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的形象应当是屈原的形象


我曾在首届屈原杯诗赛任评委.祝贺第二届“屈原杯”全国诗歌大赛颁奖及端午诗会。

诗赛颁奖现场

洪烛在日记中写到:这次全国大赛既有庆祝的性质,又有招魂的意义;中国的新诗诞生90周年,“九畹溪·屈原杯”是在为中国的新诗过了一个盛大的生日,端午节在秭归举办隆重的颁奖大会和端午诗会,又是为屈原招魂,呼唤伟大的诗歌精神;诗歌是有人格力量的,诗歌是要切进现实的,关注现实的,屈原在这方面是典范;这次大赛是一次大的检阅,又重新勾勒出了诗人的形象,诗人的形象就应当是屈原的形象;近些年,诗人们都抒写小我,格局窄,境界低,要么风花雪月,要么鸡毛蒜皮,诗人的形象模糊了,也没有了应有的高度,诗坛也显得单调、枯燥,缺少活力,现在是到了恢复新诗强健体魄的时候了,是呼唤屈原精神的时候了,呼唤大诗人的时候了。秭归人杰地灵,是诗歌之乡,是诞生屈原的地方,秭归高举屈原杯举办全国性的诗赛,是肩负了历史和现实的两大责任,是对屈原精神的呼唤,虽然是第一次,但已经迈开了重要的步伐。洪烛说:对首届屈原杯,我是十分关注的,对第二届屈原杯我将充满期待。

                                      构筑诗歌的殿堂

              -----关于中国秭归首届“九畹溪·屈原杯”全国诗赛的报告及随想

                                         周凌云

                                对诗歌的责任

                                      诗歌在文学中被视为最高的文学成就。

诗歌的这条大河,从诗经、楚辞开始流涌,一直流向唐诗、宋词……流到现在。中国的文学离不开诗,中国是诗国。楚辞是这条大河中的一截宽广而深厚的流域。楚辞是具有楚国鲜明地方特点的诗体。它的奠基者是秭归人,是伟大的诗人屈原。《楚辞》的出现,标志着由群众创作进入了作家个人创作的时代。郭沫若称: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个伟大的诗人要推数屈原。鲁迅也称赞:逸响伟辞,卓绝一世。因此,屈原成为我国的诗歌之父,是不容置疑的。《楚辞》里所表现的追求真理、热爱祖国的献身精神,一直鼓舞着人们前进,也时时鼓舞着家乡的人民。

屈原对世界的影响、对文学的影响是巨大的。对家乡人民和家乡风俗的影响更是巨大。

因为屈原,秭归与世界有了广泛的沟通与交流,而且具有深厚的内涵。全国的屈原学术研讨会曾在秭归召开,全国的龙舟赛在秭归举办,中国诗歌万里行启动仪式在秭归举行,这些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交流,因为与屈原的结合,从而使秭归的声名远播,使秭归的形象突现。推动了经济、旅游、文化的发展。屈原生在秭归,是上天的赐予,是秭归人民的幸福。它赐予秭归人民的有形和无形的财富是无限的。屈原是秭归人民世世代代挖掘不尽的文化宝藏。

一说到屈原,就要谈到他的诗。屈原的诗本来曲高和寡,没有较高的文学功底是极难读懂的。但是秭归近些年来,让屈原的诗走向民间走向大众作了很多的探索。每年的端午诗会,都要举行楚辞朗诵,这已是固定的节目。朗诵《离骚》、《涉江》、《桔颂》、《山鬼》、《天问》、《招魂》等。还将《桔颂》固定为小学生的朗诵节目。用这样的形式普及屈原的诗歌,让它走向民间,可以产生良好的效果。每年,县屈原文化研究会还以党校、中小学校、县直机关为主要阵地,开展屈原文化培训班,重点讲解屈原的诗歌。每年都要普及上千人。受其影响,爱好诗歌的人越来越多了,写诗的人也越来越多了。每年端午诗会都十分踊跃,以能登上诗坛朗诵自己的诗作为荣。每年诗会都要收到诗作一百多首。这些诗,秭归县文联都要把它们编印成诗集,散发给诗人们和县直各单位,让它们能够广泛地传播。

秭归还有一支活跃的泥巴杆子诗社,这就是骚坛。去年端午节期间,骚坛会员发展到70多人。这是骚坛历史上最多的会员了。写旧体诗词的达50多人。屈原故里乐平里的诗人们还多写骚体诗。继承了屈子的遗风。成立骚坛就是为了歌颂屈原、怀念屈原。

