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经济机制,如何构建经济机制?


 

  ----代答米高先生留言

  田忠国

  一位叫米高的网友,在“试析中国未来的经济走势”一文后这样留言:

  “楼主提出了一个经济机制的问题,很好!经济发展本来就是靠一个良好运行的机制来推动的。但楼主又将机制分为两个不同的机制,则大谬不然。资本运行是一个机制,由投资到消费,从资本到商品,再从商品到资本,是矛盾对立和相互转化的机制。但公有制是一个所有权状态,并不是机制。共同创造,平等分享,又是怎样的一个机制呢?结合楼主所说的,单从理论上说,中国是一个以工人阶级为领导阶级,以公有制为基础的国家这点看,楼主根本是替政治说话,哪里是理论。我国的社会性质是战争的结果,是政治选择的结果,是宪法规定的性质,这是理论吗?理论是什么?最起码是逻辑判断。但哪个逻辑指明,由于工人阶级领导,所以必须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这是逻辑吗?这是理论吗?退一步说,即使有政治的逻辑在,又如何通过政治逻辑判断经济的未来走势呢?倒因为果,政治决定经济的走势,更说明政治利益和政治热情在起作用,离经济判断将何止十万八千里,遑论是理论认识问题了。”

  从留言中,我感到米高先生读了不少经济类书,也就是人们平时所说的科班出身。米高先生认为,世界上经济只有一种机制,那就是“由投资到消费,从资本到商品,再从商品到资本”。是实上,经济活动过程确如米高先生所说。但由于投资目的不同,内在的经济机制就变了。以利润占有为目标,我称为资本运行经济机制,在利润积累的基础上,以利润平等分享为目标,我称之为社会主义经济机制。不同的经济机制,撬动起两种相反方向的社会动力,前者因资本剥削创造者而反抗,拒绝创造,后者为利润平等分享而努力创造。由此可知,不同的经济制度,形成了经济发展不同的动力机制,而经济发展内在的动力机制,就是经济发展机制。当然,米高先生所说的投资---消费----产品,是经济发展技术层面的技术,而非机制,因为,经济发展的主体是人,而非物。所以,经济机制的本质是个人的价值追求问题。

  米高先生可能说,现在是知识经济时代,劳动创造的价值与知识创造的价值其比率差距是很大的,是实上也确实如此。这就要求我们的社会为培育知识型人才、创造型人才而努力。需要指出的是,知识型人才不等于创造型人才,因为,知识只是创新的基础,就如同知识不等于文化一样。比如说,一个乡村老头,大字不识一个,但他能够严格按照价值秩序、道德秩序为人做事,他就是一位令人尊重的文化人,而一位才高八斗的教授,虽然学富五车,知识丰富,但他却是个衣冠禽兽,比如说冰棍论(实则是强盗论)者,他就不能说是个文化人,因为,文化的要义在于一个社会共同遵守的价值秩序。

  扯远了,再回到经济机制。由政治思想形成的价值秩序,人们一般称为社会秩序,而由经济思想形成的价值秩序和制度秩序,我称之为经济机制。那么,在人类社会中,在剥削思想主导下,形成了以剥削为目标的经济机制,资本积累。马克思主义诞生后,人民大众争取平等的思想,逐渐成为人类中的大多数共同的追求目标,有的国家实现了社会主义。在社会主义平等分享创造成果的思想影响下,形成了社会主义平等分享创造成果的社会经济价值秩序和制度秩序,而这种由整个社会形成的经济价值秩序和制度秩序,就形成了社会主义经济机制。

  当然,这只是我认识到的社会上客观存在的经济机制,米高先生的投资消费生产式的经济机制,我想,如果没有经济思想形成的价值秩序和制度秩序,是无法形成机制的。比如,一个社会各种人等,其思想观点不尽相同,各有差异,表面上看是动态无序的,但实则秩序井然,为什么会这样?一道简单的道理就是,支撑这个动态无序社会的是价值秩序,也就是社会机制。如果一个社会失去了价值秩序,或者价值观点尖锐对立或者冲突,正常的社会机制就会荡然无存,代之而起的就是因社会冲突而产生的大动荡。当然,通过大冲突,大动荡,社会又会重新整合新的价值秩序,形成新的社会机制。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剥削思想产生经济剥削的价值秩序,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则产生人民大众共同创造、平等分享创造成果的经济价值秩序。由此可知,不同的经济机制,是由不同的阶级斗争机制形成的。也就是说,建构不同的经济机制,其基础就在于建构不同的阶级斗争机制。

  社会机制是这样,经济机制也是如此。

  ----算答米高先生留言。

  2009-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