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4万亿元投资和十大产业规划看企业机遇


  四大发展热点值得关注

  ———从4万亿元投资和十大产业规划看企业机遇

  日期:20090623  中国钢铁新闻网 中国冶金报 贺宗春

  ●在产业中,“铁公机”等基础设施建设是热点。

  ●在区域中,中西部是热点。   

  ●在政策上,出口保市场、重组调结构是热点。 

  ●在技术上,产业技术进步是热点。  

  由于规划所特具的宏观性和原则性,领会国家十大产业规划须要从文字拓展到外部,特别是结合国家4万亿元投资计划,才能更为全面、更为立体地看出相关热点。从总体上看,产业振兴规划及4万亿元投资的热点可从产业、区域、政策和技术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在产业中,国家巨资投入的“铁公机”(铁路、公路、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是热点。如新调整的铁路规划目标,将使我国铁路建设比原计划提前7年,即2013年完成12万公里的建设目标任务,投资将扩大到6000亿元/年,是原计划的2倍,每年新增钢材消费约900万吨。如公路,每年投资规模为9000亿~10000亿元,预计到2013年即可基本实现原规划中到2020年建成8.5万公里高速公路的建设目标。同时,有30多个城市开展了城市轨道建设或前期工作,每年投资将超过1000亿元。在机场建设方面,2010年前预计将完成4000亿元的建设投资,陆续新建60多个支线机场。“铁公机”的密集投资,还将带动一系列配套设施建设,如南京新火车站建设就达35亿元。基础设施建设将直接拉动钢材和有色金属的消费增长,建筑、交通运输用钢比重仍将保持在54%左右,高于原行业内普遍预计的51%比例。铁路与公路建设用钢品种主要是长材和型材,钢铁企业将直接受惠。

  在区域中,中西部是热点。抓住中央4万亿元投资的历史机遇,大力推进基础设施等大型项目建设,成为各地方政府的施政要点,中西部省份尤为突出。从第一季度各省(市、区)固定资产投资情况看,以京、沪、闽、粤、浙、鲁、苏为代表的东部地区落后于中西部地区,这也说明了这轮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在中西部地区。

  在政策上,出口保市场、重组调结构是热点。根据各产业规划明确的政策编制任务、分工与时间节点,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信部、财政部分别作为牵头单位,将在两三年内陆续出台出口退税、金属储备、技改投入、兼并重组、海外资源开发、资源配置、融资和淘汰落后产能等政策措施,年内重点将出台出口、兼并重组、资源配置、融资等政策措施。在政策导向上,重点是保护先进生产力,保护重点骨干企业。如在融资支持上,继续实施“有保有压”的融资政策,将加大对重点骨干企业的融资支持力度,对符合产业政策、环保与土地法律法规以及投资管理规定的项目,以及实施并购、重组、“走出去”、技术进步的企业,在发行股票、企业债券、公司债以及银行贷款等方面给予支持。如在理配置资源上,明确矿山资源配置的具体要求,大型矿区要被列入国家矿产资源开发规划,优先配置给重点骨干企业,确保矿产资源合理集约高效利用。在支持企业“走出去”、国家收储、直购电试点、技术进步专项等方面,也会体现保护先进产能、淘汰落后产能的目的。

  在技术上,产业技术进步是热点。产业规划确定了“推进产业技术进步、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产品质量、优化品种结构”的技术改造目标,重点领域是技术研发、技术引进、技术改造、前沿技术、紧缺技术、关键品种等6个方面,扶持对象是符合产业政策的大型骨干企业,以及实施跨区域、跨行业联合重组的龙头企业。在金属资源领域,国家对技术改造、产业升级的导向涉及产业链各个环节。如选矿,侧重共伴生矿、难选冶矿、深部开采、低品位选冶,以及尾矿和废渣处理等;如金属冶炼技术,侧重非高炉炼铁技术、低成本纯净钢技术、可循环工艺、节能减排技术、再生资源利用以及冶炼余热利用等方面;如产品技术,突出了造船板、高强度钢、高档用钢和高精度铝箔的技术导向。对上述相关技术改造,国家将以贴息或补助资金方式,安排企业技术改造专项,予以扶持。

  产业、区域、政策、技术的热点揭示了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内在机遇,在更深层次、更细层次把握发展机遇,仍需要企业开拓思路,结合自身特点,寻求更多的切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