诗歌已成为秭归人民的重要的生活内容。秭归人民已离不开诗歌。诗歌既成为了怀念屈原悼念屈原的手段,又是屈乡人民自吟自唱的抒情方式。

以上就是我们举办中国秭归“九畹溪·屈原杯”全国诗赛的主要动因。同时我们还肩负一份对诗歌的责任。当下,整个诗坛相对萧条和沉寂,诗歌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物欲横流的时期,诗歌的声音越来越微弱,诗不再真,诗不再朴素,脱离时代,远离生活,缺乏阳光,很多诗都成了苍白的自娱。诗歌网站看起来很繁荣,实际上鱼目混珠。秭归,产生大诗人的故乡,面对这一现状,虽然力量有限,但决不能袖手旁观,理应肩负起历史的责任。当然,一次全国性的诗歌大赛只能是一次诗歌的行动,并不能期望能唤醒诗坛。

                            一次诗歌的盛大检阅

   “九畹溪·屈原杯”全国诗赛由中国诗歌学会、湖北日报社、秭归县人民政府主办,中共秭归县委宣传部、秭归县文联、宜昌九畹溪旅游有限公司承办,自3月1日起正式拉开了序幕。《诗刊》、《湖北日报》、《三峡文学》、《中国诗人报》及众多的诗歌网站发出广告后,来稿来电踊跃。到5月31日止,共收到来自全国的2209名诗作者的6254首诗,其中古体诗占190人570首,参赛者中省作协以上会员达100多人,参赛者年龄最长82岁,最少9岁。在当今诗坛沉寂诗歌创作十分低迷的情况下,这次大赛阵容还是相当庞大的。中国诗歌学会秘书长、著名诗人张同吾认为:目前全国性诗赛能有这样的规模,在短时间内来稿六千多件,已经很理想了,称得上是今年诗歌界的一件大事,因为围绕屈原作文章,是很有意义的事情。很多参赛者都呈现出空前的热情,来信、打电话、通过网上沟通,积极参与大赛,体现了对这次大赛的关心和厚爱。河南栾川作者郭向阳寄来了他创作的长诗《屈原之死》,体现了对我们的高度信任,长诗2000多行,历经十二年创作时间,五易其稿,郭向阳说:为写好这首长诗,付出了很多,耗尽了心血。当得知这首长诗没有获奖时,他出奇的平静,下决心还要好好地写作,好好修改。没有获奖的广东人民广播电台梁炳光先生,在来信中说:多年来中国的诗歌已边缘化,令人不安,应该说老百姓还是喜欢有品位有思想的诗歌的,我们要为这样的诗歌不懈地努力,“九畹溪·屈原杯”全国诗赛已迈开了坚实的步伐。

“九畹溪·屈原杯”全国诗赛是主办方和承办方一次纯粹的诗歌行动,不带任何的商业行为。不收取参赛费,不要求作者包销获奖作者诗集,不收取参加颁奖作者的食宿费,没有让参赛者增加一分钱的经济负担,相反,承办方为获奖作者提供了较高的奖金,为参加颁奖大会的获奖者精心安排食宿,与来秭归参会的著名诗人、诗评家、评委一样平等对待。这体现了主办和承办方对待这次全国大赛的诚意和认真负责的态度。获奖的青岛诗人赵大海到秭归参加颁奖大会后感受颇深:这是诗歌界的盛事,是诗人与诗人间心灵的碰撞和交流,秭归是真正的诗歌之乡,令人留恋和难忘,组委会的工作也非常严谨和细致,让我在秭归感到舒心和愉快。

在来稿的处理上大赛组委会工作人员是十分慎重的。对新诗、旧体诗,对写颂屈原、写九畹溪、写秭归的诗及其它方面的诗都条分缕析、严格登记、归档,不疏忽和疏漏一分稿件。电子稿和文字稿都分别有专人负责,建立了责任制度。对参赛者的电话,耐心听候,细心解答,认真记录。截稿后,参赛者都充满期待,大赛办公室每天都要接听几百个电话,工作人员都彬彬有礼,悉心回复,没有丝毫的烦躁,体现出组委会工作人员的良好素质。

在评奖的问题上,参赛者要的是公正和公平。大赛组委会严格标准和程序。评奖分三轮进行。第一轮为初评,主要淘汰较差的作品,从6254件作品中保留佳作408件,第二轮从408件作品中精选150件优秀作品,然后隐名编号进入第三轮评奖。最终评选出二等奖六名、三等奖十一名、优秀奖二十一名,纪念奖一百一十二名。第三轮评奖的专家为:著名诗人张同吾、著名诗评家朱先树、著名诗人祁人、著名诗人洪烛及湖北诗人杨耕耘、熊唤军。这次大赛没有评选出一等奖,是十分遗憾的。祁人解释说:这次大赛虽然产生了不少好的作品,但还是缺少令人眼前一亮的出众之作、大气之作,虽然有名家参赛,但没有拿出一流的作品,这是一次全国性的诗赛,需要的是质量,要体现国家级水平,没有一等奖,就宁缺勿滥。评委朱先树认为:这次诗赛的整体水平还是不错的,很多都达到了发表的水平。评委张同吾认为:以颂屈原为主题的作品都有深度,体现作者在重大主题上的深刻思考。让组委会始料不及的是,这次获奖作品几乎都是以屈原为主题的作品。这是评委不约而同的倾向。第二轮古诗词评委曾文评价说:很多古诗词作品继承了楚辞的优秀的艺术传统,让一批中青年诗人在这次活动中脱颖而出。

