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民营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感


  一个民营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感

  ——记全国人大代表、中钢董事长袁玉珠

  

  (文:张晓蕾)

  

  

  《淮南子?人间训》说:“百言可当,不如择趋而审行也”。大美无华,大音希声,面如平湖,而胸中却千丘万壑,蕴藏着壮美的画卷,他就是这样一个人。

                                                             ——题记

  旷野上呼啸的风,看到在云飞扬中不羁的灵魂;吕梁山沉静的驻守,守望过多少属于历史的英雄?

  大德为公,大善为民。吕梁山下,有这么一位被各种荣耀环拱的“善、德”之人:作为一个年纳税2.5亿元的国家大型钢铁企业的掌舵人,他本着“回报乡土只图所为,奉献社会不求所有”的理念,书写着改变吕梁贫困的新篇章;作为一个公民,他超脱了那份悲天悯人的情怀,将对乡土与社会的执念换转到为民生计的感恩情感中,他那份近乎淡泊的名利论被自我价值的实现和顺天利民的真情所烘托的辉射璨耀开来;作为一个全国人大代表,他将那份为民馍谋福、为经济谋跨越的无私行使到权力的范畴之下,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维护社会整体利益,为和谐社会的发展与实现疾劳奔呼!

  ——他,就是袁玉珠!

  立业富民、创业兴稷——袁玉珠不畏艰险,用行动打造着属于自己的豪迈!

  走进中阳,走进袁玉珠,就被他身上所散发的“放马四应”的气度所感染,他有着北方汉子的魁梧身材,身上那种豪迈的气概、爽朗的性情让人始终有着一种暖暖的、熨贴的愉快感,这分明就是在诉说着一份人们心底的认知。似曾相识的感觉,坚定、自信、宽容的举止,先天下之忧的忧郁、宽恕的襟怀、博大的思想,浑厚的情感,还有那稳重智慧之下的自然流泻,从而显出了一种丰富内涵的大将风度,散发着一种巨大却又经久不衰的人格魅力——深邃、永恒、纯粹,给人一种巨大的感染力和震撼。

  《大学》有言:物格而知至,知至而后意城,意城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如果说我们把这理解为一场君子的“虔心顶礼”的心路发展,那么袁玉珠无疑为其做了最好的注解!

  袁玉珠从小就有一种“甘为拼搏、敢为人先”的吃苦精神;从小就有一种“立业富民、创业兴稷”的宏大抱负;从小就有一种“超越自我,万事居先”的超前意识。从一个土生土长的放羊娃、记工员、小铁匠,逐步掀起人生的辉煌履历!1984年,这个30岁的农家汉子,再也按耐不住那拢锤段斧、挟丝焊轮的武义,不安于在一个小小的农机站里瞎磨蹭,他要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于是,当时的他没有将辛苦攒成的20多万元钱用来置购车、房,而是用自己敏锐的嗅觉,办起了全县第一座乡企6m3炼铁厂——梦想的征程从此开启!

  炼铁高炉一座变成了两座,炉型由6.5m3变成了2.5m3产量由年产1万吨变成了年产三万吨——这一干就是八年!然而,梦想的指引作用并没有让他因“炼铁王”的声名而停止!他要开创新的一片天地!

  “山西人要脱贫,中阳人要致富、吕梁人要有钢”、“我们有丰富的资源,我们要变铁为钢,结束吕梁有铁无钢的历史”、“我们完全有条件上一个钢厂”……于是,1992年本着“以钢强县”、“以钢铁带动生产力发展,解决老百姓就业问题、带领全县致富”的目的,袁玉珠建起了一个10万吨的钢厂。面对当时无技术、无资金、无人才的困难,袁玉珠下定决心、背水一战、务求必胜!

  “我们咬紧牙关,勒紧裤腰带,东奔西跑、四处求人……”,从机构设置到组织生产,从聘请师父到布局人员,从原材料组织到水、电供应,他面对困难,紧张有序的一个个解决从来没有遇到过的问题,斗严寒、战酷暑、风餐露宿,凭着事艰必辛、人智无量的胆略和毅力,终于在96年10月炼出第一炉钢——这标志着吕梁老区有史以来有铁无钢历史的结束,一个新的时代诞生了,吕梁贫穷落后的历史从此改写!

  现在的中钢以发展成为了年产360万吨铁、360万吨钢、360万吨材、占地1500余亩,安排就业职工5400余人,拥有总资产80亿元。“棒、线、管、带”四大类200余种系列钢材产品全部通过ISO9000认证,是“AAA”级信用企业,获得了省、部名优和免检产品的称号。年创产值35亿元,上交税金2.5亿元,跻身于国家大型钢铁企业的行列,成为了蝉联三届的全省工业企业30强和十大纳税户,为改写吕梁贫穷历史写下了新的篇章。

  而袁玉珠也被选为十届全国人大代表、政协中阳县名誉主席,山西省工商联合会副会长,中钢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多次被评为“山西省特级劳动模范”、“全球百家晋商”、“三晋功勋企业家”、“全国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中国十大改革杰出人物”。2004年4月16日,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视察中钢,称道“中钢了不起,吕梁有希望”,“袁玉珠同志是新吕梁的新代表”。回良玉副总理称赞“中钢是吕梁发展的一个缩影”……

