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元证券拿到直投通行证


  

国元证券拿到直投通行证 天上掉下肥肉
2009年07月15日 07:24 来源:南都网-南方都市报
 

在上半年券商经纪业务大幅提升的背景下,国元证券昨日公告称获批直投业务试点资格,为行业注入强心针。国元证券尾盘直接封涨停。“在国外,直投业务为主要赢利来源。直投等新业务开闸放水,有利于券商改变靠天吃饭的格局。”有券商分析人士指出,国内券商最可能获得暴利的直投业务应在Pre-IPO项目上“一些大券商在做准上市企业保荐人时,会要求对方转让股份,上市后再在二级市场套现。”

直投业务是天上掉下肥肉

国元证券昨日公告称,获得直接投资业务试点资格,成为新直投业务门槛下首批获此资格的券商之一。券商创新业务正在慢慢开闸放水,成为券商未来新的盈利增长点。昨日,据深交所公布的数据,国元证券成交量1968万股,成交金额47237万元。其中买方营业部中赫然再次见到游资云集的国信证券深圳泰然九路的影子。

国联证券李斌分析认为,证券公司传统上是一个靠天吃饭的行业,受二级市场影响很大,现在多了直投业务,成为改变格局的一个重要关键,现在国家经济正处在见底回升的关键期,增加券商投资业务,可以提高其资本配置的能力,进一步扶助高新科技产业,优化资源配置,带动一个PE和实体经济的发展。

“直投业务对券商而言等于掉下块肥肉。”对此,万和证券市场分析师蒋涛分析表示说,券商的直投业务有点类似于创投。理论上来说,券商直投可以像自然人一样,将资金投入任何领域,比如房地产等。但是在上一轮的直投风潮中,券商陷入困境。

今年5月中旬监管层下发的《证券公司直接投资业务试点指引》中,对券商净资本、最近三个会计年度主承销项目等门槛均做了降低。对此,蒋涛分析认为,降低门槛后,券商直投的方向等依然会在监管层的监管范围内。“直投不是采用报备制,而是审批制,不是符合条件的券商都可以顺利拿到试点资格。”

Pre-IPO项目是券商直投重点

蒋涛分析认为,国内券商的利润主要来自经纪业务。而国外大券商的来润则主要来自直投。蒙牛香港上市之初,便引起不少国际投行注意。“这些投行,其实主要是希望利用做蒙牛保荐人的资格,获得蒙牛的股份,上市后套现,获得保利。而国内的券商也肯定会朝着这个方向发展。”“因为,券商最熟悉的业务还是在上市这一块。所以,Pre-IPO(拟上市)项目是券商的直投重点。”

这个创新业务基本上是送钱给证券公司。”深圳某私募公司研究总监黄术其表示说。国元证券取得了直投业务资格之后,一方面可以进行风险投资业务,另一方面也能促进券商的投行业务。对其估值有较大的正面影响。一般完成一轮风险投资循环的平均时间是7年,越早期介入,获得的收益率越高,所面临的风险也将最大。而根据我国直投业务相关规定,证券公司直投期限不超过3年,这将意味着证券公司的投资时期将会选择在上市阶段。这阶段的投资已经处于成熟期的企业。基本上不存在产业上的风险。其是否成功相当程度上取决于能否成功上市的资本运作层面。

但对此,有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担心,按净资产入股,二年后上市,一般股价能翻好几倍,证券公司往往会利用投行资格要求对能上市的公司进行入股,这就将产生一种新的垄断。

短期难见获利

“现在能拿到大公司IP O项目,一般背后都有关系。普通券商无法染指这一块。”蒋涛分析说,大公司一般都是国企,券商无法强行要求入股。目前,中金证券、中信证券在国内大公司IPO中据市场主要地位。而一些中小企业,在谈判时话语权较弱,它们将成为券商主要“蚕食”的对象。

早在2007年9月,中金公司和中信证券最先获得券商直投业务试点资格,2008年四季度,国信证券、海通证券、平安证券、国泰君安、广发证券及申银万国等9家券商成为为第二批获得直投试点的券商。截至目前,证券行业具备直投业务试点资格的券商增至12家。

“2007年9月获得试点资格,也需要一段时间筹备。但是随后大盘停止了IPO。”蒋涛分析说,“所以现在券商应该还没有染指利用直投获得准上市公司股份的业务。即便获利也要3年后。”

本报记者 梁永建 实习生 于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