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发表于本期房地产报
中国经济的率先转暖以及美国经济的企稳,使得中国成为风险资本的一块洼地。如何利用之,并防范其获利逃走,将影响中国今后一段时间内经济发展。
撰文钮键军
热钱又回来了!
根据几家权威机构的统计,目前国际上那些喜欢冒险的资本再度出击,目标是中国这样的新兴市场国家。根据花旗银行4月末的统计,截至4月22日当周,亚洲地区持续七星期资金流入,令由年初至今的净流入升至16亿美元,表现远胜于2008年同期的净流出81亿美元。以四周的平均角度来看,目前的资金流入也相当于2006年及2007年曾出现的强势,惟进一步上升的空间可能有限。这其中,中国大陆吸引的资金最多。
花旗银行的报告称,海外市场的多余资金正在寻找高回报的资产投资,包括新兴市场股票.花旗指,环球新兴市场基金上周就获得以十亿美元计的资金青睐;由年初至今,所有环球新兴市场基金的净流入总计达94亿美元,相比之下,远远优于国际股票基金所得的58亿美元赎回。
而瑞银的相关数据也显示,由于美国经济出现企稳迹象,大量风险偏好型资金已经开始走出美国,对海外进行投资。
而从目前来看,正如上述数据所显示的,中国是这些资金最为偏爱的。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已经率先表现出经济回暖的信号,而且即便按照最悲观的预期,中国今年的GDP增长也将是全球最高的。
从目前公布的数据来看,此前中国的经济刺激计划已经取得了成效,这主要体现在PMI(经理人采购指数)连续五个月回升上。而近来中国宣布的调整调整资本金比例的政策,也被外界视为是,中国政府为避免信贷增量出现回调时,经济受到波动。今年一季度中国的信贷增量达到了4.58万亿元,完成了年初目标的90%。而宣布调低资本金比例的做法,则可以调动民间投资的积极性,从而弥补由于信贷减速对经济的负面影响。而民间投资逐渐替代银行信贷,则可以保证中国经济真的进入一个良性发展期。
因此,只要中国政策不出现大的偏差,中国经济完成8%的目标将肯定会实现。
这种良好的基本面,正是热钱最看重的地方。相信在央行公布的下一个《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中国将会重新实现资本的净流入。
热钱重新青睐中国,可谓利弊对开。从有利的方面来看,热钱的流入可以改变中国单纯依靠信贷资金的局面,使得银行的投放行为更加理性。今年以来,由于外汇流入的减少,中国的货币投放主要依靠信贷投放来实现。年初中国制订了20%的M2增长率。
但从负面情况来看,热钱涌入中国将会使得中国流动性出现过剩的隐患。在目前经济处于探底和缓慢复苏的阶段时,这种流动性将主要以M2的形式存在,也就是将主要集中在资本市场领域。其结果将是推高中国的资产价格,也就是中国的股市和楼市将迎来一波新的泡沫。而这应该在不久的将来就会发生:目前一家澳大利亚的退休基金已经宣布将投资新加坡的商业地产,原因是“新加坡已经开始走出危机”。而中国房地产出现的回暖迹象以及背后的刚性需求,必然会促使外资再度青睐中国房地产业。
不仅如此,热钱的再度进入将会使得货币政策的调控空间将会变得异常狭窄,因为大量的资金将会使得央行调控货币政策的手段减少,央行必须要考虑到,这些钱在经济进入发展期时,将会进入到实体领域,也就是以M1的形式存在,也就是将推高中国的物价。这就会使得央行必须要防止今后出现恶性通胀,或者至少是高速通胀。这就使得央行的“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在执行中会出现顾忌。在刚刚公布的一季度《央行货币政策报告》中,央行一方面宣布要保持银行系统的流动性,另一方面也强调了今后通货膨胀的压力。
历史经验显示,大量的信贷所引发的通胀将会出现在经济进入发展期之后。
因此,笔者认为,央行不应该为了保持信贷的增量,而下调准备金率,而是应该利用公开市场操作进行资金调控。因为热钱具有流动性难以琢磨的特点,而准备金率的效力过于长期,相比之下,公开市场操作可以随时对资金状况进行调节。从而为今后货币政策的调整预留空间。
同时,央行应该改变近一段时间重新抬头的人民币升值预期,加强人民币汇率的波动性,减少热钱进入的规模。当然外汇局目前关于规范外币账户的做法,就有这方面的考虑。也就是在鼓励资本自由流动的同时,加强对跨境资本流动的监管。
总之,如何应对热钱流动的新动向,将对中国经济的长远发展产生深刻影响,货币政策当局的每一个举措都考验着他们的智慧。
附相关报道
外资大量买入中国股票 一日流入近3亿美元