  当问到袁玉珠取得社会、领导如此肯定与巨大成就后,最大的满足是什么?他淡淡一笑,道:“那便是我们能更好的承担企业的社会责任……企业的社会责任就是企业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同时,对社会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企业最大的愿望是追求效益、人生最大的价值是体现社会责任。当初创业,我们就本着‘兴一方产业、活一方经济、举一个龙头、富一方百姓’的办厂宗旨,把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企业发展的出发点,进一步明确民营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把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放在稳定发展的高度上,实施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扎扎实实保证企业沿着正确的航向发展……也就是说,要兼济天下,必先‘达’,达己方能达人……”恳切、真挚的言语深深地打动了在座的记者!

  当个人价值的实现根植到社会价值的典范中,将会是怎样的一种鲜活生命力?当义不容辞与尽心竭力成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规束”时,将会呈现一种怎样的辉煌?当为民瘼谋福成为一个人“兼济天下”的情怀时,那么前进的步伐将会是怎样的豪迈?

  奉献、为民、无私——袁玉珠“光彩事业”光彩照三晋!

  唯天下之至诚,方能务信、方能博爱、方能获取人心;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来,澹染而善谋。只因为明自然之理、循自然之势、无为以有为、回归本元。“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袁玉珠如是说!“企业的社会责任已经成为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成为衡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企业作为社会人,不能以利润作为自己唯一的目标,必须同时考虑利益相关者的社会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发展,并自觉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企业应当……积极充当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的主力军”。

  艰苦的岁月将袁玉珠磨练出坚韧豪迈的气概,铮铮如铁的意志,让他有着一颗宠辱不惊的平常心。实实在在地为老百姓、为社会多做些事,就是他最大的快慰。我们都生活在由自己的过去形成的土壤里,树立自己朴素的人生观。没有过去,人就无法扎根,将不会有任何果实,生活将一无所有。正是过去遗留的东西,唤起了袁玉珠内心中的美好品质——光明磊落,只求心安。

  一名日本研究者曾经说过,一个人享受财富的极限是 2000 万元,当一个民营企业家自身的资产累积到 20 个亿的时候,在真正意义上说他的财富是整个社会的了。

  当更多的人在为增加农民收入,改变落后地区经济现状,解决剩余劳动力等问题上苦苦思索的时候,袁玉珠与他的企业用最直观的方式解决了这个难题。如今在中阳县全年的财政收入中,有一半以上来自于这座钢城。他的员工中,有 95% 以上来自贫困乡镇特困村。袁玉珠的企业名符其实成为了一方经济支柱。

   “在社会责任和企业绩效之间存在不可分割的互助关系”、“优秀的企业家完全可以将社会责任转化为自己的形象”。中钢作为中西部的钢铁龙头,用富裕百姓、回报乡土的理念,彰显着企业高大的光彩形象!数字或许是枯燥的,但却能给与我们以震撼与启示……

  (1)诚信纳税上。中钢2001年至2003年累计为国家上缴税金近1.5亿元;2004年上缴国家税金1.5亿元;2005年上缴国家税金2.2亿元!中钢连续三年被评为全省工业企业 30强和全省十大纳税户。

   (2)解决了600名下岗人员和5000名社会待业人员的就业。

   (3)创办炼钢龙头有力地带动了吕梁煤、焦、铁、铝、电力、交通、运输、服务、矿业等产业的健康发展,每月按10万吨炼钢产量计算,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上的从业人员至少有12万人次,按吕梁32万人计算,人均增收110余元,按中阳12万人计算,人均增收2700余元。

   (4)社会公益事业添光彩。几年来他致力于教育、修路架桥、造地植树、古迹修缮、医疗卫生、广播电视、邮电等社会公益事业捐资达6400余万元。

   1990年他为中阳县教育事业捐资16万元,并投资30万元成立了“袁玉珠教育基金会”;1993年为中阳开通程控电话捐资15万元。为阳坡塔村改善农业生产和生活条件修建新农村捐资650万元。

   1994年为修建太旧高速公路捐资30万元,为中阳县环城路建设捐资30万元。

   1998年为暖泉镇兴建中心小学捐资10万元。

   每年 9月10日为中阳高级中学累计捐资1300万元,从2005年起每年为全县普级高中教育资助500万元。

   2005年9月10日为中阳一中捐资200万元用于全校教师手提电脑普级。

   2004年至此2005年为中阳县投资1600万元完成了“一企绿化一山” 3800亩的系统园林绿化工程。

   2006年7月为中阳县医院捐助520万元用于新型医疗设备的增设,以解决全县人民就医难的问题。

   2006年8月为中阳县广电大厦建设捐资1000万元。

   2003年至2006年先后投资3000余万元用于太高新村、钢城新村、阳石大街等新农村建设。

   (5)袁玉珠同志奉公守法、依法治厂,每年为职工交纳失业保险和养老保险200多万元,现在已有1500余名职工办理了“双保”。

   (6)修建职工住宅100栋、已安置1000余户职工入住,使“中钢苑”小区成为了全县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7)96年以来,企业安全生产无重大事故发生,被市、县评为安全生产单位和环保治理先进单位。

