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格纳国际集团是全球第三大汽车零部件供应商,9月10日宣布,其与俄罗斯联邦储蓄银行联合竞购欧宝汽车公司55%股权的提议已经获得欧宝母公司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及欧宝信托公司的审核。麦格纳国际集团已成立52年,第一个客户就是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截至2008年底,通用仍是公司最大的客户,来自通用的业务收入占公司全球收入的21%。
麦格纳的第二大客户德国宝马公司和第六大客户大众公司10日在消息宣布后曾对这项交易表示担心。原因很简单,虽然麦格纳表示自己对于欧宝的收购只是投资性质,并不会进军整车生产,但是宝马、大众依然会提心吊胆:掌握了零部件核心技术并向通用、宝马、大众等公司提供零部件的麦格纳一旦借助欧宝进军整车,上述汽车公司将会遭受严重的损失。
所以,麦格纳公司赶紧出来宣布:新欧宝公司将保持独立性,由公司的董事会自己决定公司的发展战略,麦格纳公司高层不会去新欧宝公司兼职。同时托宾也强调在完成欧宝的收购工作之后,麦格纳将会建设一道适当的"防火墙",确保欧宝业务与麦格纳目前的汽车零配件业务完全分离,使麦格纳客户的机密和专属信息得到充分保护。
实际上,通过这次收购,我们也能发现一个问题:汽车制造商的技术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被供应商控制。
由于将开发工作外包给供应商,并在专有技术上依赖于它们,汽车制造商已经失去了在汽车产业链上支配地位。如今,不少汽车制造商,尤其是中国的汽车企业只是将零部件组装起来,做一些车型方面的改动或设计,其馀的统统包给供应商来完成,自己主抓营销。长久以来导致整车企业的技术水平不但没有提高,甚至发生了降低。表面上看很挣钱,但是时间长了,获利的机会也会随之转移到那些拥有专利技术的零部件供应商手中。
据称,汽车制造商在市场形势较好时利润率至多在4-5%,相比之下那些掌握专利技术的供应商利润率却可达到双位数。
国外,这种趋势依然愈演愈烈,而国内的情况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传统汽车制造方面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然而,在众多国内外车企都看好的新能源汽车,包括电动汽车方面,中国的车企虽然同样呼声不小,但更多的是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更多的是向国外引进技术,向别人支付专利费。在开始的时候,也许你能够依靠中国的低成本取得优势,但是当用工等成本上升之后,你只靠组装方面的成本管理、生产效率的提高还能够取胜吗?
传统汽车的发展上,有专家称合资企业以及一汽等已然成为外资的加工厂,新能源汽车也将重蹈覆辙吗?
作为一个汽车企业,你需要自我反省:我生产汽车是图一时之利还是要做百年品牌?是壮大民族汽车工业还是做外资的加工厂?是为后人留下遗产还是为他们制造负担?那么,上述那种业务业务模式是对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