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明大是大非,领航小小寰球


问明大是大非,领航小小寰球

读《绿公司》杂志略感

欧阳君山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题记

 

道生万物,万物载道。“道”的基本定义应该是规律;“农”在这里则是指农民和由农民引申出来的劳作者。约略言之,像农民那样观天象、察四时,通过朴实地认知规律、印证规律、播收规律之因果,探寻生命本质意义的人,是为“道农”。

——中国企业家俱乐部执行主席刘东华先生

 

 

723,受廖晓义女士的邀请,旁听了由中国节能协会和北京地球村环境教育中心共同举办的“2009气候变化中国声音”的会议,感觉气候变化正受到各方各面的高度关注,已从科学的神坛走下,一步步进入公众的视野。

 

在主办方赠送的会议材料中,看到两本叫《绿公司》的杂志,2009年第1期和第2期,其中第1期也就是创刊号封面上“世界病了”的大标题引起我的兴趣,旁边一段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的话更引起我的强烈兴趣:“一小群有思想并且有着献身精神的公民可以改变世界。不要怀疑这样说法,事实上,世界正是这样被改变的。”

 

于是就翻看起来,感觉不错,不只是围绕“绿”的主题,还探讨诸多无关财富与成功的话题,诸如闲暇、生命、奇点和人工智能,视野宽广,内容前卫,像一位深邃的哲人,散发出一股子终极关怀来——这应该是不简单的,翻看过不少杂志,高端且脚踏实地者,少!

 

于是有了更多的了解,原来《绿杂志》是由中国企业家俱乐部主办、旗下的北京道农文化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出品的刊物。不禁让人对中国企业家阶层多了几分想像,毫无疑问,企业家阶层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生力军,今后也应该是极其重要的推进力量。但由于种种原因,企业家们也常常掉进舆论的漩涡,甚至成为众矢之的,如早两年有关“原罪”的大讨论,似乎就存在这样的倾向。

 

曾与朋友探讨过相关问题,一位在政界、商界和学界有广泛接触的朋友表示,就个人的经历,与政府官僚们在一起,多是吃喝玩乐,谈的都是“篱笆、女人和狗”:相反,与企业家们在一起,谈的倒不是钱,能交流一番最近读什么书、想什么问题、有什么事情值得关注。

 

颇赞同朋友的说法,总体上,我相信目前的中国企业家阶层是一个有想法和有追求的群体,精明更是自不待言。某种程度上,眼下一部分企业家还颇像党的第一代领导人,打江山的,一个个都有点精气神。

 

“绿色公司”概念的推出应该就表明中国企业家阶层的思考力和行动力,据称,这是中国企业家俱乐部旗下的道农研究院历时两年研发,世界首创,并且已开展两次年度标杆企业评选。从有关事实看,“绿色公司”的概念蕴含着更大的想法和追求,《绿公司》创刊号《编者的话》就“叫嚣”要“突破被围困的世界”,主编王涌先生写道:

 

《绿公司》创办了。我们的立场:为了长久的成功和美好的未来,要相信道德价值,只做正确的事情,转换我们前进的动力系统,从“黑色能源”和“贪婪”动力转换到“绿色”和“高尚”动力系统上,唯如此,我们才能修补世界的免疫系统。

 

这应该称得上对当今时代问题的最高概括,可谓一语中的!千错万错,但如果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确是我们前进的动力系统发生错误,它正载着人类向悬崖飞奔而去。如果不转换动力系统,人类可能没有希望,甚至再高明的环保技术,或许也无法挽小小寰球于既倒。

 

当然,这里面可能还有一系列的问题需要梳理:什么是我们前进的动力系统?如何界定“贪婪”与“高尚”?“贪婪”为什么导致地球危机?“高尚”又如何能够转危为安?如何完成动力系统的转换?从人类史看,我们有过哪一些动力系统?

 

《绿公司》杂志以“先问是非,再论成败”作为自己的核心理念,但愿《绿公司》及其背后的道农研究院乃至“道农”们能够发宏愿,下大力,迎难而上,坚持不懈,以自己的实力、远见和睿智,为地球与人类承担新思考和新启蒙!

