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风景这边独好”对中国经济的伤害(7月25日)


 

警惕“风景这边独好”对中国经济的伤害

 

关键词:中国经济  汇率波动  人民币升值  “五反”  自由贸易与贸易保护

 

中国2009年第二季度的经济数据向好,数据显示,中国年度GDP保八的目标很有困难达成,中国很有可能成为首先从经济危机中走出来的国家,中国经济可谓“风景这边独好”,同时新一次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即将于727日举行。

这两件事情结合在一起,敏感的人却看到了对中国经济的伤害。

由于这将是新任的奥巴马政府与中国的第一次针锋相对的对话,因而很是值得期待。加之传说中的G2已经特指中国和美国,因而这样的对话就不单纯是中国与美国两个国家的事情了,由发达国家组成的G8,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金砖四国以及其他新兴经济体。这两个国家的任何规律性的会见与官方言论将会吸引世界的目光。

我们总是把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这种对话善意地理解为交流与沟通的平台,是政府高官之间的集体聚会,是心平气和地沟通,而不是剑拔弩张,更不是寸土必争的谈判。

但美国人是这么看的吗?

 

美国人恐怕更希望把这当作得寸进尺的谈判,或者是以外交拉动经济与金融等领域朝中国这个庞大的市场渗透与占领的手段,有一个微妙的细节可以为证:

在伦敦举行的G20峰会期间,奥巴马宣称六月首次访华,但七月下旬了,依然没有来北京,据说要推迟到11月份了。一个最发达国家的总统也会如此食言?为什么?

在本人理解,很多因素,诸如中国出于对美方新一届政府的基本尊重,在以前的历次“战略对话”中的态度,以及美国人对中国政府心理的揣测等等,都在证明其实奥巴马没有必要在7月之前就来北京。相反,如果7月的对话取得了预期成就,在下次对话之前露面来华的意义与价值更高,而且毕竟商务部长骆家辉、能源部长朱棣文又是华裔,与上届政府的劳工部长赵小兰在美国从中国这边争取利益方面是同样的棋子,发挥同样的意义。

这些因素足以说明,在奥巴马总统真的不一定在任期间的第一次经济与战略对话之前就露面的,而要在本次对话之后,在下一次对话开始之前再出面,这样,假如本次美国人可能会有的损失,下次再扳回去;但假如这次如以往的历次对话一样,取得节节胜利,美国就可以持续性地得寸进尺。

——详情可以参阅本人分别于200612月、200712月、20086月就中美战略对话主题所写的文章。

——这就是中国谋略中所谓的后发制人。

 

如果我是奥巴马,我也不会那么轻举妄动。再说,比如对国际推销美国国债、国内的经济拉升、在国际与俄、日等其他大国之间的的外交关系,朝鲜、伊朗与阿富汗的乱局、战争与石油、改组汽车工业,新能源战略的执行、卖给韩国、澳大利亚、印度等国家武器等等,奥巴马总是可以找到充分的忙碌的理由而推迟他的行程的。

所以关键是我们的态度:当然,我们也犯不着对美国总统对中国政府的“怠慢”而怨气冲天,任何时候,我们都应该做好维护国家与民族利益的分内事。

假如我们放松警惕,甚至给了“内鬼”在国内经济利益上的充分影响力,给了洋人阐述自己观点的充分舆论空间,表面上是一种宽宏大度,但实质上却是丧失原则与不作为。

——凭什么总是让国际社会牵中国的鼻子走?

