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日前接受凤凰卫视电视专访。在专访节目中,俞正声讲述了儿时的往事,以及家庭、父母对他成长的影响。俞正声说,“我母亲去世以后,我把我父母的骨灰,合葬一个普通的公墓里头,很普通,墓碑上没有写任何的生平和官职,我想这符合他们的心愿,也是我们的做人准则。”(2009年8月5日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俗话说,言为心声,意为情达。身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一举手、一投足,一言一行,都是公众和媒体关注的焦点。但是,俞正声面对媒体,一点也不显山露水,一丝都不张扬摆谱。相反,却以一颗普通人的心、一缕普通人的情,回忆自己的儿时旧事,回答记者的紧逼追问。在专访节目中,俞正声畅谈2010年上海世博会筹办工作,同时对上海经济的难点与挑战、上海房价问题、“塌楼事件”等热点话题进行回应。有媒体评论说,通过这次专访,民众看到了一个谈到母亲时眼眶都湿润了的有血有肉的俞正声,还看到一个“有问必答”的随和的俞正声。俞正声用自己的“普通观”征服了媒体记者,更征服了党员干部、普通群众。
当然,俞正声的“普通观”、“普通人”的心态,来自于其家庭、父母对他的影响。俞正声说,“我小学开始是在一个干部子女很集中的地方上的小学,后来在五年级的时候我父母决定把我转到我们胡同里一个小学,就是一般的老百姓都去的小学。你可以想想他们的用心是什么。”“我母亲去世时候的住房的面积,小于她文化革命以前的住房面积,你可以想一想,我母亲是个什么样的人。他们留给我们什么呢,就是希望我们做一个正直的人,希望我们做一个跟老百姓一样的人,不要有特权,不要谋求特权。”
谁不爱自己的父母亲人。百善孝为先。但是有些人对父母的爱,显得过于险隘;对父母的孝顺,也显得有点庸俗。尤其是对于先世的父母,有些人,包括一些官员,在表达爱和孝心的时候,片面地认为,给父母多烧些像官轿、花车、情人、小蜜等“另类祭品”,为父母买或建一块豪华墓地,再刻上企盼留存千古的生平、官职、功绩等。甚至有些“钱”烧得慌的官员,在城里买或建不了豪华墓地,便到农村去买或建豪华墓地,造成极坏的政治和社会影响。
相比之下,俞正声把父母骨灰盒葬在普通公墓,墓碑上没有任何的生平和官职,普通得不能再普通,平凡得不能再平凡。但是,这种普通却蕴含了大义、大爱、大孝,那就是正如他父母所要求的做人准则:做一个跟老百姓一样的人,不要有特权,不要谋求特权。这种高风亮节何等感人。
确实,任何人都是来自于普通群众,尤其是党员干部,应该把自己当成普通群众中的一员,因为是群众养育了我们、培养了我们,我们就应该始终与人民群众保持平等、和谐的关系,不能高高在上,脱离群众。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少数官员,包括一些成天与群众打交道的基层官员,不愿意接近群众,不想把自己当普通群众,而是刻意地高看自己,搞特权、讲特殊,只要有机会便会谋求特权,或者损公肥私、以权谋私。
官者,为人民服务也。官员,要想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就必须甘心、甘愿做一名普通的老百姓,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会到百姓疾苦,了解群众需求,也才能讲百姓爱听的话,做百姓欢迎的事,也才能得到百姓的信任、理解、支持。相反,如果高高在上、当官做老爷,总是以一种俯视的凌驾于人的气势说话办事,就不可能真正将工作做到群众的心坎上、心窝里,便会在一些表面文章、政绩工程上瞎费功夫。
当然,党员干部做普通的老百姓,并不是要求党员干部将自己等同于一般群众,不去积极发挥先锋模范带头表率作用,而是要以普通群众的心态、普通百姓的情感,去服务于人民、造福于群众、奉献于党和国家。
因此,各级党员领导干部,都应该好好地品味一下俞正声的“普通观”,努力争做“一个跟老百姓一样的人”,但绝不要做一个平庸的人、一个沾染低级趣味的人。而要像毛泽东同志在《纪念白求恩》一文中所说的,要努力去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相关新闻:
俞正声把父母骨灰合葬在普通公墓 墓碑上没有官职生平
俞正声的“普通观”感人至深
评论
11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