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试教育目标的短视性


应试教育目标的短视性

 

“应试教育”单纯重视暂时的、表面的教育效果,也就是考试成绩。应该说考试成绩与学生素质有关系,但考试成绩并不能标志着学生的素质水平。因为素质是更为深层次的。长久起作用的人的品质。为应付考试而进行的教育实际上是一种肤浅的、庸俗化了的教育。在“应试教育”的错误导向和木良社会风气影响之下,教育领域弄虚作假现象屡见不鲜,这些现象的屡禁不止,更造成教育效果的虚假性。

“应试教育”着眼于选拔能进入高一级学校继续学习的学生,而这种选拔又以现行学科考试成绩作为主要依据,所以“应试教育”忽视了全体学生的发展,把培养优秀学生和提高广大劳动者素质对立起来,使基础教育实际上成为面向少数人的教育。由于用来要求和评价学生的惟一尺度是分数,用来要求和评价老师的惟一尺度也是分数,就造成教育难以帮助每个学生在他自己的起点上前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里曾经提出:终身教育的观点归根结蒂就是要解决不使人在1420岁就决定他的一生命运这一问题。我们也存在这个问题。当一名学生初中毕业后,他能上什么样的高中,就决定了将来能上什么样的大学,就决定了他将来在社会上会怎样。实施全面素质教育就是要改变从14~20岁就决定人一生命运的这一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