 

先来看汇率:

2005721外汇汇率改革,人民银行宣布实施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2009722,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8309,汇改四年来,人民币已经累计升值15.77%

美国人对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百姓的负面影响熟视无睹,依然觉得这速度远远不够,比如美国前任财长斯诺表示人民币要至少升值40%才合理,而721CCTV《今日观察》中说,前段时间某美国的经济学家居然说希望人民币相对美元升值60%才可以接受。

在这四年间,人民币对欧元升值3.7%,对日元升值0.79%,对港币升值17.15%。这就是中国出口导向型经济当下限于“瘫痪”境地,中国经济的三个引擎之一已经熄火的核心原因之一。

 

人民币的国际化是必然要以人民币升值为代价的。因为如果别人不能看好你的未来,就不会投资你的现在,同时如果你的货币不能被更多的人所认同,就不能让他们用来进行消费与交换、甚至保存。

但人民币升值不管是对中国经济中的各个个体还是对中国个人而言,却是利益受损的。

 

具体损失的逻辑关系以大家最关注的人民币相对美元的升值为例:

1、出口难度提高+外汇储备贬值:人民币升值会对中国的加工制造业出口造成直接打击,加上美国对中国的反倾销、反垄断、反贸易壁垒、反政府补贴、反侵犯知识产权等“五反”大旗,这些手段就成为美国打击中国出口的“组合拳”,极大地增强了中国商品出口的难度。难度提高的同时美元贬值则会形成美国国债的贬值,导致中国的债权缩水。这是可以同步看到的直接现象的两方面表现。

出口遇阻使得以出口为主的加工制造业的销售渠道与终端价格相对低了,进口原材料价格降低,成本提高了,这一高一低之间折射的是这一类企业的生存更为艰难,钱更难赚了;同时,以贸易顺差为主要构成来源的外汇储备虽然提高了,但同时,汇率的变动将此增长收益抹平,甚至同时造成了汇率损失。

2、进口商品对国货的冲击。虽然未必进口价格的下降会导致国人在消费与采购的时候就会放弃国货,但商品的进口门槛降低毕竟会导致针对中国市场的竞争加剧。从好不容易拉升的内需中得到实惠的不是中国的本土企业,而是那些跨国企业,不管他们是依然在外观望,还是已经通过“三资”方式把一只脚踏进了中国版图。中国人被激发起来的消费热情,本质上就是在把钱送进外资的腰包。

3、外资多渠道抢先掠夺中国成果:其实外资要想分享中国经济发展的成果,从中国人的消费与采购中分到一杯羹未必通过制造业以及“三资”进口这些手段,服务市场的侵占,通过资本的入侵,不管是来炒一把就走的热钱还是VCPE们以及那些貌似天使的魔鬼,都在从另一个角度实现其利益回报;同时资本决定话语权、话语权决定经营方略以及在用人与决策方面的倾向性。

由此就导致人才就业朝外国人的利益倾斜,不管是在聘用洋人时故意付出的高价,还是在聘用本土人员的时候尽量压低薪资成本,这些“裙带关系”都在加大中国本土人员的就业压力。

比如在北京的就业市场上,原本就存在北京本土、外来的“土北漂”与“洋北漂”之间的竞争,国际化倾向更使得标准朝“洋北漂”倾斜,而那倾斜的结果不管是真正的从里到外的洋人,还是有中国人的面孔的同时却有洋人的思维。

4、人才成长,失之毫厘,缪之千里:当标准倾斜,就形成了城市化、国际化、商品化,单纯这几个武器就足以对中国造成致命伤害了,就使得任何一个有一定规模的城市都在面临思想与文化的冲击,并形成“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之势。不管是对洋人的谄媚还是对洋标准的奴性,都是对中国传统的根本伤害。

 

人民币升值一方面使得热钱涌入,导致人民币升值,压抑了出口;而外汇储备的含金量缩水,导致了外汇储备的实际购买力的降低。另一方面导致商品、原料、人员大量地涌入中国市场,参与竞争。

商品进来了,在与国内商品争夺那好不容易被拉升的内需;原料进来了,即使企业有些利润,都被挤压到几乎难以承受的可怜地步;洋人进来了,就会蚕食中国有限的就业岗位,使得就业压力更大。

总之,本人实在没有想明白为什么中国要造成“风景这边独好”的形象!也没有看出中国经济迅猛回升对中国人有什么切实的好处。

 

货币之间的这种汇率的市场波动是国际化的必然,又是对国际化收益的一种抹杀。

汇率的任何调整是对会让一个国家的财力和债务债权在瞬间缩水。

——这个是客观规律,遗憾的是我们现在还没有能力在这种货币战争中掌握主动权!

