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景源模式”遭遇“小川焦虑”


 

    房地产是否应该作为支柱产业是一回事;房地产已经做了支柱产业,说不说出来又是一回事。

从前一个角度,姚景源说“房地产作为整个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一点也不能动摇,不但不能动摇还要进一步发展”,显然是与老百姓唱对台戏。但从后一个角度,姚景源说“房地产上游可以拉动钢铁、建材水泥,还可以一直拉动到家用电器,家里新买一个房子,换一个电视,甚至纺织业也被它拉动了,窗帘也要换新的”,不过是泄了中国模式高增长的密大家怪罪景源同学是不对的

自从樊纲同学提出“经济学家不用讲道德”的命题后,经济学家都已经忘记了价值判断与实证分析之间的鸿沟。

单纯从经济增长的角度,景源同学鼓吹的模式,实际上是个高效的模式。

理解这个模式并不难。超高速投放货币,带动原来没有估值的土地等进入商品领域,产生巨大供给,同时通过福利分房的取消、人口流动和工业化、城市化,产生巨大的真实需求,并拉动相关产业发展,从而产生巨大的GDP

即便像东莞这样以“制造之都”闻名于世的城市,制造业也不过是毛和表象,土地增值才是皮和实质。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见前文《东莞样本:转型的角度与幅度》)

既然要保增长,景源同学对房地产的力挺就是有根据的。

值得注意的是姚经济师对通胀的分析:

2010年会导致通胀有三个因素:第一个是输入性通货膨胀,就是国际市场上大宗原材料价格的暴涨;第二个风险是个别产品的短缺,2006年 “一块猪肉”一下子导致全局性出现物价上涨;第三个是现在的通胀预期比较强。不过不必担心,有三个因素可以抑制通胀:一是农业丰收和粮食增产;二是产能过剩;三是总需求不足。通货膨胀在中国产生,一般来说应当是有三个因素碰到一起,经济过热、货币投放过量,再加上粮食出了问题。

基于此,景源同学不认为2010年会发生通胀。

这话不仅大家不爱听,小川同学也不爱听。

景源同学话音刚落,小川同学就一个巴掌扇过去。就在景源同学放话仅仅两天之后,加息传言风起云涌,股市因此狂跌。

景源同学的错误在于:将增长和通胀问题割裂开,只看见房地产在保增长中的支柱作用,没有看到房地产在防通胀中的同样作用。

实际上,房价的高涨不仅拉动了GDP的高速增长,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吸纳了货币的巨额投放,从而抑制了通货膨胀。看不到这一点儿的对通胀的分析,基本上都属于“瞎子摸象”。

很多人不理解我们每年以超过20%的速度投放了这么多货币,怎么通胀率不高啊?

实际上,房地产是个大容器,超发货币被房地产的上涨吸走了。吸得你祖孙三代勒紧裤腰带,抑制了对其他大部分商品的需求,再在CPI要素中降低房子的权重,哪里还会通胀?

不过,这种情况在今年已经开始发生变化。房价的过快上涨,已经脱离国民的收入增长实际,成为富人的游戏,更为严重的是可能使经济问题社会化。不得不出台一些抑制措施。对泡沫和下跌的担忧,也使房地产的成交量锐减,挤出大量货币,热钱开始转移阵地。市场泛滥的流动性从此显山露水。

这恰恰是让小川同学焦虑的地方。

在景源同学看来,只要控制住猪肉和粮食,只要发展房地产,GDP和 CPI数据就很好看,就可以继续唱高调。饱汉哪知饿汉急啊!

小川同学既然控制不了货币超发(被发行),那就只好收缩。加息显然是一种选择,只是今年来得特别早。

不过问题是,加息可以使房地产降温,也可以使其他产业更冷。 “小川焦虑”如果造成“景源模式”的破产,小川同学会吃不了兜着走。

所以,虽然大家并不看好“景源模式”,有些地方还想“腾笼换鸟”。问题是笼子可以换,鸟在哪里?

这是“景源模式”的怪圈。这种经济结构,没有超级智慧和社会控制力,谁也不敢打破。

夹在风箱中的小川同学,进退都很难。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