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们不是靠脸蛋


她们不是靠脸蛋

 

    一直都认为自己是个没脸蛋、没胸部、没魅力的“三无产品”,虽说偶尔也会收到一些“你很有内涵”之类的white lie(善意的谎言),但还是在周遭人无意的说笑和一些委婉的避讳中认识到“第一眼看脸蛋,第二眼看胸部,第三眼看屁股,最后一眼才看脑子”的规则。

 

    可是,我依然控制不住自己“人来风”的毛病,总是幻想着想让“脑子”代替其他部位、借助肚子里那几点墨水能走到众目睽睽之下。不过幻想终归是幻想,不靠谱,也违反所谓的“大众审美规律”。于是乎,只能是在哪个朋友搞个活动,需要主持啊、主播啊,而又不想花钱的情况下,佯装专家客串一下,算是“过把瘾”。有时候真的很无奈,也特受伤害——你说咱普通话不标准?这怎么也是过了一级甲等;你说咱没有主持经验?这好歹在年轻的时候(当然,现在也总是强迫别人说我现在年轻貌美)也充当了几天省级电视台的主播,主持了豁老多(北京俚语,形容数量众多)的大型活动......

 

    此时此刻,也只能安慰自己:“你属于‘小众’产品,不属于‘大众’主流。干脆曲高和寡,找到适合自己的消费群体吧。”

 

    我很敬佩一些媒体同行,尤其是那些脑袋里“有料”的女主播。她们能成功、能出名,不是靠脸蛋,而是靠脑袋。或者说在直播间,她们的媒体、她们的观众、她们的粉丝喜欢的不是她们的略施粉黛,而是她们对于事件的独特见解;在新闻现场,人们喜欢的不是她们身段,而是她们第一时间的出现;在对话之间,人们喜欢的不是她们如歌的语调,而是一针见血的追本逐源......她们是有棱角、有见地、有勇气的女主播,或许她们也同大多数女子一样,喜欢购物、化妆与八卦,但她们的阴柔似乎比阳刚之力更为具有能量。

 

    我希望自己努力一些,向她们这样的女性看齐!

 

★ 脱口秀之王   奥普拉·温弗瑞(Oprah Winfrey)

 

奥普拉被称为“脱口秀女王”,她主持的电视谈话节目“奥普拉脱口秀”,平均每周吸引3300万名观众,并连续16年排在同类节目的首位。喜欢奥普拉·温弗瑞 (Oprah Winfrey) 的人甚至认为,如果奥普拉·温弗瑞 (Oprah Winfrey) 去竞选美国总统,获胜的把握也很大。美国伊利诺斯大学更开设了一门课程专门研究奥普拉·温弗瑞 (Oprah Winfrey) 。2005年度“百位名人”排行榜上,奥普拉·温弗瑞 (Oprah Winfrey) 稳坐头把椅,令麦当娜、安吉丽娜·朱莉等这一大串光彩照人的女明星望其项背。作为一名当今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黑人妇女,除了脱口秀节目,奥普拉·温弗瑞 (Oprah Winfrey) 的成就更是多方面的:奥普拉·温弗瑞 (Oprah Winfrey) 通过控股哈普娱乐集团的股份,掌握了超过10亿美元的个人财富;奥普拉·温弗瑞 (Oprah Winfrey) 在1996年推出的一个电视读书会节目在美国掀起了一股读书热潮;奥普拉·温弗瑞 (Oprah Winfrey) 利用业余时间在大导演斯皮尔伯格的电影《紫色》中客串了一个角色,还荣获了当年奥斯卡最佳女配角的提名。02年,奥普拉·温弗瑞 (Oprah Winfrey) 出版的两本杂志《O, The Oprah Magazine》和《O at Home》所获收益,开创了同行业历史的先河。

 

 

★ 永远在一线   闾丘露薇

 

