰亲自带领阅兵指挥所的工作人员,查阅了中外历史上和当代世界军队的许多阅兵资料,并到处求教。 

刘伯承司令员早年曾在前苏联留学,目睹了苏军在莫斯科红场的阅兵,知道一些有关苏军阅兵的情况,他详细向杨成武谈了阅兵的具体情节和注意事项,最后概括地说:"阅兵无非就是一种特定内容的礼仪,是一种形式。这种形式搞好了,目的也就达到了。"他的这一讲话,使担负阅兵具体工作的人员心中有了谱。陈毅司令员的解说更直截了当,他说:"组织阅兵不难,没有什么了不起。多少仗都打胜了,还愁搞不好一次阅兵?不就是队列吗?通过队列,把我们的军威显示出来,让中国老百姓看看,这就是我们新中国的军队。" 
阅兵指挥所根据众人提出的意见,对阅兵程序和细节进行了调整和补充,在中央军委的统一部署下,初步形成了《阅兵典礼方案》,内容包括受阅部队的选调、编组、阅兵程序、阅兵礼乐、受阅前的训练等。拟定阅兵式分为"检阅式"和"分列式"两个大部分。党中央批准了这个方案。开国大典中的阅兵式基本是依照这个方案进行的,人民解放军在天安门广场成功地进行了第一次盛大阅兵。 

新中国开国大典中的阅兵式,是我国现代阅兵式的蓝本。至今,我军的阅兵程序和内容基本无大的改变,仅在方队和人员的规模、数量上有所增减和变化。 

1950年10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右)、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刘少奇(左)1950年10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右)、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刘少奇(左)

1950年国庆阅兵
当时的天安门广场时称人民广场,新闻媒体在报道这一年庆祝活动时,冠以"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国庆节"的称呼,这一"届"的称谓一直沿续到1954年国庆节。1950年庆典大会首先举行了阅兵式,由阅兵司令
朱德检阅陆海空三军和公安部队。朱总司令乘检阅车检阅部队之后,返回天安门城楼宣读命令,接着进行分列式。由此至1959年国庆,阅兵基本按照这一年的程序进行。 

1951年国庆阅兵
这次阅兵走在最前面的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的学员,他们都是身经百战、功勋卓著的我军高级
指挥员,当时正在军事学院学习军事科学。接着是各军校的学员方队,然后是各军兵种部队。这种以军事学院方队为"龙头"的队列排序方法,一直延续到1959年。 
1951年阅兵队伍中引人注目的还有民兵方队,他们是华北老解放区民兵的代表,都是战斗英雄和先进模范。 

1952年国庆阅兵
民兵方队是一道最亮丽的风景,携带着先进轻武器的
民兵们来自全国各地,分属汉族和10多个少数民族,构成了与以往国庆节阅兵分列式不同的一道风景,充分体现了毛泽东"人民战争"的指导思想。 

1953年国庆阅兵
引人注目的是各种口径的
大炮,拖拉机牵引着巨大的加榴炮隆隆而过。"拖拉机拖炮"的摄影照片,是当时风靡全国的佳作,现在则成了那个年代国庆阅兵的经典之作。 

1954年国庆阅兵
这年,全国转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新时期,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刚刚胜利闭幕。因此,其阅兵规模是新中国成立后较大的一次。受阅部队从全军60个单位抽调编成,共10384人。徒步方队由200人编成,横排面20人,共10个排面。
骑兵受阅部队来自内蒙古草原,功臣模范占50%,他们共编成6个方队,每个方队都是毛色相同的军马,侧面看,骑兵和战马各成一直线,队形整齐。坦克、火炮每方队横排面4台车(炮),共4个排面,三轮摩托车横排面6辆,共27个排面。受阅航空兵由111架作战飞机编成,由3机按三角形编队,通过天安门广场的高度为600米,航速每小时为400~650公里,这对中国年轻的飞行部队来说,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这次阅兵与开国大典阅兵相比,在部队编成和武器装备等方面都发生了较大变化。开国大典的受阅部队主要由陆军编成,海军和空军数量很少,而国庆5周年的受阅部队由诸军兵种编成,它反映了解放军的海军、空军和陆军特种兵的迅速发展。开国大典受阅部队的武器装备是"万国牌",型号、口径、出产国极不统一,国庆5周年受阅部队的武器装备则基本上是苏式的,这是中国军队武器装备的一大进步。 