   (8)会展中心、星级宾馆、图书馆、体育场、冷饮中心、洗衣中心、园林绿化、洗浴中心、膳食部、专家楼、职工公寓楼及职工培训中心等设施的配套为完善构建和谐中钢亮出了新的品牌。

   ……

  自06年开始,中钢拉开了第二次炼钢的序幕。“那时候,中钢的产值将突破100亿元,我们的长昂能力突破一万吨,职工人数突破13000人,中钢利税突破15个亿,真正成为中阳县的支柱、吕梁的龙头、山西跨入前茅的钢铁民营企业……到时候,我们每年会拿出一定的资金投放到公益事业中。如果说有十个亿,我们拿出五个亿用来教育、绿化、纳税或者厂房建设,真正实现一个民营企业对社会的责任感”!

  “奉献、为民、无私”,他为人生演奏的不正是一曲撼人胸臆乐章?他奋力趟过的不正是一条毅沉波涌的大河?他步履下留下的不正是一程不歌即在的的荣光?他,不正如一本书?令翻阅的人,心生无尽喟叹!

      一个有着强烈社会责任感和社会使命感的企业家,一个视履行社会责任为最高准则的社会公民,在这条道路上必将散发更耀人的光芒!

    

   君子固本,本立而道生。在人们的心灵中或许层峦叠嶂的铺陈着一个个的价值取向,而智者往往能把握“最大价值”,从而衍生出生命的辉煌与精彩!袁玉珠无疑便是这样一个将“社会”作为个人实现价值的标石的人,从而也指引其达到了他人难以企及的思想与成就的高度!

  他是一个有着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人。1996年秋季,为制止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在企业乱摊派乱收费的现象,他在县政府工作会议上直言不讳地提议:要改变多头收费,乱摊派的现状,必须由政府设立专门机构进行统一票据、统一收费、变多家收为一家收。这一建议被县政府采纳,并付诸实施;2003 年初,山西著名企业家李海仓遇害,一时间对于企业家财富问题、地位问题的讨论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热点。企业家没有安全感,充满后顾之忧,袁玉珠为此奔走呼吁,他希望改变的,不仅是人们对于民营企业家的认同,还有政治环境的改变。在他看来,政治环境就是人的环境,软环境问题就是观念问题。现在,有些地方“纳税的不如收税的,收税的不如花税的”,这是让人可悲的。对于这种现状,袁玉珠似乎显得有些无奈,他说,作为一个好的企业家一定要有一个好的心态,要以主观意志适应客观现实。诚实劳动,守法经营,为社会的发展和民营企业家自身的形象与地位的建立尽微薄之力。

   他是一个敢于说真话,敢于负责任的人。2003 年山西省人代会上,袁玉珠又语惊四座:“四川有长虹,内蒙古有伊利,山东有海尔,山西有什么?”这个问题提出来,马上引起了与会代表的共鸣,大会不得不拿出时间,专题讨论。大家纷纷表示,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品牌问题,而是关系到山西能否在市场经济生存下去的根本问题,关系到山西人今后生活质量的长远问题;在今年三月召开全国人代会上,针对部分行业和地区存在的盲目投资、低水平重复建设状况,袁玉珠又提出,有关政府部门要进一步完善行业准入标准,严格市场准入等等。

   他是一个优秀的人大代表。近几年来,他肩负着社会和人民所赋予的神圣权利,积极为国家建设和政策实施谏言,提出许多合理化建议,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和各级政府的肯定……

  一个有着强烈社会责任感和社会使命感的企业家,一个视履行社会责任为最高准则的社会公民,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有什么独到见解、对企业有何具体要求?当记者问到这一问题时,袁玉珠动容的说道:企业是一个“多面体”。作为经济范畴的企业,它追求最大利润;作为法律范畴的企业,它要做好“企业公民”;作为道德范畴的企业,它要承担社会责任。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社会道德呼吁和企业文化理念,而且更应该是企业必须参加的社会实践!

  “首先要强化社会责任意识,使越来越多的企业经营者认识到企业以社会的存在而存在,企业应该建立在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感上……企业的成功归根到底在于对社会的回报,将社会责任有一种外在的约束内化为企业的内在需求,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和竞争形象……其次发挥企业伦理文化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影响,促使企业尽可能履行社会责任,这也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最高人物和要求……对于政府来说,要完善激励体制,优化外部环境;对于企业来说要发挥构建和谐社会稳定器的作用……”

  当采访完毕,笔者心中久久不能平静。理解和参透人世的奥秘,这难道还不是一种最为深沉意义上的幸福?当为民瘼谋富、为社会尽责成为一种永恒的生命颜色,这不正是剔尽修饰和杂质以后的大美?

  祝福袁玉珠与中阳钢铁的明天会更加的美好!