闾丘露薇于1969年出生在上海。在她两岁时候,父母就离异了,由奶奶带着她一起生活。没有父母的呵护,闾丘露薇从小就自立自强。1988年,闾丘以高分考取了上海复旦大学哲学系。可不久,她就感受到了经济上的巨大压力。她不得不出去打工挣钱,以减轻奶奶的负担。闾丘露薇于1969年出生在上海。在她两岁时候,父母就离异了,由奶奶带着她一起生活。没有父母的呵护,闾丘露薇从小就自立自强。1988年,闾丘以高分考取了上海复旦大学哲学系。可不久,她就感受到了经济上的巨大压力。她不得不出去打工挣钱,以减轻奶奶的负担。1997年开始在凤凰卫视担任记者、主持人至今。加入凤凰卫视后,采访报道过多名世界政要和许多重大国际事件,如长江水灾、香港和澳门回归等,也多次跟踪报道过中国领导人外访活动,包括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及美国总统布什等,足迹遍布欧洲、美洲和亚洲。2001年,曾在美国华盛顿现场报道美国总统的就职仪式。同年,她采访报道了中国申奥成功、加入世贸组织及上海举行的APEC会议三件大事。“ 9• 11”事件后,她作为战地记者,深入阿富汗前线做现场报道。 就在美国攻打阿富汗塔利班的时候,闾丘露薇又成为全球首位进入阿富汗腹地喀布尔采访的华人女记者,获得前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当面称赞,“你很了不起,我佩服你。”在2002年2月和2002年底,她又两度前往阿富汗采访,成为惟一一位三进阿富汗的华人女记者。 2003年伊拉克战争爆发,美军轰炸巴格达时,她是在巴格达市区进行现场报道的惟一的华人女记者。2003年4月初她重返巴格达,并且在当地采访半个月后又直接前往北京抗击“非典”的第一线,进行有关SARS的报道。2003年5月底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俄罗斯访问时,亲自向她表示慰问,并且赠言“事业要追求,安全要保证”。

 

 

★ 站在离新闻最近的地方   柴静

 

柴静,1976 年出生于山西,汉族, 1995 年毕业于湖南长沙铁道学院,提起柴静,很多人会想到央视的名牌栏目《东方时空•时空连线》,但更多的人想到的是《新闻调查》。在非典期间,她曾成功报道“非典”,她本人也因《北京“非典”狙击战》等专题节目,成为著名的“非典前线”女记者。柴静刚到央视主持《东方时空?时空连线》时,在没有名校的学历背景、不是新闻专业出身的情况下,度过了一段痛苦的适应期。柴静说自己从蹲马步开始学起基本功,流汗流血、风吹日晒。她曾经采用最笨拙的办法,像蚂蚁一点一点地搬运食物一样,竭尽全力地去学习。自己做策划,观摩同行的节目,上机编节目,熬夜到凌晨三四点。但是即使得了金奖,她也没有摆脱沮丧和不安。柴静当时的遗憾是自己没有在一线当过记者,缺乏在新闻岗位打磨的历练。当柴静离开演播室来到《新闻调查》之后,她终于站到了她渴望的新闻现场。来到《新闻调查》报到的第一天,她就参加了《北京“非典”狙击战》的拍摄,成为最早冒死深入非典第一线采访的记者之一。惊心动魄的现场气氛、摇晃的镜头、柴静身穿白色防护服的瘦弱身影和苍白的面容给观众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作为一名记者兼主持人,节目当中她是冷静客观的,她有一颗炽热的扶持弱者的心灵。她有着谈不上漂亮的外表,但却锋芒毕露。“我是柴静,火柴的柴,安静的静”,柴静因其飘逸而明慧的气质,敏锐的让人惊诧,坚定的让人心疼。柴静始终站在离新闻最近的地方,她以她的犀利和敏锐、坚定与坚持,最终历练成为一名优秀的新闻工作者。  

 

 

★ 中国的“奥普拉”   陈鲁豫

 

