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砖四国:"后危机时代"的救世主?
中国经济新闻网讯:6月16日,“金砖四国”即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四国首脑将于俄罗斯叶卡捷琳堡举行首次峰会,这也是继G20峰会之后,另一个备受国际社会关注的会议。
相比二十国的强大规模,金砖四国的会议规模略逊一筹。不过,作为新兴国家的代表,尤其在后经济危机时代,四国峰会是否有实质性议题达成,是处于危机中的政要和投资者们关注的焦点。
三大议题有望成为主题
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西方经济体衰落的背景下,金砖四国因外资的突发性撤离,对外贸易和国内投资急剧减少,造成了各国国内就业压力的增加和经济增长的迅速放慢。因此,这些国家存在信心不足和社会和谐度下降的风险。
在应对危机的过程中,金砖四国有望本着合作的原则,探讨如何率先走出低谷,带领世界经济走出数十年来最深重的衰退。而关于超主权货币等一些可能涉及的敏感话题,更是牵动着各国和投资人的神经。
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表示,这次会议的主题可能会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为了摆脱美国金融海啸对本国经济的冲击,金砖四国首脑会共同呼吁改革现有的美元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并要求欧美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加强对欧美金融资
本的监管、金融服务中的风险提示和信息披露。立即摆脱对欧美市场的依赖不现实,当务之急是让他们负起责任,尽快通过有效的救市手段来遏制危机的进一步恶
化。同时要求欧美国家坚决抵制本国贸易和投资的保护主义倾向。
其次,确立互相合作共同发展的关系。尽管这种关系多数来自双边,比如,货币互换,自由贸易协定,合作投资备忘录等,但是,统一的合作模式会产生较大的规模效应,会推动新兴市场国家相互之间的支持和协作,这有助于改变目前世界经济的失衡结构。
第三,就历史上遗留的双边问题也会在首脑之间的会谈中有分寸地涉及到。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金融研究室副主任张斌认为,四国峰会议题将注重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等方面,因为目前巴西的铁矿石、俄罗斯的能源价格上涨幅度加大,给印度和中国等国家的经济复苏增加了难度。
降低对美国的依赖
虽然欧美经济的衰退给新兴国家经济崛起带来了一定机会,但是在现有经济格局没有彻底改变的前提下,金砖四国想要“领跑”世界经济是有一定压力的。
“如何降低对美国经济的依赖是四个国家面临的无法绕过的大问题”,孙立坚说。他认为,解决问题的关键还是在于提高国内的消费能力,这涉及到制度改善、产业
升级、市场培育和文化引导。而这一切都需要时间,需要全社会的共识。无论从哪个国家来看,难度都很大,但是为了保证可持续的发展,必须面对这样的挑战。
从四个国家的开放程度来看,经济危机加快了其开放的进程,但是承受外部冲击的能力并未有实质性提高。在这方面,俄罗斯和巴西都有过失败的教训。而中国汇率
制度和金融体系的改革并没有彻底完成,承受外部冲击的能力也有限。印度经济虽然开放程度高,市场化进程快,但是,没有良好的投资环境很难保证产业发展的持
续性。
孙立坚提醒,墨西哥、蒙古、阿根廷等国家的后发优势也不能小视,各自向前发展的意识非常鲜明,互相之间的竞争会异常激烈。经过危机的洗礼,西方国家对于新
兴国家在市场布局和资源争夺方面会变得更加相对警惕,机会也有可能集中在制度建设和开放程度较高的两三个国家中。
中印:“龙象之争”VS“龙象共舞”
目前,中国已与巴西、俄罗斯在货币互换和贷款换石油方面签署合作协议,中印之间暂时还没有突破性进展。中印贸易额虽然已经从十年前的每年10亿美元上升到了每月10亿美元,但这一数字与两国同欧美的贸易额相比,依然相形见绌,中印的经济合作还处于初级阶段。
上海国际金融学院院长陆红军向本报记者指出,在全球经济危机中,印度的损失也是很大的。中国和印度的贸易渠道与优势领域不同,正是因为这种不同,中印才会有更大的合作空间。更何况是作为亚洲迅速崛起的两大发展中国家,印度的投资者更喜欢向中国投资。
2002年以来,中印双边贸易额已有10倍的增长。印度在IT业、健康保健方面有核心竞争力,而中国的竞争力更集中在工程项目、基础设施建设和制造业方面,如果两国能优势互补,中印贸易额增长应更加可观。
6月1日,首届中国-印度论坛在北京举行,论坛旨在探讨中印合作领域模式,探询中印合作发展方向。两国官员学者共同探讨两国发展中的“得”与“失”,增进彼此间的了解和共识。■本报记者
王丽娟
国际观察:“金砖四国”在国际舞台崭露头角
2008 年5月16日,在俄罗斯叶卡捷琳堡市,印度外长慕克吉、巴西外长塞尔索·阿莫林、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和中国外长杨洁篪(从左至右)在会谈后参加新闻发布 会。这次会谈是四国外长在联合国框架之外的首次会晤。当日,中国外长杨洁篪表示,中国对解决当前世界粮食安全问题做出了巨大贡献,四国作为重要经济体,应 共同努力,维护世界经济的均衡、协调与可持续发展。 新华社记者沈伯韩摄
新华网北京6月14日电 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定于16日在俄罗斯叶卡捷琳堡举行“金砖四国”领导人会晤。鉴于四国作为新兴经济体的代表,近些年来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增 大,并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肆虐的情况下正发挥着稳定世界经济的作用,因此,这次会晤引起了世界的关注,并成为“金砖四国”作为一个整体在世界舞台上的首次 正式亮相。国际舆论认为,“金砖四国”的未来合作有着较广阔的前景。