1955年国庆阅兵
受阅部队指战员,身着崭新的新式
军装 ,佩带军衔肩章、领章,军容严整地通过天安门广场。刚授衔的元帅大将等,在阅兵结束后,兴致很高地在天安门城楼上合影留念,这些照片现在成为开国将帅们着新军装、为数不多的珍贵图片,有的还成了将帅们的标准照,照片上他们个个露出会心的微笑。
   
1956年国庆阅兵
阅兵式在滂沱大雨中进行,这次阅兵是新中国前12次大阅兵中惟一一次冒大雨阅兵。这天的北京从清晨就开始下雨,受检阅的队伍在雨中进行,分列式开始时,雨下得更大了,天安门广场成了一片汪洋,指战员们的衣服全被雨打湿了。他们身上蒸发出的热气,成了一层乳白色的薄雾。他们踏着军乐的节奏,高挺胸膛,踏起水花,齐步向前。指战员们所乘坐的都是第一批出厂的国产"解放牌"汽车,雷达探照灯也初次公开亮相。由于下雨,原定参加阅兵式的空军飞机未能参加受阅。 

1957年国庆阅兵  
这次阅兵引人注目的不是受阅部队,而是国外来宾空前的多。天安门城楼上,毛泽东、朱德、
刘少奇周恩来及党和国家的其他领导人参加检阅,应邀来我国访问的匈牙利保加利亚印度尼西亚、前苏联、前捷克斯洛伐克、前南斯拉夫缅甸等国的客人也在天安门城楼上参加了检阅,还有应邀前来访问我国的50多个国家的外宾、各国驻华使节和外交官员,以及在华外国专家等也观看了阅兵式。 

1958年天安门检阅台上,前排自左至右:邓小平、彭德怀、陈云、周恩来、李周渊、朱德、巴卢库、毛泽东、契尔文林伯渠、董必武、李济琛、罗荣恒、黄炎培、彭真1958年天安门检阅台上,前排自左至右:邓小平、彭德怀、陈云、周恩来、李周渊、朱德、巴卢库、毛泽东、契尔文林伯渠、董必武、李济琛、罗荣恒、黄炎培、彭真

1958年国庆阅兵 
1958年8月底,炮击金门作战刚刚打响,国防部长彭德怀元帅乘车检阅了
陆海空三军。这次阅兵的分列式中有基干民兵队伍,他们中许多人是来自太行山、白洋淀等革命老根据地的民兵杀敌英雄,曾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用土枪、土炮、"铁西瓜"打败过敌人。这天,他们精神焕发,步伐整齐,全部装备着新式步枪。谁能想到他们只训练了20多天就参加了阅兵。 
   
1959年国庆阅兵  
此次阅兵规模比以往大,准备工作也比较早。当时,
天安门广场已扩建一新,整个广场较5周年国庆时扩大了两倍半,达40万平方米。北面是雄伟的天安门,东西两边分别是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人民大会堂,庄严肃穆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屹立在广场正南,使10周年国庆大典更加宏伟壮观。阅兵方案是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审定的。1958年11月11日,中共中央批转了中共中央宣传部《关于建国十周年庆祝活动的意见》,指出,要使庆祝典礼的阅兵式和群众 ,比往年搞得更加隆重盛大。根据这个精神,京津卫戍区司令部拟制了《1959年国庆首都阅兵方案》,并上报国防部和总参谋部批准通过。 

这次阅兵与5周年国庆阅兵相比,取消了骑兵、三轮摩托车和口径在100毫米以下的地炮、高炮方队,徒步方队横排面由20人增加为24人,受阅总人数增加三分之一。受阅部队由15个徒步方队、14个车辆方队和6个空中梯队组成。空军受阅编队由5周年时的3机增加到5机,飞机总数由111架增加到155架,受阅飞行高度降低100~150米,这都对受阅训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次阅兵的装备数量大大增加,且受阅轻重武器装备绝大部分已实现了国产化,标志着中国军队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装甲兵方队,装备了中国制造的59式中型坦克,这是我国制造的第一代主战坦克,当年定型,当年投产,当年装备部队并参加国庆阅兵。飞过广场上空的是由中国制造的歼5型飞机组成的梯队。阅兵规模比往年大,

但用的时间却只有58分钟,这表明阅兵组织工作比往年更周密、更细致、更成熟。 

这次阅兵适逢庐山会议之后,9月30日,原国防部长
彭德怀搬出中南海到京郊挂甲屯,新任国防部长林彪任阅兵司令,检阅陆海空三军。林彪在阅兵式上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命令》,要求全军指战员"认真学习毛泽东同志的著作"。身居挂甲屯的彭德怀虽然也收到了邀请他到天安门城楼参加观礼的请柬,但他没有去,而是在电视中收看了这次阅兵式。彭德怀元帅对这次本是由他策划部署的阅兵式看得很仔细,但他看完后未作任何评价。 
   