凤凰卫视主播、主持人。来自北京,主修国际新闻的陈鲁豫经常以流利的英语采访政界、企业及社会焦点人物。她从主持音乐节目《音乐无限》开始,到《凤凰早班车》、《一点两岸三地谈》、《VIP会客室》以及为她量身订做的访谈节目《鲁豫有约:说出你的故事》等一连串节目,鲁豫以人情味成功开创亲切形象,使她主持的《凤凰早班车》深受观众欢迎。在《鲁豫有约:说出你的故事》中,她曾访问过的名人包括现任北京徐悲鸿纪念馆馆长廖静文、奥运长跑金牌得主王军霞、著名诗人汪国真、国际巨星成龙,香港特区前保安局局长叶刘淑仪,以及青年偶像谢霆锋等知名人物。此节目在凤凰网的「2002年凤凰卫视十大观众最喜爱节目评选」中,获选第二名。另外在重大的新闻直播节目中,例如《香港回归》、《千禧之旅》、《戴安娜王妃葬礼》、《美国总统大选》以及911事件、伊拉克战争等,也充分发挥了她在国际新闻方面的才华。2000年,她更当选为《2000中国电视榜》年度最佳女主持人。2001年当选为“最佳新闻节目女主持人”。2007年3月5日,一篇名为《陈鲁豫:中国的“奥普拉”》的文章出现在CNN网站的页面上,文章将“中国奥普拉”的美誉毫不吝惜地加给了凤凰卫视著名主持人陈鲁豫,并对她坚持了五年的颇具中国特色的“脱口秀”节目《鲁豫有约》给予了充分关注与肯定。她参与主持凤凰卫视许多重大新闻直播节目,如香港回归、澳门回归、千禧之旅、戴安娜王妃葬礼、美国总统大选以及911事件、伊拉克战争等,充分体现了她英语的出色才华和国际新闻的敏感度。在“5·12”四川大地震发生后,鲁豫深入地震重灾区都江堰、绵竹等地采访,并联合演艺界人士携带救援物资探望当地灾民,为灾民搭建帐篷。

 

 

★ 坚持媒体的善意   张越

 

1965年10月生于北京,中央电视台《半边天》主持人。与很多电视节目主持人相比,张越算是很普通的。但是,就是这样一个普通的女人,却把广告商从来不会关注的电视节目在有限的电视资源中撑出了半边天。她用坦诚的态度来采访——在栏目中,我们看到张越安静、平等和真实,有时还伴随着沉默,她用坦诚的采访态度来调动采访对象谈出最丰富的生活体验和最真实的心路历程;她用朴素自然的方式来采访——无论是北边的内蒙古,还是南边的深圳蛇口,无论是农村的田埂边、炕头上,还是农家里的青灯下、小河边,无论采访对象来自于多么偏僻的山村,她都坚持亲自到他们居住的地方采访,以期在进入嘉宾的内心世界之前,先“滚入她的生活”,这份坚持使节目整体显得真实、自然;她用深刻的体验去采访——刚开始主持《半边天》时,张越是处处露脸、风光一时,那时的她尖刻、犀利,每周“杀死”一个男人,从方宏进、白岩松到冯小刚、唐师曾,都被她咄咄逼人地“追杀”过。但是,2000年以后,她变了,在新的节目里,她没有了以往的语速飞快、思维敏捷、咄咄逼人,她变得沉静、淡泊和朴素,伴随着采访的一次次深入,张越的话越来越少,态度也越来越谨慎。

 

 

★ 责任与良心   曾子墨

 

