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事件早就已经发生了,但是人们要将这个事件领会和消化,也许要花上漫长的时间。比如耶稣,比如尼采,人们往往因没有做好准备,结果生生地将它的最重要的那部分意义给忽略,顾左右而言他。
唐。库比特是目前活跃在英国的杰出的后现代宗教哲学家,他的许多观念对于当今的基督教传统很有冲击力,所以争议也大,一直未被主流所认可和接受。但是他思想的原创性却着实惊人,而且创作力旺盛,现在几乎是以每年一本的速度在出书。我国已经陆续翻译了他的十来种著作。他曾说,他的知音也许在中国。
最近,因校对王志成教授翻译的《耶稣和哲学》,对库比特的许多独创的思想深有感触,而且实为大胆惊人。这本译作,目前还在期待之中,我相信它的面世,将会刷新许多人脑中对于耶稣的固有观念。
我在其著作中也注意到他谈到的耶稣和尼采的关系。
他说,在整个人类的宗教史上,人与神一直在争夺着种种主权,原先人类在混沌当中,一切权力都掌握在神之手。人们颂扬诸神和精灵的世界,无非是为了取悦他们。逐渐地,越来越多的原属神的领地被我们削弱,主权在不断地移交。
其中,最大也是最重要的移交,就是上帝将道德主权交托人类——由(神、律法,道等的)他律回到自律,而这一步神不是一开始就情愿,在《创世纪》中,神特别嘱咐人不可吃善恶的果子,即意味着人不可动摇神的道德主权,而最后在耶稣的教导中完成了这一步,将道德主权重新安置人心。
不再是某种外在的、命令式的、唯一的东西,“相反,伦理学成了某种纯粹属人的主观的、情感性的东西,为了我们的自由,上帝从天上降临,然后,死了。•••上帝最后的启示是上帝国以及上帝的消失,因为上帝消失到我们的内心。”
在库比特看来,尼采不是反上帝,而是上帝的最后启示,一个完成者,尼采呼应了,或者说,重复了耶稣的话语。他所反对的是基督教的实在论道德,而不是反对耶稣,在这一点上,甚至耶稣和他一样,“旧的道德实在论或客观主义的终结是个主要的事件。”这一终结意味着旧世界的终结和新世界的诞生。
从耶稣到尼采,其实是一个漫长的启示和领悟的过程,耶稣早就说出那同一个真理,但因人们未曾准备好,无法当下领悟,而需要历时2000年,而尼采之后,或许人类的意识进步发展是从20世纪60年代之后才开始。在这一过程中,基督教,正好是整个基督教的历史,它构成了中间物,在其中帮助了我们,其功能大致如此:让我们慢慢觉醒,而并非究竟的解脱之道。
唐。库比特是目前活跃在英国的杰出的后现代宗教哲学家,他的许多观念对于当今的基督教传统很有冲击力,所以争议也大,一直未被主流所认可和接受。但是他思想的原创性却着实惊人,而且创作力旺盛,现在几乎是以每年一本的速度在出书。我国已经陆续翻译了他的十来种著作。他曾说,他的知音也许在中国。
最近,因校对王志成教授翻译的《耶稣和哲学》,对库比特的许多独创的思想深有感触,而且实为大胆惊人。这本译作,目前还在期待之中,我相信它的面世,将会刷新许多人脑中对于耶稣的固有观念。
我在其著作中也注意到他谈到的耶稣和尼采的关系。
他说,在整个人类的宗教史上,人与神一直在争夺着种种主权,原先人类在混沌当中,一切权力都掌握在神之手。人们颂扬诸神和精灵的世界,无非是为了取悦他们。逐渐地,越来越多的原属神的领地被我们削弱,主权在不断地移交。
其中,最大也是最重要的移交,就是上帝将道德主权交托人类——由(神、律法,道等的)他律回到自律,而这一步神不是一开始就情愿,在《创世纪》中,神特别嘱咐人不可吃善恶的果子,即意味着人不可动摇神的道德主权,而最后在耶稣的教导中完成了这一步,将道德主权重新安置人心。
不再是某种外在的、命令式的、唯一的东西,“相反,伦理学成了某种纯粹属人的主观的、情感性的东西,为了我们的自由,上帝从天上降临,然后,死了。•••上帝最后的启示是上帝国以及上帝的消失,因为上帝消失到我们的内心。”
在库比特看来,尼采不是反上帝,而是上帝的最后启示,一个完成者,尼采呼应了,或者说,重复了耶稣的话语。他所反对的是基督教的实在论道德,而不是反对耶稣,在这一点上,甚至耶稣和他一样,“旧的道德实在论或客观主义的终结是个主要的事件。”这一终结意味着旧世界的终结和新世界的诞生。
从耶稣到尼采,其实是一个漫长的启示和领悟的过程,耶稣早就说出那同一个真理,但因人们未曾准备好,无法当下领悟,而需要历时2000年,而尼采之后,或许人类的意识进步发展是从20世纪60年代之后才开始。在这一过程中,基督教,正好是整个基督教的历史,它构成了中间物,在其中帮助了我们,其功能大致如此:让我们慢慢觉醒,而并非究竟的解脱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