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美艳的“恶之花”


  今天是6月26日是“国际禁毒日(International Day Against Drug Abuse and Illicit Trafficking)”。联合国1987年6月在奥地利维也纳召开了关于麻醉品滥用和非法贩运问题的部长级会议。会议提出“爱生命、不吸毒”的口号,并建议将每年的6月26日定为“国际禁毒日”,以引起世界各国对毒品问题的重视,共同抵御毒品的危害。

  于是我想到了罂粟花——那美艳的“恶之花”。花为花,它本身不仅没有什么过错,相反,它很美,美得几乎有些轻佻,但不幸的是,人类利用自己的智慧把它药用功效进行浓缩,使罂粟花永远地背负上“恶之花”的罪名。

  生鸦片作为止痛、镇静和安眠药剂,在古希腊、古罗马时期已受到医师们的高度重视。罂粟原生于地中海东部山区及小亚细亚埃及等地。公元初,罂粟由希腊及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传入埃及,在古埃及,罂粟被人称之为“神花”。7世纪传入东南亚。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东南亚人视罂粟为药用植物。直到19世纪中后期,英法殖民者才在缅甸和老挝境内以毒品的名誉播下罂粟种子,犹如打开的潘多拉之魔盒,从此毒云笼罩着金三角,让金三角不得安宁,全球都陷入被毒品毒害的境地。历史上中华民族就深受其害。

  在古埃及,罂粟被人称之为“神花”。古希腊人为了表示对罂粟的赞美,让执掌农业的司谷女神手拿一枝罂粟花。在欧洲,罂粟花被看成“缅怀之花”。5000多年前的苏美尔人曾虔诚地把它称为“快乐植物”,认为是神灵的赐予。大诗人荷马称它为“忘忧草”,维吉尔称它为“催眠药”。诗人为它赋过诗,如唐郭震诗:“闻花空道胜于草,结实何曾济得民?”宋杨万里咏罂粟诗:“东君羽卫无供给,控借春风十日粮。”

  但是,当历史的车轮驶进十九世纪的时候,人们终于发现了罂粟竟是悬在人类头上的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因为,它在为人们治疗疾病的时候,在让人忘却痛苦和恐惧的时候,也能使人的生命在麻醉中枯萎,在迷幻中毁灭。可悲的是,人类的自私与贪婪一次又一次战胜了理性与道义,毒品的灾难引向了整个人类。从“神花”到“恶之花”的嬗变,是罂粟花的不幸还是人类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