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尔盖茨的财富世界VS巴菲特金钱王国
——“科技园•金融基地”或成巴菲特金钱王国
“科技园•金融基地”,比尔盖茨的办公室,还是巴菲特金钱王国?这是个有趣但有意义的问题。
比尔盖茨和巴菲特一个用科技赚钱,一个用钱生钱,都已成为举世瞩目的人物。为什么中国没有这样的人物存在?
一个最重要的因素是没有形成这样人物的有效土壤。
巴菲特可以一直住在50年代买的房子里,但作为中国人,那些富裕起来的人,在10年间可能已经换了几套房子。深层次讲是人文因素使然。
中国是制造业大国,更多的企业经营徘徊在低附加值的来料加工领域,所以在金融海啸的影响下,中国的制造业就会营影响深重。在市场经济不发达的情况下,或者是初级阶段,有一大批不善于营销同时也不会营销的人,或者不想营销的人,都希望酿出好酒等待人们前来购买,遵循着“酒香不怕巷子深”的世俗原则,殊不知,营销就是活力的表现,是品牌的积累,是营销渠道反思……这些人只知道节省成本,他们可以把在欧美市场能够买到12.5美元的腰带,用不到1美元的价格生产到出贴上价格标签的成品。他们认为只要有源源不断的订单就心满意足,在金融海啸的影响下的危机这些从事简单的“中国制造”的企业就在所难免地走向消亡,他们会发现除了人家的品牌、产品、销售渠道、物流、终端等,这些属于高端服务业的环节没有一个掌握在“中国制造”企业自己手中,到头来自己什么也没有。
国际上看的“中国制造”是要加上引号,甚至连低端服务业都算不上,更谈不上拥有自己的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以“简单制造”为产业龙头的城市,比如东莞、温州等地城市的发展与制造业的兴衰联系在一起,因为没有金融的支持,产业发展举步维艰。东莞,人口在金融海啸的影响下,“简单制造”企业的关门大吉使人口流失700-800万之间,这对一个城市的正常发展是个沉重的打击。这些“简单制造”里面不乏有大量的高科技产品,但绝大多数与我们“无关”,所以高科技产业上的发展任重道远。摆在我们面前的发展之路势必要求形成以高端服务业带动的营商环境。
新主流思想“深圳四杰”高海燕、戴欣明、秦刚都在不同的场合指出发展金融产业可以提升城市竞争力;也就是高端服务业才能提升城市运营素质。
如今,深圳在高端服务业领域行进的比较扎实,金融产业发展已经不限于自身的改进,比如,深圳科技工业园有限公司倾力构建的科技园金融基地正是在CEPA更紧密合作的框架下,满足深港金融企业后台服务中心的建设需求,促进服务外包产业发展而建设的。不仅面向台港澳,还面向国际,积极实现金融业的“前店后厂”这一宏观合作方向。项目定位于“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深港金融后台服务中心以及金融信息技术创新中心”,是金融机构及为金融机构提供后台服务的金融数据中心、应用中心、软件外包、后台服务中心等企业重要的聚集区。
目前,深圳金融产业的发展已经进入空前的状态,这些高端服务业的产生,一方面是政府战略的表现,另一方面也是城市发展的必然,同时也给一些人一个成就事业的平台。
平台的高度,决定一个事业的高度;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得比巨人还远。
“深圳科技园•金融基地”,一个高等级的高端服务业的平台,是比尔盖茨的“办公室”,还是巴菲特“金钱王国”?这似乎变得比较容易判断。比尔盖茨是科技的化身,巴菲特是股神的化身、金融的化身,作为“科技园•金融基地”应该是“巴菲特们”的办公室更多一些。
我们不能不说,深圳已经走在城市化进程的前列,与上海共同构建国际化金融中心。
当深圳四大金融基地全部付诸实现的时候,高端服务业的发展进程也会跟进一步,可以预言,“金融基地”能够带动营商环境的改变。到那个时候,可能产生出几个巴菲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