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你到底要什么?


美国财长盖特纳访华结束。主宾客客气气,强调合作回避冲突,显示了中美之间强大的经济战略纽带。

 

我们如果记忆不是太差的话,耳边还会响起奥巴马刚刚就任时盖特纳指责中国操纵货币的声音。这次他来,口气委婉了许多,不过仍然鼓励中国提高人民币对美元的比价。如今美国经济依然十分脆弱。日后再有什么挫折,美国的国会里也许还会响起压人民币升值的声音,甚至会挥起贸易制裁的大棒。

 

不过,盖特纳此行之后,美国不得不反思:美国到底要什么?这一点,《华尔街日报》的社论就看得非常清楚。

 

美国现在最希望要的,是中国继续购买美国的国债。美国财政赤字过高,今年预计一万八千亿美元,大致为其GDP的13%,让人相信盖特纳所谓把赤字降到GDP的3%的水平恐怕相当困难。况且,美国联邦储备银行已经“印钞票”购买自己的国债,埋下了通货膨胀的祸根。购买国债的人最怕的是手里的国债随着通货膨胀而贬值。所以,美国的这些动向动摇了人们对其国债的信心,购买不太踊跃。面对这种情况,为了吸引足够的购买者,美国就不得不提高其国债的利息。要知道,目前美国靠借贷度日,国债的利息直接决定其借贷的成本。比如,一万亿的国债,按2.5%的利益就要花二百五十亿的费用才能借来。如果利息升到3.5%,借同样的钱就必须花三百五十亿,整整多了一百亿。去年十二月,美国十年债券的利息跌到最低点,为2.1%,如今则跳到3.5%上下。这一浮动背后的原因很复杂。从坏的地方说,人们对美国国债的信心动摇,投资者止步不前,国债的利息被迫上升。从好的地方说,投资者感到美国经济见底,大量资金涌向股市,冷落了国债。不管怎么说,这样一来,美国政府借一万亿就必须多花一百多亿支付利息。如果经济恢复的势头持续,更多的资金涌就将向股市,就更需要中国这样的外汇储备国投资国债抑制其利息的上涨。如果中国不继续购买美国的国债,国债的利率在现在的基础上还会涨。这么涨下去的结果不仅是增加美国政府的财政负担,美国国内各种贷款的利率都会跟风上涨,个人和企业借贷成本上升,更不愿意花钱,更会出现更多的破产,给刚刚恢复的经济釜底抽薪。

 

所以,从希拉里到盖特纳,访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推销美国的国债。但是,如果你想当好这个推销员,最好不要提人民币升值的事情。道理明摆着: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几乎就是美元的贬值(美元的价值当然不仅仅是根据和人民币的兑换率来计算,但毕竟人民币是世界主要货币,美元对人民币贬值,至少是加大了美元贬值的压力)。买你国债的人,最怕的就是买了以后你的货币贬值。你一边劝人家买你的国债,一边说你的货币应该贬值,这样怎么可能找到买主呢?这好比如今房地产市场疲软,你推销卖不动的房子时对一个买主说:这房子可以一百万卖给你。但是,我们一年内将设法使这个房子贬值。你走遍天下,能找得到一个大傻瓜买这栋房子吗?

 

美国的国债不是不可以买,人民币也不是不可以升值。但是,美国首先应该想明白自己究竟想要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