“金砖四国”从何而来
“金砖四国”(BRIC)包括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BRIC恰好是上述四国英文名称的首字母组合,因其发音类似英文“砖块”一词,故得名“金砖四国”。
“金砖四国”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美国高盛公司首席经济师奥尼尔于2001年提出的。 高盛公司提出“金砖四国”的概念,主要目的是为投资者指明未来最具投资机会的国家或地区。然而,经过几年的发展,“金砖四国”不再仅仅意味着投资机会,而 是作为国际舞台上的一支重要力量受到关注。
目前,“金砖四国”正加强合作,其背景是,首先,近年来四国的迅速发展使它们 开始重新寻求在国际上的定位;其次,去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使它们进一步认识到推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紧迫性;再者,四国双边关系的巩固,政治互 信的加强,合作机制的不断完善,特别是经贸关系的日益密切,为它们加强国际合作创造了有利条件。
四国领导将谈什么
巴西副外长亚瓜里贝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虽然这次会晤还没有一个非常确定的议程,但由于“金砖四国”这一命名就是由四国的经济和金融状况而产生的,那么这一方面应该是会晤的重点。
“如果说会晤议题以经济和金融为主,那么重点肯定是如何应对目前的金融危机,并将参考20国集团和8国集团扩大会议作出的一些决定等,例如,如何提高新兴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等,”亚瓜里贝说。
中国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金融学教授孙立坚认为,四国领导人将要求欧美政府和世界相关国际组织加强对欧美金融资本的监管和金融服务中的风险提示及信息披露。
此外,孙立坚表示,四国领导人将确立相互合作、共同发展的关系。他说:“统一的合作模式将产生较大的规模效应,会推动新兴市场经济之间的相互支持和协作,这对改变目前世界经济的失衡结构意义非同小可。”
印度政治评论家古普塔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也表示,四国领导人将讨论今后继续合作的方向。如何在国际金融机构中减少对美元的依赖,以降低今后可能发生的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风险,可能是四国领导人在会晤中提到的问题。
四国领导会晤意义几何
印度政治分析家阿捷·辛格对新华社记者表示,印、俄、中、巴都是新兴的市场经济国 家,在世界经济中正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且正在重新塑造世界经济体系。他认为,这次四国领导人会晤时机非常合适,也非常必要,表明世界经济的结构已发 生很大变化,世界经济合作将更加趋向多边主义。
巴西副外长亚瓜里贝指出,虽然会晤可能不会产生非常具体的措施,但其最关键的意义是让这四个国家之间联动的机制开始运行,因为四国的合作存在很大潜力,而且四国首脑这种会晤也将在今后定期举行。
俄罗斯副总理伊万诺夫对新华社记者说,会晤本身就表明“金砖四国”领导人和专家都意识到了在这个平台上继续开展合作的重要性。
俄罗斯过渡时期经济研究所专家弗赖恩克曼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以“金砖四国 ”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将可能发生与发达国家之间出现利益冲突的情况。为了缓解冲突,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在“金砖四国”框架内开展磋商和协调。而且,“金砖 四国”应当明确告诉世界其他国家,“金砖四国”地位的加强不会威胁其他国家。
未来合作大有可期
巴西副外长亚瓜里贝说:“我认为在贸易方面大家的兴趣所在还是加强交流,目前四国已经有很广泛的交流,但还可以扩大,尤其是全世界都希望避免贸易保护主义,中国非常明确表示过,巴西总统也这样表示,那么就要加强交流。”
俄罗斯高等经济学院宏观经济研究所所长阿列克萨申科对新华社记者说,俄中之间历史上积累了合作的成功经验,可以吸收巴西和印度参与其中。他说,“金砖四国”各有优势,可以通过聚合自身资源,在飞机制造、软件开发等领域共谋发展。
印度政治评论家古普塔说,四国各自经济发展特点不同,可以在金融、能源、服务、技术、航空、软件、环保、农业和粮食安全以及世界贸易组织多边谈判等领域开展长期合作,既可推动本国经济,也可推动地区和全球经济的发展,同时增加世界经济合作的多边色彩。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贺双荣指出,应对危机、反对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无疑是“金砖四国”最急需进行合作的问题。“金砖四国”应为推动建立更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付出更多的努力。(综合新华社记者赵焱、赵嘉麟、夏文辉、吴强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