曾子墨是一个对新闻工作有热情、有干劲,对财经世界有触角、有判断的女孩子。1972年10月22日出生于北京,1996年以最高荣誉毕业于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达特茅斯学院(常春藤盟校),取得经济学学士。毕业后加入国际著名投资银行摩根斯坦利工作,先后在纽约总部及香港分公司参与完成超过700亿美元的企业收购及公司上市项目。2000年,毫无新闻采访经验的她,加入凤凰卫视资讯台担任财经节目主播,发挥其事业判断透析全球经济形势及第一手金融行情。2001年采访于香港举行的《财富全球论坛》,三天内总共采访了八位大企业和财团的领袖,并参与制作专题节目《复关入世十五年》。2002年她采访了《亚洲开发银行35届理事会年会》和"两会"。由她参与拍摄的纪录片《我们在朝鲜的日子》更获得观众一致好评;是一位不可多得的财经节目主持人。她专业的财经知识及高度良知责任惑,令她赢得「2002中国电视节目榜」之「最佳财经类节目主持人」。 现在,走出演播室的曾子墨正以全新的方式深入社会、行使话语权。出道于华尔街,经常与知名企业家和政府高官面对面的曾子墨,开始走出演播室,《财经点对点》渐渐加入了社会民生的题材,《薄弱农村公共卫生体系》、《拆迁之痛》、《艾滋病志愿者实录》、《艾滋病村实录》、《艾滋孤儿实录》等节目将触角伸向了社会的底层。

 

 

★ 素面朝天的美丽   张泉灵

 

有“北大才女”之称的张泉灵,是《东方时空》的主持人,祖籍浙江宁波,1973年出生于上海,199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西语系德语专业,1997年考入中央电视台国际部。在校期间主持了北大与央视共同制作的《中华文明之光》。进入央视后,先后担任《中国报道》记者、编导、主持人、《东方时空》总主持人、《人物周刊》《新闻会客厅》等节目的主持人。张泉灵先后主持了跨世纪庆典的直播、张健横渡英吉利海峡、雅典奥运会、连战及宋楚瑜大陆之行等大型直播活动,同时还以记者身份深入到抗击非典第一线、罗布泊无人区、阿富汗战乱地震灾区等做连线报道。并连续多年担任《一年又一年》节目的主持人。张泉灵每每以其大气的表现和得体的谈吐,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成为央视具有大型直播节目主持能力的主持人之一。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大地震后,张泉灵赴地震灾区采访。张泉灵用大量现场视频报道,证明了自己是央视最优秀的外景记者之一。面对灾难,张泉灵选择了坚强,才从珠峰下来就立马奔赴四川灾区,徒步进入汶川;面对随时可能发生的余震,她从容而镇定,依旧给全国亿万观众带来最新的灾区信息;面对专业的灾后疾病控制的问题,她以事先的观察给出了一个让人满意的答复;连续奋战,素面朝天,疲惫不堪,但她却因新闻而美丽。她的坚定、出色和敬业如同常青松一样,经历着风雨毅然勇敢地站立着,感动着你我。

 


★ 非时尚中人   敬一丹

 

1955年生于哈尔滨。有过5年的知青生活、末代工农兵学员。1976年入北京广播学院学习,1979年起任黑龙江人民广播电台播音员,1983年考取北京广播学院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1988年入中央电视台任记者、节目主持人。现任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东方时空》节目主持人。曾经主持香港回归、澳门回归、迎接新世纪、建党80周年等一批的大型直播节目。连续获得3届“全国十佳电视节目主持人金话筒奖”,现任中国广播电视学会主持人节目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广播学院兼职教授,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敬一丹的女人味是落落大方的坦荡胸怀,是淳朴自然的从容不迫,是和风细雨般的表白。敬一丹是个好人,是一位贴心知心的大姐。我们永远不会在屏幕上看到浓妆艳抹或服饰华丽的敬一丹。敬一丹觉得自己本质上既是一个工农兵学员,又是一个知识青年。她始终以一种倾听和积极交流的姿态面对观众,她从不将电视上那个“她”带入“角色”,而只是在叙述着她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一切,不经意间将观众的注意力深深地吸引住了。中央电视台一位主管业务的领导,在评价当初的《一丹话题》节目时,曾这样写道:“由于年龄的关系,敬一丹比那些更年轻的女主持人似乎少了一点什么,但同时敬一丹又比她们多了许多东西。”不难看出少的是那份喧嚣浮华,多的是扎扎实实的文化内涵。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