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宁:2009年7月21日北京青年报"重点关注"
公元1969年7月21日,地球的东方,被历史锁定为“十年浩劫”的“文革动乱”仍在升级。
同年同月同一天(美国东部时间7月20晚9点),全世界有1亿电视观众欣喜若狂。当阿波罗11号登月飞船的舱门徐徐打开,“我的一小步,人类的一大步”----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脱口而出的豪迈宣言被人类历史永远定格......
这就是启动于1961年,终止于1972年的人类惟一次登月成功的美国“阿波罗登月工程”。
今天,人类登月成功40周年庆,世界各国尤其是航天大国,都在以不同的方式纪念这一属于全人类的历史性时刻。
今天的中国正昂首阔步迈向和平崛起的历史征程,嫦娥召唤着中国。今天,属于中国的嫦娥登月工程正按预定的时间节点有条不紊地整体推进。按眼下各大国(包括美国重新启动探月计划)登月的时间表,在2020年以后的某个年份,中国的“阿姆斯特朗”有可能继美国之后率先登陆月球......
嫦娥奔月,宇宙奥妙,飞天梦想,需要国家实力。今天的中国,神舟飞船工程和嫦娥登月工程齐头并进。
不可否认,阿波罗登月工程具备冷战背景,属于冷战思维下的“冷战产物”。无从讳言,前苏联宇航员加加林成为“宇宙第一人”对美国的刺激,促成了阿波罗登月工程,也成就了阿姆特特朗“青史留名”。
因为烧钱太甚,又因为陷在越战的泥淖中难以脱身,尼克松总统断然终止了阿波罗工程的后续计划。
阿姆斯特朗之后长长的40年,寂寞嫦娥再也没能享受地球男人的热烈亲吻。嫦娥已经急不可耐,她热切地期盼来自中国宇航员的热情拥抱。
罗格斯顿是位美国的政治学者,当年他受邀前往肯尼迪航天中心,见证阿罗波11号发射升空的历史瞬间。至此以后,他一直致力于阿波罗登月工程对美国政治、经济、社会各方面影响的研究。他至今坚持相信,美国政府过早终结阿波罗登月工程目光短浅。
中国航天专家庞之浩对罗格斯顿的观点深以为然,他指出,美国政府打算重返月球,除了国家战略利益和长远科技利益及经济利益的考虑,提升国家凝聚力和国民自信心也是目的之一。
大国的战略利益也许很虚,科技利益和经济利益却实实在在。
以阿波罗工程为例,她所产生的3000多项美国专利,迄今仍有1000余项为美国社会所独享,每年为美国带来数以万亿计滚滚红利。
今天光中国就有3亿余网民,可有几个中国网民知晓,正是阿波罗计划的网络节点控制技术和信息自动处理技术,在日后打造了覆盖全球的互联网,将人类社会整体带入了信息时代。
阿波罗工程动用了3000余家科研院所,上万家零部件设计生产企业、30万名各专业的工程师,如何以时间节点和有效信息采集传输来监控整个工程的实时进度----运筹学中的网格化控制技术及系统集成,成为今日互联网的最初雏形。
今天的网民包括沉迷于“网络化生存”的网虫们很少有人想过,离开互联网的普及,何来个人电脑、个人移动通讯、视频、动漫游戏等一系列“电子消费便利”的谈及。普及是多姿多彩的生活形态,是一个个体量惊人的新经济增长极造福人类社会。
今天的人们不时感叹互联网改变了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发展方式,改变着人类的生存方式,若为如此可不思议的变化作一次“饮水思源”,那么,我们应该为“阿姆斯特朗”记头功。呵呵,阿姆斯特朗先生包括与他乘坐同一艘飞船、配合他登月的另两位宇航员还都健在哩!
若以发射“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计时,中国人的太空探索之旅也已近40年整。实现飞天梦想的持续努力,为中国人带来“天机”而产生商机。时至今日,中国的“航天经济”规模难于美国相提并论,甚至于零头都难以够上,但毕竟 渐行渐近----以神舟飞船工程为例,到去年翟志刚实现太空行走前,直接经济效益3000亿人民币。
因为神舟飞船工程,中国的高校有了首个“航天经济”专业。经研究,在所有工业和“跨工业”门类中,航天工业是产业链与科研链最长的综合产业,从一产、二产至三产,从经济、军事、国防、社会乃至以“飞天精神”为内核的“航天文化”,在各方面、各领域以至于中国社会的角角落落,深刻地改变着、成就着国家的进步;高科技、新工艺、新材料、新理论、新装备、先进制造业无不借助中国人的“飞天实践”日新月异。进步犹如细雨润物无声,蓦然回首发现她在灯火阑珊处。
永远的阿姆斯特朗----人类战胜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的精神境界。中国的“阿姆斯特朗”将在攀登人类科学技术高峰的长征中批量涌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