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的多样性与多重均衡(二)


二、制度多样性的三个层次
制度的多样性可以从三个层面来考察:体制间的多样性、体制内的多样性和组织内的多样性。
    体制作为存在互补关系的一系列制度的组合的复杂经济系统,是长期历史进化过程的产物。由于各国的历史起点(初始条件)不同,文化和价值观念不同,自然、技术环境和社会、制度环境不同,导致了经济体制的各种不同模式。目前世界上主要的经济体制可以按市场化程度分为3类:市场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中的经济(转型经济)和传统的计划经济。在不同的经济体制之间,制度安排肯定是有差异的,经济学家们对此并无异议。
在同一体制中,也存在制度安排的不同。如美国、德国和日本同属市场经济,企业制度就表现出很大的差异。青木昌彦等(青木昌彦和钱颖一,1995;青木昌彦和奥野正宽,1999;青木昌彦,2001)比较分析了美日之间的企业融资制度和管理制度的不同。马克.J.洛等(Roe,1997; Bebchuk & Roe,1998)比较分析了德日美企业所有权结构和公司治理结构的差异。Buck(2002)比较分析了德国公司治理的所谓“美国化”,以及英美等英语国家和德国、日本、俄罗斯等在公司治理方面的差异[14]。这种体制内的多样性曾经在较长时期内使这些市场经济国家保持了较高的经济增长,成为世界经济强国。这说明多样性并非是无效率的。
那么,在一个国家或经济组织的内部,是否客观存在制度安排的多样性或多元化呢?
如前所述,制度是体制的构成,体制是制度的总和。经济组织作为一个复杂的制度体系,其内部是由一系列的子系统构成的。由于初始条件、技术禀赋、进化路径和所处环境的不同,特别是人的认知能力和意识形态存在较大差异,因此会导致组织内制度安排的多样性。这些制度安排之间可能是一种互补的关系,而不是替代的关系,也就是说,“一个制度的存在成为另一个制度存在的理由”[15](p31)。在生产要素或消费品的互补关系中,一种要素或消费品的需求的变动与另一种要素或消费品的需求的变动方向是一致的,即“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两者共同作用,实现了生产者或消费者均衡。组织内制度的互补关系也是这样,一种制度的使用和运作会导致另一种制度更有效率,而不是相反,或者说,制度之间存在“相互依赖(interdependence)”。如果不同制度之间是替代的关系,则一种制度收益的增加会导致另一种制度收益的减少,或者说,制度并存会产生摩擦成本,导致经济效率的下降。制度的替代是一种非均衡状态,一般来说不会长久,随着技术变迁和制度变迁,替代关系将最终变为互补关系。
组织内制度多样性的例子比比皆是。从以前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到现在的产权多元化,从国家的一国两制到企业的一企多制,等等,不一而足。下面我们通过青岛双星集团的案例进一步分析组织内制度的多样性。
[案例]青岛双星集团的一企多制
双星集团的前身是青岛橡胶九厂,以生产达堡斯达运动鞋闻名。名义上,双星是一家国有企业(集团本身作为有限责任公司,100%国有股),隶属青岛市政府直接领导。但在双星内部,实现了产权安排的多样化。双星集团下属100多个具有法人地位的企业和约2000家专卖店、连锁店,经营范围从鞋的生产、销售到服装、酒业,从生产和生活服务到研究开发,门类众多。双星在实践中针对不同产品、不同环节的不同特点,探索了一套多元化的制度安排形式,如对热电厂(属于公用事业性质),实行国有独资,主要为本企业及周围社区、单位供热,不以赢利为目的;对核心企业双星鞋业有限公司,实行国有控股,公开上市;对双星设计院、汽车修理厂实行股份合作制(其中设计院院长持股占15%);对双星制衣有限公司、镭射有限公司、中星商贸有限公司以及地处河南的中原鞋业公司等,广泛吸收职工个人入股,职工个人股比例一般在50%以上;对张家口鞋业公司和成都鞋业公司,则由集团以技术、品牌和管理等无形资产参股,所占比例分别为30%和20%。此外,还有与香港合资的房地产公司,与台湾、美国合资的3家鞋业公司,以及私人挂靠的2000家连锁店、专卖店等。在经营权方面,对双星医院、双星度假村等实行了承包经营;对双星超市则租赁给北京的一家公司经营;对50多个经营公司(包括10家海外公司),实行了总代理制,由它们每年向集团交纳销售收入的2%作为品牌管理费,在还清贷款本息后,可以买断经营。经营公司可以是国有的,也可以是集体的;可以是有限责任公司,也可以是无限责任公司。     
            ——资料来源:据《青岛日报》2000年4月5日报道和作者实地调查
青岛双星集团的这种一企多制不仅适应了集团下属各个单位的具体情况,有利于调动其积极性,回避或减少了集团总部的市场风险和经营风险,而且可以实现低成本规模扩张和范围扩张,提高市场占有率,扩大集团规模;同时,有利于减少集团内部由于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道德风险问题。据悉,2004年,双星集团利税总额已接近2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