邓小平亲定1984年阅兵邓小平亲定1984年阅兵

1984年国庆阅兵
1983年11月中旬,在
邓小平同志的亲自部署下,中共中央书记处专门召开会议,研究布置35周年国庆的庆祝和阅兵筹备工作导弹189枚,坦克装甲车205辆,火炮126门,火箭布雷车18辆,轻武器6429支(挺),汽车2216辆,组成46个方(梯)队。其中地面方队42个。每个徒步方队为14个排面,每排25人,共计352人(包括领队两人),比10周年国庆阅兵增加4个排面、110人。除战略导弹方队为4个排面,每排3辆车,加上两辆指挥车,共14辆车外,其他车辆方队均为4个排面,每排4辆车,加上两辆指挥车,共18辆。空中梯队共有4个,最大的机群为9机编队,比10周年空中编队增加4架飞机。 

分列式中行进在最前面的是由陆、海、空三军指战员组成的仪仗队,他们护卫着"
八一"军旗,率先进入天安门广场。这与往年的11次阅兵都不同。女卫生兵方队也是往常阅兵中所没有的。尤其引人注目的是,9辆大型牵引车载着中国自己设计制造的战略导弹首次公开展现在人们面前。此次阅兵各种受阅武器装备共28种,全部是中国自行研制的,其中19种是新装备,具有现代水平,有的还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充分展示了中国国防现代化建设的新成果。35周年国庆阅兵的盛况,当时引起了国内外的强烈反响,人们高度赞扬这次国庆阅兵所展现的人民解放军的建设成就和精神风貌。这次阅兵在组织的时机、阅兵规模、受阅内容、对外影响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在新中国阅兵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1999年,国庆50周年大阅兵1999年,国庆50周年大阅兵

1999年国庆阅兵
参阅军种全,兵种多
一九九九年十月一日第十三次国庆阅兵。参阅军种全,兵种多。这次参阅的陆、海、空、二炮、武警和地方武装,代表了我国武装力量构成的所有成分。这次国庆大阅兵规模宏大,场面壮观。参阅部队都是精锐之师,这样的规模和阵容,在我国历史上是空前的,在世界上也是少有的。 

2009年国庆大阅兵
北京时间2009年1月20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总参谋部作战部战略规划局副局长
蔡怀烈表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之际将举行国庆首都阅兵,有关准备工作已经展开。此次阅兵涉及陆军、海军、空军、第二炮兵部队、武警部队以及民兵和预备役部队,还将展示一些新型武器装备。参阅要素更加齐全,装备类型更加多样,兵种专业更加全面。阅兵遵循的主要原则是:重点展示中国特色武装力量体系建设成果,以军队力量为主,以国产现役主战装备为主。

 

国庆节-建国60周年足迹

1950年 土地改革运动开始镇压反革命运动开始
1950年10月 
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
1951年 
西藏和平解放
1952年 土地改革完成
1953年 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行
1953年
抗美援朝战争结束
1954年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
宪法颁布
1956年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1956年 我国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1957年 中国共产党进行整风,反右派斗争开始
1958年 “
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
1959年 “反右倾”斗争
1964年 我国第一颗
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6年 “
文化大革命”开始
1971年 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
1971年 联合国恢复我国合法席位,
五星红旗在联合国升起
1972年 中美、中日关系开始正常化
1976年 四五运动
1976年 江青反革命集团被粉碎,“文化大革命”结束
1978年底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1982年 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1987年 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1992年 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1997年7月1日 香港回归,中华人民共和国
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
1997年9月 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1999年12月20日 澳门回归,中华人民共和国
澳门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
2001年 北京申奥成功
2001年 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加快了我国的对外开放,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并使之国际化。
2003年 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安然着陆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获得圆满成功 。并于2005年10发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
2003年 铁路进藏:西藏铁路已经全面开工建设,实现了世界屋脊一小段西藏历史一大步
2004年 第28届奥运会我国体育健儿在奥运会上取得优异成绩
2004年 解决了13亿人口的温饱问题,基本上实现了小康水平,
2004年 中国GDP:13年跨越10个万亿元台阶,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 
2008年 成功举办
奥运

 

