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打谁的板子


 

中央台7频道的记者要我来谈谈河南农民工“开胸验肺”的事件,本来这几天比较忙,没有太关注这件事情,只是看到了网上一些新闻的标题,甚至没有打开来看看内容,但是因为要谈谈,所以临时到网上搜索了一下事件的经过和相关的规定。前天下午电视台的记者来采访,我知道电视台的采访经常只是要被采访的专家说出采访者想说的话,如果被采访者很精彩地说出了采访者需要的话,那就是一个好的被采访者;如果不能说出采访者需要的话,采访者可以通过编辑让你说出采访者需要的话。当然如果编辑也编辑不出来,那就只能放弃了。

 

我不知道我在多大程度上是个好的被采访者,但是至少在正式录像之前的沟通过程中,我与记者就两个问题做了很多交流,我们都试图说服对方在电视上展现出自己一方的意见。她强调这件事情之所以会发生,是因为制度不健全和资本家的心太黑。我觉得这两个问题都是存在的,但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是相关领导部门失职。

 

她说职业病鉴定要被鉴定人提供5个文件,包括自己的就业经历、体检记录、工作场所的情况等等,而这些都是掌握在企业手中,企业为了自身的利益不可能提供这些对自身不利的证据,因此这是一个制度不健全的表现。而我认为,这恰恰说明地方监管部门的失职。因为不管是工作场所的生产安全监督检查和职工的定期体检,都应该是由相关部门进行的,比如生产场所的粉尘是否超标,肯定需要有一个部门来监督检查,而不是企业自我检查,而监督检查的数据应该保留在相关部门,并且可以提供给职工和职业病鉴定机构。相关的监管部门不承担责任,要企业职工去向企业索要生产场所的报告,那无异与虎谋皮。所以相关的部门没有承担保护职工权益的职责是导致事件不断恶化,甚至要职工“开胸验肺”的直接责任人。

 

在职业病防治条例中,有明确的规定,企业有提供相关资料的义务。如果企业不尽这个义务,相关部门应该有权利责成企业提供。因此不是制度对企业没有要求,而是相关部门对职工利益的漠视和不作为时导致事件恶化的主要原因。

 

说资本家的心太黑,不顾工人死活是导致这个事件的一个原因,这并没有错误,但是这样的归因也是过于简单了。我们都希望中国的企业家是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而不是马克思当年描述的那些为了利润可以上断头台的企业家,但是我们却不能要求所有企业家都要有社会责任感。我们不能要求企业家自觉承担社会责任,这并不意味着企业家可以为所欲为。但是我们不能不说,许多企业家的恶是被地方政府培植起来的。近20年来,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也带来了一个负面的影响,就是对增长速度的迷信。为了地方经济增长,各地方政府都将招商引资作为工作的中心,甚至地方政府的各相关部门都参与招商引资,增加当地的投资成为地方政府的最为关心的事情,因为增加了投资就有了经济增长,就有了税收和财政收入,也就有了地方官员的政绩和升迁的渠道。从这个角度上说,官员的帽子是装在企业家的钱袋子中的,企业家花钱了,官员就有政绩了。如果企业家的投资决定了主要官员的升迁,那么企业家自然就获得了超出一般的地位,一些地方的有钱人自然成为人上人,获得了某种特权。我们姑且不论企业家和政府官员的私人关系,就是这样一种投资与升迁的密切联系就足以培养出来一批耀武扬威的资本家,在他们的心目中,企业职工也许只是他们赚钱的工具。我们都知道,在现代的生产过程中,换新的工具往往比维修旧工具更省钱,他们对待工人也如此。但是他们之所以可以这样做,无疑是因为地方政府主要官员的乌纱帽已经与资本的进入紧密联系在一起了。

 

我不是研究职业病的专家,甚至也不是研究农民工的专家,我只是在这里发表一些感慨,杜绝类似的事件需要相关的主管部门能够有所作为,考虑到职工的利益,而这需要地方政府的相关部门用大脑作决策。

 我不知道记者回去以后会如何剪裁,但是我想说的是,出现开胸验肺的事件,首先不是制度设计的问题,而是相关部门的失职。打板子首先要打政府的相关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