 

再来看自由贸易与贸易保护。

相当微妙的是:中国从闭关锁国到最坚定的自由贸易的倡导者,充分说明了中国对外的依存度,似乎我们还不承认自己被涮了。那些在WTO的自由贸易大旗下,执行对来自国外的出口制约,对政府支持政策的粗暴干涉,对自己想攫取的资源就责怪资源输出国限制出口,对自己不想要的东西就抱怨出口国的倾销、市场垄断与政府补贴。

这不禁让我们想起了中国古代战争的计策,当久攻不下的时候,往往是先把守城的将领诱骗出城,然后再派一队人马乘虚占领空城,断绝其归路。由此,就可以在城外的宽阔的战场将已经出城的守军彻底歼灭或者逼迫其投降。

难道新列强们利用WTO规则实施的不是此计吗?

中国古代诞生了那么多军事学家,从姜子牙到诸葛亮,从孙武到孙膑,从孙子兵法到三十六计,可悲的是居然没有人识别新列强在此所施的计策,怨谁呢!

 

面对金融危机,温家宝总理呼吁“信心比黄金更重要”,确实是情真意切、声情并茂。赢得了国际社会的一致好评。

中国人习惯于把世界的责任放在自己的身上。

中国人普遍认为成熟的人一定是要有责任感的,不管是家庭的责任感、社会责任感、民族责任感,还是国际社会的责任感。如果那些责任感是协调的,那么还可以同时兼顾;但假如那些是互相敌对或者是抵消的,就构成了一种困扰。

 

在往脸上贴金的时候,还要把打碎的牙往肚子里咽。这是中国人习惯性的对外交往方式。所以会有报喜不报忧;所以会有“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浮夸风;所以会有政绩工程、形象工程;所以会有歌舞升平,粉饰太平。

中国人都希望把最好的东西留做礼品,把比较差而且能用就行的东西留给自己。

如果中国继续购买并支持美国发债,为什么不能理直气壮地提出自己的要求?

如果中国与美国合作进行环保、新能源之类的合作,那么大可平等地在话语权与收益权等方面在谈判桌上充分沟通,竭尽寸土必争、睚眦必报之能事。

如何敢于理直气壮地提出自己的要求?——这是代表中国利益的谈判者需要去虚心学习的。

 

我们购买美元国债,原本是被美国人牵着鼻子走,让美国人绑架了中国经济。

但美国人却说,由于中国持有美国的国债比例太高,生产的产品太廉价,而使得本国的产品受到排挤,助长了美国人寅吃卯粮的消费习惯,实际绑架美国经济的正是中国。这就是部分美国政客的思维逻辑。

中国商品的物美价廉引起恐慌,中国人的智慧、塌实、勤勤恳恳;中国庞大的综合国力;中国庞大的市场和人口基数,处处都引发国际社会的恐慌。

其实所谓碳排放关税等污染问题原本就是传统的工业化国家搞的,现在反过来谴责新兴的国家与地区。然后再把自己的产品高价推销给这些国家,这分明是对发展中国家资源的另一次掠夺。

综上所述,风景这边独好的中国经济,与中国好客的优良传统及温良恭俭让的美德,加上中国对于国际事务的责任心,正在并将继续对中国经济造成伤害。这不是说中国经济迅猛提升不好,而是那种提升是否会让中国普通民众的实际生活水平有所提升,那种提升是否可以带来幸福与满意指数的提升?

 

贾春宝

2009725星期六

 

电话:1326925812289581930

MSN: [email protected]

QQ469063961

价值中国网个人空间:http://bekings.chinavalue.net  

原创外汇评论主页:http://blog.hexun.com/chunbao/defaul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