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知道什么,永远比知道什么更重要


这是一个资讯的时代,这也是网络时代。这意味着获得信息将越来越容易。然而,没有选择的标准,再多的信息也无法转化成资源。因此,在日常工作中思考“通过什么方法,可以知道‘能知道的内容’”才具指导意义。因为,只有提高对信息要求的清晰度,才能提高对该信息的敏感度,也才能最终增加获得该信息的可能。

对于几乎所有的工作而言,需要的不仅是资讯,更需要使用这些资讯的方法。进一步思考的话就会发现:如果在确定需要怎样的资讯之前,没有想好自己需要什么样的资讯,怎样获得这些资讯,那么大量涌动在眼前的各种资讯不仅难以构成有价值的资源,相反会形成不同的“干扰”而转化为沉重的负担。

请把自己想像成一名优秀的摄影师,你当然会有熟练的拍摄方法,会有各种令人羡慕的技巧,然而你的优秀作品所依赖的不仅仅是这些,更主要的是基于你的想像力——你希望通过你的照片,向世人传递怎样的思想和感受。

俗话说,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当一个人期待着某种情况发生,日思夜想地盼望着某种消息的时候,那些不易被旁人察觉的变化和信息,就能迅速引起他的注意,并使他通过这样的一些线索找到自己所需要的。提高对信息要求的清晰度,就是增加自己获得信息的可能性。如同在按动快门之前,你就要知道自己希望看到的是什么一样,在你获得资讯之前,你必须明确你到底要的是什么。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一家企业的市场总监不停地让他的下属写市场报告,在企业高层会议上,他自己却总拿不出像样的相关策划。而他的理由是他需要的数据迟迟不能统计上来,他没有更优秀的助手,甚至有时候他会把话题转向能不能提高他下属的待遇,以使他有机会找到更优秀的人。

然而事实的本质是,他不能告诉他的下属去搜集怎样的信息!不知道自己的价值在哪里的管理者,就是获得了“所期待的信息”,也无法完成相关的策划。因为他根本就不知道自己该做点什么。

他为下属所罗列的信息内容是那样的多、是那样的苛刻。下属可能完成相应的报告吗?要知道,不论对于企业还是个人,想知道的永远比能知道的多。换句话说,作为市场总监,其价值就要体现在,即使仅掌握不充分的信息,也能做出推测,做出判断,至少也能给出下一步需要了解的信息。

如果一个人不能够框架自己的资讯,或者对所要的资讯过分的依赖、过分的苛求,那么他就不可能获得相关的信息,也不可能让相关的信息服务于自己的接下来的努力。

让自己明确能知道什么,并从所获取的信息中发掘出别人所看不到的价值,这才是一个人的独到之处,这才是其有能力完善自己知识结构的最好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