经济观察网 记者 袁朝晖 在这次金融危机中,以中国为首的新兴市场重新成为投资热点。目前,数据显示,外资正大力买入中资股票。
据联交所披露,4月30日,摩根大通购入1020 万股中煤能源(10.62,-0.59,-5.26%) H股(01898.HK ),如果以均价 6.80港元计算,当天摩根大通约耗资7000 万港元。
除此之外,当天摩根大通除了增持中煤能源外,还增持了中国国航(6.54,-0.36,-5.22%)H股(00753.HK )920 万股,持股比例从4.94 %上升至5.15 %。如以均价3.7 港元计算,摩根大通耗资约3400万港元。
在之后的几天里,摩根大通一鼓作气,又增持了中海集运(4.11,-0.14,-3.29%) H股(02866.HK )810 万股,耗资约1700 万港元。
瑞银也不甘示弱,继摩根大通增持中煤能源后, 5月4日,该行也买入中煤能源 578万股,约耗资4000 万港元。在中海集运的增持力度上,瑞银甚至比摩根大通更大。5月4日,瑞银增持了1168 万股,耗资约2300 万港元。
不过,熟悉香港市场的投资银行人士也直言,尽管购买股票的是摩根大通、瑞银集团等大型国际性投资银行,但“并不意味着就是他们的操作行为和市场的看法,比如像摩根大通,在香港既有资产管理公司,又有自营业务,因此,很多时候也可能是他们背后的客户通过相关席位购买而已,不不代表他们自己的意见和行为。”
专业基金研究机构EPFR 的统计显示,今年迄今为止,新兴市场股票基金累计吸引了 73亿美元的资金净流入,同期发达市场则遭遇了561 亿美元的资金净流出。该机构跟踪全球范围内总规模逾 10万亿美元的基金。其中仅5月第一周,各类新兴市场股票基金就累计吸引了 36 亿美元资金净流入,同期美欧等发达市场则出现资金净流出。
而在所有新兴市场中,中国无疑是最热的投资目的地之一。在截至5月6日的30个交易日中, EPFR跟踪的中国股票基金有29 天都出现了资金净流入。在这之前的九周时间里,中国股票基金有八周吸引了资金净流入,其中,仅 5月4日一天流入的资金就达到 2.94亿美元,为今年以来日内新高。在截至 5月6 日的一周时间里,亚洲除日本外的股票基金又吸引了 16.2 亿美元新进资金,其中三分之二瞄准了大中华地区。
摩根大通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龚方雄对记者承认,随着市场向上修正经济成长的预期,接下来分析师要做的事情就是修正对盈利的预期。他认为,对市场的估值和盈利应该从动态来看,不要静态的看。“本轮市场上升行情实际上是估值正常化的过程当中一步。就是它以前是被低估了,很多资产估值被低估了。像香港 H 股,以前在这波反弹行情上来之前,09年的市盈率只有7、8%左右,现在香港已经翻了一倍了,从五千点涨到一万点,现在市盈率从以前的7、8%现在变到13%。所以说,它是估值的平衡。那13%是什么意思呢?过去十年香港的 H 股,就是红筹股和H 股平均估值市盈率就是13倍,这是过去十年的平均值。所以,只不过是回到平均值的水平上。 ”
日前,高盛高华将中国2009年的GDP增长预期从6%上调至8.3%,并高于市场平均7%的预期。高盛高华认为,2009年一季度,特别是今年3月,中国实体经济活动和 货币及信贷 的增长远超于该机构预期,因而上调了对2009年经济增长的预期。
瑞银证券也将信贷增长异常强劲作为上调预期的理由。该机构将2009年GDP增速的预测值由6.5%上调至7%-7.5%。瑞银证券表示,尽管外需前景依旧黯淡,但在中国政府的刺激政策作用下,国内经济活动已有反弹的迹象。瑞银证券认为,更重要的是,2008年底以来银行贷款爆发式的增长,将使得政府主导的投资在未来数月大幅增长。
摩根士丹利则认为,由于2009年一季度经济形势没有预期中糟糕,同时中国政府的政策回应力度超过了该机构的预期,因此,经济复苏将加速且更为强劲,并应该调高总体增长预测。摩根士丹利将2009年中国GDP增速的预期由5.5%上调至7%。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个向均值回归的过程呢?就是中国的经济面在好转。我们估计第二季度中国按环比计算经济增长有10%左右,如果是这样的话,就是环比已经恢复到正常经济增长的区间里去了,同比大概还是7%,甚至还会低于7%。因为,同比去年的基数第二季度还很高,但是环比的话,就是第二季度跟第一季度比,未来两季就是二、三季度都是10%左右的成长。下半年同比增长也会恢复到8%,甚至以上。”龚方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