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策】网络进行时之四:非典型用户群体—市场的微细分


     

打破时空界限的互联网把客户进行了重新组合,于是利基市场变得十分有利可图,由此我们也发现,客户的群体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原来的细分市场概念被重新写就,并且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

如果说原来基于市场细分的依据是现实中十分明显的规模化客户群体,或者说,是“典型的理想群体”,那么,当今的“微型细分市场”则更像是“非典型客户群体”。在互联网时代,已经不仅仅是见微知著了,由“微”而“大”的时代正在到来,这一理念,将引领我们的许多经营思路。所谓“微收”“微付”的商业模式已经在互联网的业务实践中获得有效的验证。而对市场进行微细分的实质,已经远远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市场细分概念,实际上,它已经有太多的抽象概念和非理性概念参杂其中。换言之,生活方式、心理、想往、期待、价值观、态度等因素越来越主导我们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从而也在影响着客户对汽车的产品认知、消费心理、消费方式等等营销要素。在传统的意义上,基于成本的考虑,我们可能仅仅看重那些“一眼可见的规模化客户群体”,因之互联网,我们可以以很低的成本把在地理上散居的客户轻松地聚集起来,由此,成本障碍被去除,我们得以在新的市场区间大展身手,这些新的市场区间,则正好成为我们的新增长点。这便是从规模经济到范围经济的转变。当范围经济扩展到一定的规模,我们企业的经济效益依然是非常可观的。

具体来说,如果你是生产厂商,除了关注90后一代的市场需求,那么何不在一些新产品推出时也考虑一下更细小的市场?譬如玩车一族,又譬如“驴友”一族。观之所有国内汽车厂商,以一款车型占整个销量60%--70%的企业也不止一家,其他车型之所以未能走量,也与产品的市场定位有直接关系,通常的情况是,只考虑竞争激烈的规模客户群体,未考虑微细分市场,假如,我们另辟蹊径,创造一个微细分市场系列,或者,让那些微细分市场的客户也参与对产品的设计意见,也许会创造一个惊喜,同时也会对其其他车型的销售有非常好的带动作用,从而可能会引领出更大规模的市场,至于营销方案,再想想互联网,你会有非常多可资发挥的空间。如果你是一家经销商集团,已经拥有了20多个品牌4S店,那么,基于同样的思路,你也是大有文章可做的,你可以尝试打破品牌界限,建立一系列的主题销售店,譬如“城市SUV专卖店”,“驴友SUV专卖店”,甚至,你可以将旗下的所有“MPV”集中,建立“休闲家庭生活主题店”,或“快乐全职太太”,并辅之以相关的汽车用品销售。既然是面对微细分市场,那么,把这些客户群体找出来的方法其实也不困难,并且成本也不高,让我们再次想想互联网,鼠标落地,水泥上网,我们会对此充满信心。甚至,在现行法律许可的范围内,你还可以尝试汽车改装业务,只要你确定散居的客户绝对数量仍然是可观的,由此,经销商集团的多品牌优势获得了淋漓尽致的发挥。至于独立的汽车用品经销商、汽车保险公司、汽车金融服务商,这样的思路之下也会寻找到特立独行的发展之路。其实,鉴于中国的汽车消费群体的绝对数量如此之庞大,我们的掘金之处会处处可见,这不仅仅是一个精细化营销的概念,更为重要的是,互联网给予了我们更好的工具和手段,也给了我们更多的创新思维。所谓“微细分市场”其实常常并不微小,只不过,在地理意义上其群体相对比较分散罢了。

对市场的微细分手段在快速消费品领域被使用很多次,笔者认为,这样一种颇为有效的“它山之石”,在我们的汽车流通领域依然存在很大的发挥空间,当我们总是在寻求新的商机的时候,这也是一种思路,我们在此只是把我们已经拥有的资源做了一个新的组合方式,无论你是否承认,利用微市场细分手段或工具使得当我们有时候面对“找不到北”的时候,我们会有一种柳暗花明的感受。如果再做稍稍深入一些的思考,当我们在方向选对的时候,方法也要选对,譬如对主题店成本的控制,譬如对互联网和实体店结合的操作细节和过程,抑或我们所掌握的关于互联网的知识,甚至也包括运作团队,所有这些因素的有效结合才是我们最终成功的保证。

今天的我们已经不是以前的我们,尽管这颇有些哲学意味,但现实已经无可回避地到来了,让我们勇敢地迎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