=============================================================

一篇旧文供“道农”及一切关心人类命运的人们参考

“注目礼”引发气候变化

欧阳君山

 

注:不知道“道农”们对动力系统的理解具体怎么样,个人感觉,社会的动力系统——或者干脆说发动机——就是人性自利,说转换动力系统,并不是要改变人性自利,而是要改变人性自利的指向;用“注目礼”思想的话语讲,也就是改变注目礼的载体。

 

本文写于20078月,是当时为筹办《“全球变暖与文明转型”百人高层论坛》特撰,原题《全球变暖与“注目礼”》,鲜明提出:解铃还须系铃人,地球危机要获得缓解,人类社会要走向光明,当务之急就是让注目礼从财富的战车上松绑,不再以财富多寡论英雄,不再为财富虚荣而战!

 

 

一看这个标题,可能要感到惊讶:全球变暖与“注目礼”何干!

 

我解释一下,首先说全球变暖。这个应该已经没什么怀疑,拿北京来说,去年的冬天可说是春意盎然,没下过一场像样的大雪,最高气温一度蹿升到16摄氏度,可能是有气象记载以来的同期最高……从欧洲到北美,从南极到北极,每个人乃至每个生命,都已经毫不含糊地感受到全球变暖的真实存在。

 

我们一向憧憬春天,而对冬天不咋的,正如诗人雪莱所说:“冬天都已经来了,春天还会远吗?”但如果真的没有冬天,哪还会有春天吗?全球变暖是十分恐怖的,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先生警告:全球变暖像战争一样危险!

 

全球变暖非任何的局部生态环境危机可比,因为它糟蹋的是地球的气候系统,高度复杂,系关全局。极其可能,全球变暖就是一场大自然对人类的世界大战。一位名叫拉夫洛克的英国大气化学家表示:随着地球变暖,到下世纪,至少90%的人类都将死亡,幸存的人最多不超过5亿。

 

从这一意义上讲,著名的环保人士、美国前副总统阿尔·戈尔是对的,当好莱坞大片《末日浩劫》——英文名“The Day After Tomorrow”,直译“后天”——全球公映时,大部分人都认为这是科幻,戈尔则公开表示,“后天”是对世界前途的一种预演。

 

人类为什么会面临一个“后天”结局呢?我接着解释一下“注目礼”。

 

江苏华西村原村支书吴仁宝先生的座右铭说得非常好:“家有黄金数吨,一天也只能吃三顿;豪华房子独占鳌头,一人也只占一个床位。”应该说,这个道理最为朴素,没有谁不明白,没有谁能反对,我们的物质需要和享受的确有限,因为我们的身体原本就有限。

 

但问题是:既然我们的物质需要和享受都有限,可我们为什么还要追求家有黄金数吨?为什么还要追求豪华房子独占鳌头?为什么我们虽不能享有却又要追求占有——为什么呢?黄金数吨究竟为我们带来了什么?豪华房子究竟为我们满足了什么?

 

——症结就在“注目礼”!被誉为“经济学之父”的亚当·斯密先生说得最为明确:“遍及所有地位不同的人的那个竞争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按照我们所说的人生的伟大目标,即改善我们的条件而谋求的利益又是什么呢?引人注目、被人关心、得到同情、自满自得和博得赞许,都是我们根据这个目的所能谋求的利益。吸引我们的,是虚荣,而不是舒适或快乐。

 

斯密先生并且也强调,我们的物质需要和享受,十分轻易就能够满足,旗帜鲜明地指出:“这个世界上所有的辛苦和劳碌是为了什么呢?贪婪和野心,追求财富、权力和优越地位的目的又是什么呢?是为了提供生活上的必需品吗?那么,最低级劳动者的工资就可以提供它们。”

 

问题并没有完,至少还有一个:我们承认人有虚荣的天性,是在追求“注目礼”,可现代人为什么就必得以财富多寡论注目礼呢?人与人可比的东西并不少,为什么不是别的因素,比如以道德高低或是以才华多少论虚荣呢?我们为什么不为了注目礼而拼死拼命地追求道德高尚或才华出众呢?

