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管理》连载六十一:公正廉明


第三节   公正廉明

“公生明,廉生威”。这也是颠扑不破的领导原理。

领导除了要处理战略、用人等重要问题外,还有可能要担当企业内部最高法官的角色,处理大量的内部纠纷。这些纠纷许多属于“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问题,没有明确的制度可循,也没有双方公认的处理程序。处理得好了,双方矛盾解开,心情舒畅,工作动力增强。处理得不好了,或者一方不满,或者双方不满,影响部门间的合作,影响生产进度、质量,甚至使企业分裂。

靠什么处理这些纠纷呢?靠“公生明,廉生威”。

公生明,就是要排除自己的私利和偏见。例如,

 

纠纷的一方是成绩突出的销售总监张三,另一方是掌握人力资源部经理李四。因为张三要破格录用一个没有文凭、没有经验的人当地区销售经理,李四认为理由不充分,不符合公司用人原则。张三认为,这是李四有意刁难,以前李四的一个朋友要到销售部门工作,张三拒绝了。李四认为,那个朋友并不是自己的重要朋友,自己并没有在意。但这次张三要起用的地区经理以前犯过错误,有多吃多占的习惯,担任地区经理不合适。张三承认,这位地区经理有些不好的毛病,但敢冲敢打,有开拓精神,适合开拓一个空白市场。李四提出,以前也有这样一位敢冲敢打地区经理,后来卷了顾客的大量押金逃跑,销售部门不能再用这样的人。

就这样,拔出萝卜带出泥,双方谈到的问题越来越多,情绪越来越激动,甚至达到有你无我、有我无你的地步。问题最后摊到了总经理面前。总经理稍有成见、偏见,例如,偏袒销售总监,人事经理就会伤心,甚至会认为总经理只顾销售业绩,不顾回款,不顾成本,企业今后将留下一堆烂账。或者偏袒人力资源经理,销售总监就会借机怠工,将今后销售业绩下滑的原因归咎于李四。

    面对这种情况,只要出以公心,多花些时间和各方单独交流,和相关当事人交流,并不难得出相对妥善的处理办法。例如,同意张三任用这名地区经理,但是增派副手,加强财务监督;同时,告诫李四,人事经理推荐人,无论是否重要朋友,都属于瓜田李下,以后要杜绝此类情况的发生。处理得好,总经理甚至可以让张三和李四增进了解,增强友谊,同时还了解了部下更多的工作细节,对部下的人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今后恰当用人埋下伏笔。

 

廉生威,廉洁产生权威,廉洁产生威严。据自由主义说,绝对的权力产生绝对的腐败。有人如果拥有绝对的权力,但却不产生腐败呢?这样的人令人敬畏,这样的人不怒自威。行贿者最怕什么人?不怕你位高权重,不怕你名声远扬,就怕你不要钱还不要名。图名图利的人大家见多了,知道怎么打交道。不图名图利的人没见过,不知道怎么打交道。王朔说,“我是流氓我怕谁”。其实,王朔的意思大家都是流氓,彼此彼此,谁也别装神弄鬼,谁也别吓唬谁。一旦遇到真不要钱财的人,流氓就害怕了,威严就产生了。威严意味着不拿原则作交易,必须一是一,二是二。威严意味着不服从市场规则。威严意味着神圣性。

这里实际上蕴含着对程序正义的挑战。公生明,廉生威。这是许多人都曾体验过的经历,或者作为领导者,或者作为被领导者。一旦人具有公心,不拿原则作交易,这个人就能够成为实质正义的主持者,这就人就具有神性。中国老百姓为什么盼清官?因为清官公正廉明,能够低成本高效益地提供实质正义的服务。为什么老百姓对西方的程序正义不放心,因为程序正义是实质正义的伪劣替代品,但成本又极其高昂。

好了,一旦员工或部下享受过实质正义的服务,他自然会对领导者产生由衷的信任。天长日久,领导者与员工之间就达成了牢固的默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