国庆节-相关资料

国旗的诞生

1949年6月16日新政协筹备会决定成立国旗、国徽图案初选委员会,并于当年7月14日至8月15日在人民日报等报纸发表征稿启事。1949年9月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期间,初选委员会将收到的3012幅图案选了38幅印发全体代表讨论。经全体代表分组讨论后,9月25日晚毛泽东主席召开国旗国徽、国歌、纪年、国都协商座谈会。关于国旗的问题,毛泽东主席指出,五星红旗这个图案表现我们革命人民大团结。现在要大团结,将来也要大团结,因此,现在也好,将来也好,又是团结,又是革命。 

1949年9月27日,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全体代表通过决议,选定了由曾联松设计的五星红旗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决议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为红地五星旗,象征中国革命人民大团结。” 

 

国歌的诞生

在新中国建立前夕,人民政协开会商讨国歌。著名画家徐悲鸿和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委员力荐以《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国歌。毛泽东、周恩来当即表示支持他们的意见。但有人认为新中国就要成立了,而此歌的歌词中“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已经过时了,主张改词。周恩来发言,提醒大家要居安思危,安不忘危,留下这句话,让我们耳边警钟长鸣。1949年9月27日,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决议,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未正式制定前,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 

聂耳(1912-1935年)。《义勇军进行曲》诞生于1935年,剧作家田汉作词;中国新音乐运动的创始人聂耳作曲。这首歌原为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歌。影片《风云儿女》描写的是“九一八”之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中国的东三省,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在国民党反动统治下,一些知识分子从苦闷、彷徨中勇敢走向抗日前线。田汉在写完这部电影故事以后,便遭反动派逮捕,主题歌词是写在一张香烟的锡箔衬纸上。聂耳主动拿去歌词,在他去日本前完成歌谱初稿,到日本后不久,把歌谱全部完成寄回。歌曲随电影的放映,更由于救亡运动的开展,流传于全国每一个角落,被称为中华民族解放的号角。 

“文革”中,由于田汉被打倒,歌词不让唱了,《
国歌》只能由乐队演奏。1978年3月5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义勇军进行曲》新词。改定国歌歌词后,各方面对此一直有不同意见,要求恢复国歌原来的歌词。直到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决议,撤销1978年3月5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新词,恢复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2004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义勇军进行曲》。”

 

国庆节-外国概况

来历不同
世界各国确定国庆节的依据千奇百怪。据统计,全世界以国家建立的时间为国庆节的国家有35个。以占领首都那天为国庆节的有古巴、柬埔寨等。有些国家以国家独立日为国庆节。1804年1月1日,海地人民歼灭了拿破仑的6万远征军,在太子港宣布独立,从此就把每年的1月1日定为国庆节。墨西哥、加纳等国也是如此。还有些国家以武装起义纪念日作为国庆节。7月14日是法国国庆日。1789年的这一天,巴黎人民攻占了象征封建统治的巴士底狱,推翻了君主政权。另有一些国家以重大会议日为国庆节。美国以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通过《
独立宣言》的日子为国庆日。加拿大以英国议会1867年7月1日通过《大不列颠北美法案》这一天为国庆节。还有以国家元首的生日为国庆节的,如尼泊尔、泰国、瑞典、荷兰、丹麦、比利时等国家。

名称不同
国庆节是每个国家的重要节日,但名称有所不同。许多国家叫“国庆节”或“国庆日”,还有一些国家叫“独立日”或“独立节”,也有的叫“共和日”、“共和国日”、“革命日”、“解放日”、“国家复兴节”、“宪法日”等,还有直接以国名加上“日”的,如“澳大利亚日”、“巴基斯坦日”,有的则以国王的生日或登基日为国庆日,如遇国王更替,国庆的具体日期也随之更换。

外国国庆日

1月
1月1日: 古巴
1月26日: 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日)

2月
2月4日: 斯里兰卡
2月6日: 新西兰
2月11日: 日本 (建国日)
2月16日: 立陶宛
2月21日: 伊朗
2月23日: 文莱
2月24日: 爱沙尼亚
2月25日: 科威特
2月27日: 多米尼加

3月
3月3日: 摩洛哥
3月3日: 保加利亚
3月17日: 爱尔兰
3月23日: 巴基斯坦
3月25日: 希腊
3月26日: 孟加拉

4月
4月4日: 塞内加尔
4月17日: 叙利亚
4月18日: 津巴布韦
4月26日: 坦桑尼亚
4月27日: 南非
4月30日: 荷兰 (Koninginnedag,女皇生日)