 

事实上,欧洲曾有过近似于以道德高低论虚荣的时代,这就是中世纪。但玩得不咋的,远不如中华文明,结果被改革,而且不是一般的改革,而就是究竟何谓道德的核心被改革,这就是发生于16世纪的宗教改革,最后结果就是:拼命赚钱不仅不是罪,而就是拯救与荣耀,谁的财富更多,谁的道德更高,谁的“注目礼”就更大——上帝与财富同在!电视片《大国崛起》中提到欧洲新教徒们一度流行一句口头禅,叫“弄钱乃人生要事”,之所以如此“堕落”,原因正在于宗教改革使上帝与“玛门”(财利的意思)同在。

 

就这样,人被逼上一条必须追求和拥有财富的不归路,你有500万,那我就以1000万为目标;你有1000万,那我就以2000为追求,谁也不服谁。但实际上,你我并不需要那么多的财富,更享受不了那么多的财富,有可能100万就完全够你我吃喝玩乐了。可如今虚荣插足,你我不决一公母,岂能有完有了?

 

为虚荣服务的过度财富从哪里呢?当然就是地球,人不可能无中生有,物质财富只能是来自于对自然秩序的重整和改造。多年前就有数据显示,一个寿命为80岁的美国人,一生要消耗2亿升水、2000万升汽油、1万吨钢材和1000棵大树——对自然秩序的重整与改造何等巨大,可想而知。

 

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气候变暖——这一切就正是重整与改造山河大地的后果。西方世界最伟大的政治哲学家约翰·洛克曾经气壮山河地表示,对大自然的否定就是人类通往幸福之途!看如今,大自然已被否定得差不多,人类幸福却大可阙疑,“后天”的日子却难以置疑。据世界气象组织的数据,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已从工业革命前的280 PPM(百万分之一)增至2005年底的379.1PPM

 

全球变暖,这一点已经无可怀疑;但原因何在呢,是人为的变化,还是自然的进程?尽管科学界已基本达致共识:全球变暖乃工业革命所导致。但这一点并非绝对共识,今年3月,英国广播公司就自制自播了一部叫《全球暖化大骗局》的纪录片,提出惊世骇俗的看法:全球变暖主要由太阳活动引发,而非人类活动所致。

 

从人文的角度看,从人性的深度看,从注目礼的高度看,在财富上虚荣明显偏离人性的正道,它导致生态环境危机乃至全球变暖,殊不意外;甚至可以说,即便没有全球变暖,也会发生其他的重大危机。

 

正是这一意义上,我们以全球变暖为契机,回到人性的深度重新思考,从某种意义上讲,并不是要保护地球——一直感觉“环境保护”有点像海外奇谈,猖狂得很——更不是要人类放弃物质文明,而只是为了我们人类自己,如此而已。

 

问题的确出在我们迷失了自己,在财富上的虚荣使我们迷失了自己,进而导致地球的迷失,生态被破坏,环境受污染,直至气候也变暖。解铃还须系铃人,地球危机要获得缓解,人类社会要走向光明,当务之急就是让注目礼从财富的战车上松绑,不再以财富多寡论英雄,不再为财富虚荣而战。

 

 

[“注目礼”正式论文]

     经济学的“范式”革命:从“经济人”到“目礼人”

     当务之急是重新做人:“经济人”批判

     “我”为什么是社会人

 

[“注目礼”启蒙文章]

“注目礼人”的是是非非

          细致深刻准确理解人性自利

          我们都是“瘾君子”

          不是“注目礼人”,不是人

          “人最需要的东西乃是人”

          就是“注目礼”这一点点事

          “注目礼”的本质也是分享

          “注目礼”才是硬道理

          谁人不要“注目礼”

你为什么会到“Baidu”“Google”搜索自己的大名

“注目礼”为什么能“创造体系”

 

[“注目礼”专深思考]

关于“注目礼”思想体系的数学化

“注目礼”能否纳入效用或偏好函数

 

[国外“注目礼”理论动态]

集中论述或应用“注目礼”的五本国外专著

1:《历史

2:《身份焦虑

3:《嫉妒与社会

4:《斗争

5:《蜜蜂的寓言

 

[特别推荐]

黄纪苏先生论“注目礼”:比较性

动物也玩“注目礼”

纯粹内视:一种究竟认知方法

 

欢迎转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