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一朋友的要求,让我谈谈对于创业板的看法和认识,因为一两句话说不清楚,所以发文一篇,供大家讨论。
对于创业板这两天有报道称开户数只有不到4%,各方都说数量太少,对开启创业板有所不利。但其实从国外的经验来看,创业板一直是高风险高回报的,对于普通的投资者来说,并不适宜投资创业板的企业。它不像主板,无论从监管还是信息的披露来说,都是对普通投资者更加不利的。更何况,在中国,即使是主板的企业也都随处可以看到欺行霸市、愚弄老百姓的场面,更何况是对于创业板的企业。从这点来说,开户数量的少,从好的方面来讲,中国的普通投资者已经上了一个投资的台阶,即对风险的意识有所提高。从这点来说,管理层对大众投资者的教育工作还是有成效的。(毕竟经过了这么多年,如果还不逐渐成熟,那也是管理层的失败。)
但是,从有一些机构或是其代言人的言论可以看出(我曾在上海一主流财经媒体上,听到某一证券分析人士说,创业板开户数太少,是普通投资者太少了,没有普通投资者,机构没有对手,创业板将很难开启),我听到这样的话,是很气愤的。他们虽然是机构,但是却把普通的老百姓当成是可以鱼肉的美味,把和他们无论从信息还是资金来说都不可比的大众投资者当作对手,这样的想法在过去的20年里甚至到今天为止还是很多国内机构的普遍想法,可想而知,我们的机构投资人是多么的不济。他们只会也许也只能把普通投资人当作是对手才可以从中获利,这对于中国的金融发展来说,是极其可悲的。我想问一句,难道他们就不能把其他的机构投资人或是国外的机构当作是对手吗?
对于管理层来说,目前的第一目标是能尽快推出创业板,因为要对宽松的货币政策进行部分对冲,这样既可以把钱交到中小企业那里,让他们有所发展,也可以平抑市场的狂热。这样的思路是对的。但是其中的困难也很多。对于大众投资者的风险教育来说,这次的教育工作是不错的,(当然其中也有手续办理不便、交易限制等原因)当然机构在那里叫苦,因没有普通投资者作为对手,以此来施压管理层,其实这样的说法本来就很可笑。这是一个本来就应该是多数机构投资者参与和博弈的市场。
如果说经过这样的宣传(即开户数不够将导致机构无对手,不能开启创业板)机构最后得逞了,这可以说是管理层的失败。但是现在的管理层能用的招数是有限的。他的底细被机构看得一清二楚,创业板是必须要开的,而且时间紧迫。(此间可以做一预测,如果经济环境在今后的半年时间里没有好转,即宽松货币政策下无力将企业拖出泥潭,而到那时,宽松货币政策后遗症之一的通货膨胀来临时,或是有迹象时,管理层必定加紧推出创业板,其实现在已经有这样的苗头)
如果真的是那样,那么创业板必将再次和中小板企业刚上市时那样遭到爆炒,而最终受到伤害的还是普通的老百姓。而且其惨烈程度将更甚主板及中小板,因为创业板上市的企业是允许失败的,而且其中大部分也注定是失败的(退市等现象将成为家常便饭)。在国外现在也只有美国一家算是比较成功。
另:本人已在此前开通创业板交易资格。创业板是一个一小博大的地方,切不可将全部资产拿去做博弈。毕竟这不是普通投资者可以生存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