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孩子的模式时期
喻建国
那位母亲又来求助了,因为她的孩子又不肯去学校读书了。我对她说:“你的孩子今天出现的这些问题不是一天造成的,要解决它需要一段时间,而且需要持续地不断施加心理调适的作用。”
孩子在成长中出现的几乎一切现象,几乎都是他的父母或直接监护人的影响或教育导致的。孩子从他出生的时候开始,始终不断地在接受他的父母或直接监护人的影响或教育,从孩子出生算起,直到孩子三岁,这一段时期可以称为模式时期,孩子接受的影响或教育主要来自外界整体现象,即周围环境、父母或直接监护人的全部行为,这两部分现象是不断在孩子的感官中重复的现象,孩子的行为模式,孩子的习惯,孩子的性格都在这个时期中铸就。中国有句老话:“三岁看到老。”真是一针见血地刻画出模式时期对孩子一生的作用。
就拿那位母亲来说,今天孩子不肯去学校读书自有现在存在的一些原因,但是究其根本:在孩子的模式时期,父母或当时的直接监护人的整体行为肯定都在处处过度护卫,孩子的耐挫折能力得不到锻炼,不会自我克服困难。
0——3岁时期的孩子依靠动物的直感,具有瞬间掌握整体的模式识别能力,在其周围反复出现的现象,他会全盘接受,迅速模仿。语言、音响、文字、图形这些人类智力发展的基础模式,在这些反复出现的现象中被他全盘接受;父母和直接监护人的基本生活行为的运动、体育体能锻炼的运动,工作专业行为的运动,休闲娱乐礼仪行为的运动,这些反复出现的运动及其内蕴的人生的基本准则和态度,也被他全盘接受了。
当然在孩子全部接受的同时,还会产生一些特殊的变异,即虽然是全部接受,但接受的程度、接受的深度、接受的宽度、接受时所感受的其他边缘影响等等,使他的接受又产生了接受的独特性,并确立了特殊变异的产生。
心理调适不是神丹妙药,不可能一帖药就能药到病除,它需要一个较长时间的疗程,如果每周一次的话,一般至少要八次。现在上海人已经能够想到要求心理调适了,但是还不知道心理调适的调适周期,这也就不能保证心理调适的有效。
我看着那位母亲,委婉地将此中的道理用她能够听懂的话讲给她听,并且提出她目前应该做的事:按照我对她提出的要求去认真地做她应该做的事;记住要持续地定期地进行心理调适,切莫想着了来一遭,想不着就搁着;对于自己的努力要持续地进行观察,细心地发现自己孩子的细微变化,就每天和每周来说,变化不会是非常显著的,但是就一个月来说,变化就可能是非常容易就被人感觉到了。
当那位母亲离开我以后,我在想对于那些未来的父母和现在正好是0——3岁孩子的父母,我应该让他们知道,你们应该清晰地知晓,孩子模式时期教育的重要性以及为人父母者应该如何给自己的孩子以良好的模式影响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