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改革中的公私并存竞争与绩效



    当前美国奥巴马医疗体制改革争论中的一个焦点问题是,引入政府提供的选项(public option)是否可以改进医疗体系的绩效(主要是看质量和价格)。大部分民主党人和克鲁格曼等经济学家认为,会改进配置;共和党和曼昆等经济学家则认为不会改绩效。在私人品方面,著名的Averch-Johnson模型已经说明,不同所有制的竞争会损害效率。但是公共品的提供问题上,经济学尚没有现成的理论。有意思的是,我和许海波2006年写的一篇理论文章表明,在医疗和教育类公共品的提供方面,公私所有制并存竞争会改进资源配置。我们的结论与现实的观察是比较吻合的。如英国的医疗体系是在公私并存方面做的比较好的,质量和价格两个维度上的表现都比较好。在我看来,中国的医疗和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还是私立组织太少、太弱,不能与公立体系展开实质性的竞争, 政府应该解除各种进入障碍,为它们创造公平的竞争平台,而非仅仅局限于在公有体系内改革。该文近期将发表于《世界经济》杂志,摘要如下。

                                社会异质性、公私互动与公共品提供的最优所有权安排

——兼论中国的医疗与教育体制改革

                                                      王永钦  许海波

内容提要:本文通过一个不完备合约理论的框架证明了,对于医疗和教育这类公共品的提供来说,由于其独特的产品(服务)特征,单纯的产业化或者私有化并不能够促进竞争。相反,如果公立和私立组织并存则会促进实质性的竞争。公立和私立组织之间的竞争是通过两种效应来进行的:当消费者是异质性的时候,多种所有制并存使得消费者可以“用脚投票”,从而满足不同的消费者偏好,提高了配置效率,这时梯布效应占优;当消费者是同质性的时候,多种所有制并存可以互为基准,促进标尺竞争,从而挤压不同所有制企业的“信息租金”,降低道德风险,提高了生产效率,这时基准效应占优。不论消费者是异质性的还是同质性的,两种效应均表明,在公共服务的提供方面,私立和公立并存优于单一的所有制。本文最后还讨论了本理论对中国医疗和教育部门改革的政策含义。

关键词:社会异质性  公共品提供  最优所有权安排 

王永钦:复旦大学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研究中心(邮政编码200433)

电子邮件:[email protected]

许海波:美国华盛顿大学经济系(圣·路易斯),[email protected]

致谢:本文的研究得到了2008年度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复旦大学985“中国经济国际竞争力创新基地”项目、2005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研究项目(05CJL014)、2007年教育部基地重大项目(07JJD790130)和上海市重点学科建设项目资助(B101)的资助,特此感谢。同时感谢黄有光、陆铭、陈钊、包特等的评论,以及匿名审稿人的意见。本文还在第6届“中国青年经济学者论坛”(2006, 威海)和韩国全南大学(韩国光州)等国内外研讨会上报告过,在这些会议上的评论人和参与者提出了很多有益评论,向他们致谢。当然文责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