                          呼唤伟大的屈原精神

“九畹溪·屈原杯”全国诗赛是一次特殊的诗赛,因为它响亮地打出了屈原杯的牌子,意义是重大的。著名诗人祁人称:这次诗赛不论从内涵还是外延都是丰富的,代表了全国性,体现了当代性。著名诗人洪烛在他的日记中写到:这次全国大赛既有庆祝的性质,又有招魂的意义;今年是中国的新诗诞生90周年,“九畹溪·屈原杯”是在为中国的新诗过了一个盛大的生日,端午节在秭归举办隆重的颁奖大会和端午诗会,又是为屈原招魂,呼唤伟大的诗歌精神;诗歌是有人格力量的,诗歌是要切进现实的,关注现实的,屈原在这方面是典范;这次大赛是一次大的检阅,又重新勾勒出了诗人的形象,诗人的形象就应当是屈原的形象;近些年,诗人们都抒写小我,格局窄,境界低,要么风花雪月,要么鸡毛蒜皮,诗人的形象模糊了,也没有了应有的高度,诗坛也显得单调、枯燥,缺少活力,现在是到了恢复新诗强健体魄的时候了,是呼唤屈原精神的时候了,呼唤大诗人的时候了。三等奖获得者刘紫云也认为举办大型的诗歌大赛,打屈原牌,是用文学的形式宣传秭归,传播屈原文化,全国2209人参赛就应有2209人宣传秭归了解屈原,文化对经济的影响是潜在的。著名诗评家朱先树返回北京后在来电中说:秭归县能抓住屈原做文章是很重要的,打这一文化品牌,既有历史的价值,也有现实的意义,诗歌是精神产品,精神产品对当地的经济、旅游也是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的,从诗赛的影响来说,对诗坛是振兴,也是鼓舞。

秭归人杰地灵,是诗歌之乡,是诞生屈原的地方,秭归高举屈原杯举办全国性的诗赛,是肩负了历史和现实的两大责任,是对屈原精神的呼唤,虽然是第一次,但已经迈开了重要的步伐。洪烛说:对首届屈原杯,我是十分关注的,对第二届屈原杯我将充满期待。

诗歌的春天已经到来,诗歌的影响和力量也将要到来!我们在屈原伟大诗祖的旗帜下,将努力打造中国的诗歌之乡。

不伤感眼前的离别,期待着两年后的再聚。

第二届“屈原杯”全国诗歌大赛在秭归颁奖

    在已丑年端午节,来自全国各地的数十位获奖诗歌作者代表汇聚屈原故里秭归,参加在这里举办的第二届“屈原杯”全国诗歌大赛颁奖仪式,并在由200多名诗人参会的现场饱含深情地吟诵自己的诗作,缅怀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第二届“屈原杯”全国诗歌大赛由光明日报社、中国诗歌学会、秭归县人民政府主办,中共秭归县委宣传部、秭归县文联承办。自今年2月15日起至5月20日止,共收到海内外3536名参赛作者的6155首诗作,这些作品高扬主旋律,紧扣时代脉搏,讴歌和弘扬了屈原精神,截稿后,经过初评、复评、终评三轮评选,共评选出《一个人的祖国》(作者王建军)等一等奖一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10名,优秀奖200名。

                                              梅子
从前天开始,第二届屈原杯全国诗歌大赛颁奖、湖北省屈原文学节开幕式、端午诗会,三个活动已在北京、省市来宾和各地诗人的陆续到来中拉开序幕,昨天上午文学节开幕式在春雨中如常进行,接着祭屈原,划龙舟。下午三点,颁奖和端午诗会由室外改到室内,气氛很好。我主要负责诗会这一块,在孩子们《桔颂》的歌声中,主持人宣布诗会结束时,我的一颗心回到原处,大舒了一口气。

趁着没人,姐妹三个先秀一把:)

深情呼唤《我哥回》!

 

晚宴结束后,才有机会和几个获奖诗人代表坐到一起,互叙衷肠:)))在房间说话到半夜,又将话场转移到九九鸭王,最后在秭归小城的夜色和绵绵春雨中,告别回房。

从右到左分别为:内蒙的敕勒川(王建军)、山东的杨焱钧(被其他几人封为“老大”,其实他最小)、贵州的徐必常、山西的韩玉光、湖北的黄友松。他们是我的五个“竹马”,杨焱钧封的:)))

大家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诗歌,走到一起来了,为屈原、为诗歌、为秭归人民干杯!

诗人敕勒川说,这是诗人的天气。

诗人杨焱钧说,我在秭归吃出了感觉。

诗人徐必常说,我们不是冲着奖来的。

诗人韩玉光说,我们只要聚在一起。

具体情状,另外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