5月
5月1日: 马绍尔群岛
5月15日: 巴拉圭
5月17日: 挪威 (行宪纪念日)
5月20日: 喀麦隆
5月22日: 也门
5月25日: 阿根廷
5月28日: 阿塞拜疆
5月30日: 克罗地亚

6月

6月2日: 意大利
6月5日: 丹麦
6月6日: 瑞典 (1523年古斯塔夫1世登基)
6月10日:葡萄牙(诗人贾梅士忌日)
6月12日:俄罗斯
6月12日:菲律宾
6月17日: 冰岛
6月21日: 斯洛文尼亚
6月26日: 马达加斯加
6月30日: 刚果民主共和国

7月
7月1日: 加拿大(加拿大日)
7月1日: 中国香港(香港回归纪念日)
7月3日: 白俄罗斯
7月4日: 美国独立日
7月5日: 委内瑞拉
7月9日: 帕劳
7月11日: 蒙古
7月12日: 基里巴斯
7月14日: 法国 (巴士底日)
7月17日: 伊拉克
7月20日: 哥伦比亚
7月21日: 比利时
7月23日: 埃及
7月28日: 秘鲁 
 
8月
8月1日: 瑞士
8月2日: 马其顿
8月5日: 以色列
8月6日: 玻利维亚
8月9日: 新加坡
8月11日: 查德
8月15日:韩国
8月17日: 印尼(独立日)
8月19日: 阿富汗
8月20日: 匈牙利
8月24日: 乌克兰
8月27日: 摩尔多瓦
8月29日: 斯洛伐克
8月31日: 乌兹别克
8月31日: 吉尔吉斯
8月31日:马来西亚(马来亚独立日)

9月
9月2日: 越南
9月3日: 卡达
9月7日: 巴西
9月9日: 北朝鲜
9月12日: 埃塞俄比亚
9月15日: 尼加拉瓜
9月15日: 哥斯达黎加
9月15日: 洪都拉斯
9月15日: 萨尔瓦多
9月16日: 墨西哥
9月16日: 马来西亚(马来西亚成立日)
9月18日: 智利
9月23日: 沙特阿拉伯
9月24日: 几内亚比绍
 
10月
10月1日: 尼日利亚
10月1日: 图瓦卢(独立日)
10月3日: 德国(重新统一)
10月10日: 中华民国 又称为双十节
10月10日: 斐济
10月12日: 西班牙
10月16日: 教廷
10月21日: 索马里
10月26日: 奥地利
10月27日: 土库曼
10月28日: 捷克10月29日: 土耳其

 11月
11月1日: 阿尔及利亚
11月3日: 巴拿马
11月9日: 柬埔寨
11月11日: 波兰
11月11日: 安哥拉
11月18日: 拉脱维亚
11月22日: 黎巴嫩
11月28日: 东帝汶

12月
12月1日: 罗马尼亚
12月2日: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12月5日: 泰国
12月6日: 芬兰 (独立日)
12月11日: 布基纳法索
12月12日: 肯尼亚
12月16日: 哈萨克
12月17日: 不丹
12月20日: 中国澳门 (澳门回归)
12月28日: 尼泊尔 

国庆节-有关诗歌

 一祖国啊,我为你自豪
当巍峨的华表, 
让挺拔的身躯披上曙光, 
当雄伟的
天安门
让风云迎来东升的太阳. 
历史的耳畔, 
传来了礼炮的隆隆回响, 
那排山倒海般的回响, 
是中国沧桑巨变的回响. 
一位巨人俯瞰着世界, 
洪亮的声音, 
全世界都听到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 

当第一面五星红旗冉冉升起, 
那胜利的旗帜, 
在朗朗的空中迎风飘扬, 
人民扬起了头颅, 
全世界都看到了,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我的祖国   
我深深爱恋的祖国. 
你是昂首高吭的雄鸡-----唤醒拂晓的沉默, 
你是冲天腾飞的巨龙-----叱咤时代的风云, 
你是威风凛凛的雄狮-----舞动神州的雄风, 
你是人类智慧的起源-----点燃文明的星火. 
你有一个神圣的名字, 
那就是中国! 
那就是中国啊,我的祖国. 
我深深爱恋的祖国. 

我深深地爱着我的祖国, 
搏动的心脏跳动着五千年的脉搏, 
我深深地爱着我的祖国, 
涌动的血液奔腾着
长江黄河的浪波, 
我深深地爱着我的祖国, 
黄色的皮肤印着祖先留下的颜色, 
我深深地爱着我的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